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去貴溪這個地方打年糕嘍,嫋嫋糯香年味濃……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憶年味,話年俗。讓我們在濃濃年味中,迎接2019年春節的到來。今天,貴溪報微信公眾號“年味”專欄,帶大家體驗一下打年糕。

新年到

打年糕

吃了年糕節節高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年糕是春節傳統的賀歲食品,農曆新年將至,各處洋溢著喜氣。貴溪人都有打年糕、吃年糕的習慣。年糕,有“年高”之意,意味著一年比一年高、年年高升、年年豐收。

每逢冬至之後, 濱江鎮銅都村阮家村小組一家打年糕的作坊便熱鬧起來,挑著米前來打年糕的村民絡繹不絕。

1月14日上午9點,記者趕到阮家村小組,只見已有六、七人,在熱氣騰騰的作坊內忙活開來。這是一家已有30多年曆史的老作坊,一半手工,一半機器製作,而且全程基本由前來打年糕的人自己動手,作坊主人只收取加工費。

年味濃濃的鄉村作坊

趕緊上圖

記者帶你看看

他們是如何喜氣洋洋打年糕的

▼▼▼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自帶米來的村民們先用大盆洗米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將洗好的米到入機器,一顆顆飽滿的米粒轉眼變成米粉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加水將米粉攪拌調和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過篩,將米團揉搓細膩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放在不鏽鋼的蒸鍋內蒸,十幾分鍾就能蒸熟一鍋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砰”地一聲,蒸熟傾倒後,瞬間熱汽騰騰,香氣滿屋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經過機器的三次壓制,年糕製作成形

放在竹板上晾涼,等年糕硬了,便把年糕拉回家,等著風風火火過大年,等著吃了年糕年年高。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村民林氏夫婦是今天第一個來作坊打年糕的,一大早就騎著電動車馱了120斤自己種的大禾米,加工打年糕。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我最喜歡吃年糕了,尤其是剛出鍋的,糯糯的,香香的,再沾上些白糖,我一口氣能吃上一條!“林某興一邊吃著剛出爐的年糕,一邊與記者分享兒時打年糕的趣事。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林某說他爺爺輩打120斤米的年糕,至少要七八個人,花上一天時間才能打完。那時是純手工,淘米、磨粉、燒火、上蒸、翻蒸、打糕,尤其是米粉蒸熟後倒在石臼裡,七八個人輪流用大木槌敲打,好熱鬧。

經過千錘百煉打出來的年糕味道更加香甜,能吃上第一口年糕花,便是最幸福的事了。但隨著近年來農村勞動力減少,青壯年外出務工較多,傳統手工打年糕費時費力,全手工打年糕的人就越來越少了,所以村民每年會來這作坊半機器加工,即省時又能體會打年糕的喜悅。尤其是自己種出的大米,打出來的年糕韌而帶香。春節期間走親串戶分送親朋好友,是最好的傳統禮物。剩餘的放在大水缸中漂,每天換水,可以一直吃到夏天。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鄰村另一個有著七兄弟的大家庭,今年將全部從各地趕回來過年,在家的三兄弟從超市買了180斤貢米滿心歡喜地來加工年糕,準備每家分些,過個步步高的大團圓年。

作坊老闆阮長財說,每天來打年糕的人特別多,還有從城裡特意過來的,一天忙碌下來能打上1000斤米的年糕,直到臘月廿九才能歇下來。

雖然冬雨綿綿,但前來打年糕的人越來越多,有的要排在第二天。

村民們在歡聲笑語中打年糕的同時

不僅僅是滿足那一口

剛剛打好又香又甜獨有的年糕味道

更在於一份春節將至的濃濃年味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也想去超市買些米來打年糕

感受一下幸福的年味兒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年味︱去贵溪这个地方打年糕喽,袅袅糯香年味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