不懼500億快遞!《人民日報》頭版報道菜鳥物聯網

2月14日,菜鳥未來園區的機器人倉庫登上了人民日報頭版。

提到未來園區,很多人將其形容為“科幻電影投射進現實生活”,當人類的想象第一次成為現實,教人怎能不激動?

不懼500億快遞!《人民日報》頭版報道菜鳥物聯網

對於菜鳥未來園區,業內人士給予了最高評價,認為它代表著全行業的最高水平,智能化管理、自動化生產的未來園區,給物流業指明瞭方向。

去年5月,菜鳥未來園區公開亮相,這也是菜鳥首次對外公開物聯網(IoT)戰略。

不懼500億快遞!《人民日報》頭版報道菜鳥物聯網

簡單來說,就是讓整個園區的所有物流要素,包括人、貨、車、場在內,全都處於實時在線狀態,並能被智能調度。

未來園區揭開面紗時,中外媒體爭相報道,不少人認為:物聯網技術決定了物流業未來的五到十年。未來不在物聯網裡的物流要素,都將失去生命力!

不懼500億快遞!《人民日報》頭版報道菜鳥物聯網

中國物流業飛速發展,業務量連續五年穩居世界第一,這五年,恰恰是菜鳥誕生、成長、解決行業問題的五年。

用菜鳥一位技術人員的話來說,就像是“在飛行中換引擎”。

首先是不起眼的電子面單,最初用紙質面單時,出錯率很高,速度卻很低。菜鳥上線電子面單後,各方信息大一統,不僅各方效率提升,每年還能省下300億張紙。

不懼500億快遞!《人民日報》頭版報道菜鳥物聯網

隨著時間推移,菜鳥又不滿足於電子面單,於是智能分單出現,特定的數字編碼,讓快遞行業與爆倉問題徹底揮手說再見。

緊接著,是全球化和智能化,用AI技術,菜鳥推動全球物流大提速,甚至還完成了信用評級、全鏈路回溯等。

而智能化,則以未來園區為代表,近700個機器人日夜不停地工作,形成了一個繁忙的智能運輸和工作系統。

不懼500億快遞!《人民日報》頭版報道菜鳥物聯網

在菜鳥和圓通的超級機器人分撥中心,350臺小藍人每天可分揀超過50萬包裹,三天就能繞地球一圈!

機器人、機械臂、立體倉庫、紅外傳感器、自動流水線等一系列新奇物種,在菜鳥未來園區都是尋常物,或許可以向園區員工討教,“和機器人做同事是種什麼體驗?”

不懼500億快遞!《人民日報》頭版報道菜鳥物聯網

機器人肩負機械化的體力活,人類則負責末端配送,在這一過程中,菜鳥基於IoT技術的手持終端和智能語音助手得以發揮作用,大幅縮短快遞員工作時間。

最讓人意外的是,菜鳥未來園區並非獨家秘笈不外傳,而是以開放姿態成為中國快遞的一張名片,為全行業提供快速和複製的解決方案。

五年過去,中國快遞量從100億增長到超過500億,訂單數年年創新高,物流業卻在不斷向好,背後,由菜鳥主導搭建的一張覆蓋全球的智能物流骨幹網逐漸成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