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杯裡泡枸杞”的背後,有這樣一群人


每年的6月到9月,是枸杞的採摘期,期間,會有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湧入枸杞種植省份。在寧夏西海固地區,由於農作物單一,每年採摘期,當地很多留守婦女和兒童會奔赴寧夏中寧、青海諾木洪、甘肅靖遠等地摘枸杞。鮮紅的枸杞,成了她們補貼家用的“幸運果”。【圖文編輯自2018第二屆“鄉土中國”紀實攝影展展覽作品:《枸杞紅了》,作者:馬鑫】

穆斯林開齋節剛過,虎娟一家四口人便啟程奔赴200公里外的甘肅靖遠採摘枸杞,只留下剛從外面打工回來的父親在家。

枸杞地距離住處比較遠,僱主每天開著農用車送僱工下地,最多的時候能拉30多人,因為是田間小路,其它車輛無法通行。

虎娟和哥哥將從當地集市買來的袋裝潤臉油擠到舊盒子裡。

僱工沒有固定的作息時間,雨天或者早晨露水過大,出工會遲些,多數情況下,都是天剛亮就下地,一直摘到天黑。

今年55歲的馬秀蘭來自同心河西,由於患有帕金森症,手時不時的會抖,難以控制。一起來的人當中,她的採摘速度最慢。

採摘回來的枸杞,浸過鹼水之後,涼幹,就是成品枸杞了。

杞農家裡必備晾曬棚,可以讓枸杞幹得更快,又可以避風雨。

連續下了三天的雨,僱主萬應祥家這一茬還有8畝枸杞沒摘,而且都已超期,要是雨在繼續下,就會爛到地裡。

僱工王淑芳的老公從家裡接連打來三個電話,說他要去廣東打工,讓她娘倆趕快回去。

晚上11點多,僱主過來給王淑芳結賬。母子二人摘了15天,掙了1547塊錢,她說,實在熬不下去了,明天要帶孩子回家

一間屋子,三張床,住著十三個人,這樣的生活她們已經習慣。

早晨小雨,未出工,午飯是從同心帶過來的清真涼皮。

媽媽在家照顧弟弟妹妹,爸爸在外打工,10歲的馬曉蕊帶著妹妹,在這邊摘了12天枸杞,掙了550塊錢。

因為兒子結婚,欠下些禮錢,種地的收入又有限,53歲的馬蘭芳想自己出來掙點錢。

虎彪在縣城上學,一週回一次家,為了方便聯繫,家裡花700塊錢給他買了一部手機。

東昇鄉的枸杞交易市場,一位僱工在玩跳跳球。

晚飯後,當地的幾個漢族婦女,帶著音箱過來僱工的住處教她們跳廣場舞。

李娜的三個孩子都在上學,明年虎洋就要上初中了,李娜想多掙點錢,把他也轉到縣城去。

年輕人都吃完晚飯後都出去逛街了,53歲的馬蘭芳那兒也沒去,一個人在住處附近的街道上轉悠,等待著第二天上工,這樣的日子將持續數月。鮮紅的枸杞,是僱主與僱工共同的“幸運果”,承載著他們這一年生活的寄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