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告訴我們的——投資真諦

《人民的名義》告訴我們的——投資真諦

《人民的名義》告訴我們的——投資真諦

有一部大家叫好的電視劇,叫 《人民的名義》,一幫老戲骨的本色演出,讓人慾罷不能!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

這部戲在第16集中,大風場借了山水集團6千萬過橋貸款質押了所有股權,結果呢,過橋失敗了,股權也全歸山水集團了。

股權之爭,啥是股權?看個劇,你以為搬個板凳往那一坐就行啦?NO NO NO,不懂點金融還真不行。

要搞明白這個問題,就要理解兩個金融常識——過橋貸款,股權質押。

看懂《人民的名義》要了解的兩個金融常識

過橋貸款

劇情回顧:山水集團總經理高小琴得知大風集團廠區即將劃分為高檔住宅區,地價馬上就要飆升。劇中透露在民眾獲知規劃後,大風廠的那塊地市值十個億。

在得知大風集團生產資金週轉不開後,採用過橋借貸方式,借給了大風集團所需的5千萬。還貸時間6天,抵押物則是大風集團的全部股權。而在這6天裡,大風集團的總經理蔡成功已經跟京州銀行的高管歐陽菁談好了會放一筆貸款,用於還山水集團的錢。

由於貪汙腐敗的因素,京州銀行在規定的6天時間內並沒有放出貸款,大風集團還不上錢,過橋貸款就成了高利貸,利滾利後到大風集團無法承受。蔡成功表示,向山水集團借的過橋貸款為五千萬,但日息為千分之四,年化就是146%,利滾利很快就到了六千萬。

三個月後,法院根據貸款協議直接判處大風集團的所有股權歸山水集團,企業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倒下,我們親愛的達康書記最終只能預支政府開支,發放大風集團撫慰金。

大風廠股權問題的由來,是一個典型的“過橋貸款”悲劇,這是觀眾需要了解的第一個金融常識。所謂過橋貸款,是一種特殊的短期的貸款,主要用於彌補借款人短時間內的資金缺口,通過過橋資金達到與長期資金對接的條件。過橋貸款的應用場景比較多,當公司或者個人在已經獲得貸款,但是資金的到位時間和公司(個人)對資金的需求時間有時間缺口的時候,就可能會用到過橋,這一類是最為常見的過橋業務。

具體來說,當企業歸還了上一筆貸款,又遇到下一筆貸款資金還沒發放的情況,就會需要借入短期資金維持運營。這筆短期資金連接著上下兩筆貸款的“兩岸”,就像是一座過渡的橋一樣,所以被稱為“過橋資金”。

其實無論哪種情況,都是“拆東牆補西牆”的本質,所以“過橋”的說法十分形象。這種短期的貸款,大都利率很高,充滿了風險。一旦銀行後續借貸資金沒跟上或者抽貸,企業資金鍊就會斷裂。

股權質押

瞭解了“過橋貸款”,我們再來看一看另一個金融常識——“股權質押”。就是公司股東以自已擁有或有權處分的的股權作為質押,為某個經濟行為作擔保的行為,說白了就是拿股權換貸款,通常發生在股東急需流動資金而又無法變現股份的情況下。在股權質押擔保法律關係中,股權被稱為質押物,提供股權方為出質人,接受股權質押方為質權人。

劇中,大風廠老闆蔡成功就是出質人,以自己的股權和廠裡其他員工的股權為質押物,來向質權人山水集團提供擔保,換取貸款。

《人民的名義》告訴我們的——投資真諦

老韭菜以“人民的名義”寫了部血淚史

普及了金融知識,我們再來介紹一下這部戲的作者:周梅森,“中國政治小說第一人”,著有《人間正道》、《中國製造》、《絕對權力》、《至高利益》、《國家公訴》、《我主沉浮》、《人民的名義》等一批極具影響力的政治小說,厲害了!

同時,他也是一名資深股民,1991年他帶著16萬稿費的積蓄,拉著同行一起,湊夠20萬進入A股開戶投資,成為江蘇省10大戶之一。

他從2002年6月起買入金豐投資,卻“炒股炒成了股東”,以70多萬股成為第一大流通股股東。也正是因為金豐,他以親身經歷“寫”下了一場“股民起義”。

他的名字和財經界聯繫在一起,要追溯到2005年。

在2005年之前的4年,中國經濟蓬勃發展,但股市連年下跌,莊股橫行,上市公司通過關聯交易等方式轉移資產,掏空上市公司成為常態,股權分置的制度性問題已經凸顯。

2005年,中國啟動歷史性的股權分置改革。同年10月“金豐投資”啟動股改,提出非流通股東向流通股東10送3.2股,以獲取全流通資格,並於11月28日表決。

當時周梅森持股約70.25萬股,是金豐投資的第一大流通股股東。因為A股連年下跌,他在這隻股票上損失慘重。

他對這個股改方案感到憤怒。他認為:對價應該在10送4股,最起碼也要在3.8股以上。

雖然上市公司很“積極”的派人到南京,跟周溝通,聽取意見。但最終公司公告卻是股權對價依然維持在10送3.2股。

周梅森憤怒了,他呼籲中小散戶團結起來,在股東大會上投票否決大股東的股改方案。於是,就有了後來記入中國證券史的三封著名公開信:《作家周梅森致全國流通股股東的一封公開信》、《周梅森致非流通大股東並國資部門的公開信》和《周梅森致管理層的公開信》。

三封公開信通過財經媒體和網絡發表後,激起了沖天的波瀾。

《人民的名義》告訴我們的——投資真諦

在信裡,周梅森寫道:

“我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個市場會壞到這種程度:除了瘋狂的投機者、市場操縱者和你們這些只會圈錢的國有大股東,包括我和我的親屬朋友在內的7000萬普通投資者幾乎沒有誰真正分享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豐碩成果,倒是一個個分享了虧損累累、血本無歸,甚至是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巨大莫名的痛楚。股票這個名詞成了許多中國家庭最敏感的話題,那是不可觸摸的痛,刻骨銘心的痛!股市成了國民財富的絞肉機,成了中國經濟的反向晴雨表!這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難道你們這些股東就沒有義務和我一起反思懺悔嗎?同志們,是懺悔的時候了!”

作家出生的周梅森引用了《聖經.新約》裡的一句話:“讓凱撒的歸凱撒,讓人民的歸人民。”

2005年11月28日,參與投票的流通股股東中,約41%的流通股股東對金豐投資股改方案投了反對票,從而使該股改方案沒有達到法定贊成比例而被否決。

金豐投資成為全面股改開始之後唯一一家因中小流通股東維權被否決的上市公司。他被形容為“一個名人殺掉一家上市公司”,“發動了一場股民起義”,他也因此事,被提名為2005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社會公益人物。

他自己總結,炒股10年,真金白銀,淨輸300萬元。痛定思痛,他下定決心,堅定價值投資理念,投入閒置資金,分享企業成長成果。2007年,他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參與了這輪牛市,增加了10年的財富。”

據說,周梅森花了8年時間創作《人民的名義》,為了刻畫人物,他還去監獄體驗生活,採訪了很多雙規的廳局級貪官。

投機倒把、坐莊對倒、內幕消息改變不了社會。價值投資提升社會效率,實現合理資源配置和產業整合,實業興旺、人皆有賺,這樣才能一點點的改變社會。

隨著時間的流逝,真正能成為大牛股的,卻是一直在沉澱做事的人。這就是價值投資的真諦。

結語:

其實,除了影視劇中的反腐情節外,金融市場中的反腐也已經全面鋪開,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到了關鍵期,市場環境更是至關重要。伴隨我國經濟市場中的各方壓力,只有從源頭上、制度上著手解決問題,才能營造出穩定、健康的資本市場環境。

在金融反腐的影響下,我國金融市場逐漸變得更加穩定且有效,市場也從投機轉向投資。理財投資是財富保護,是長期投資,是資產配置,更是人生規劃。在投資理財之初,首先要認清自己的資產狀況,從時間、金額、收益等方面理清目標;其次就是要明確風險偏好,切忌偏離個人及家庭所能承受的範圍。最後才是進行資產的分配,妥善選擇理財投資的品種、時機及價值。

大家時刻記住一句話:堅信短線的成功僅限解決溫飽;堅持趨勢帶來的價值投資機會。堅定地走在趨勢價投這條路上,相信路的盡頭,等待你的,有物質的犒賞,更有精神的嘉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