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尾巴”上的A、B、C,買哪個更賺錢?

基金“尾巴”上的A、B、C,買哪個更賺錢?

很多人知道,同一只基金,按照收費方式的不同往往有“A”、“B”、“C”的後綴之分,各種後綴的收益率往往不一樣。

以成立將近4年的某滬深300增強產品為例:C類累計淨值為1.125,成立以來收益率為12.50%,而A類累計淨值為1.1470,成立以來收益率為14.70%。同一只產品,一旦選錯了收費方式,收益率竟有2.20%的差距,不可謂不大。

老虎君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在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基金中,A、B、C三種收費方式的來龍去脈:

A:這種方式通常為“前端收費”,就是申購時一次性扣除費用。如某滬深300ETF聯接A類,對於申購金額小於100萬的散戶投資,要一次收取1.2%的申購費。贖回費則隨著持有時間的增加而降低,持有2年以上則可以免除贖回費。這種收費方式適合長期投資,也最為常見,目前大多數場外基金都是前端收費模式。

B:這種方式與A類相對,是後端收費的代名詞:申購時不扣除,贖回時再扣申購費。而這種方式的贖回費也與前端收費一樣,隨著持有時間增加而逐步降低。使用這種收費方式的產品較少。

C:這種方式較為特殊:屬於“銷售服務費模式”,申購贖回費基本全免,不過是按天收取服務費。這種基金一般是持有7天以上便免去贖回費。對於持有時間不確定,習慣短線操作的投資者來說,C類份額無疑是降低成本的“黃金搭檔”。

此外,貨幣基金與分級基金的A、B概念稍有不同。在貨幣基金中,A類指低門檻份額,適用於申購金額低於500萬元的投資者(也就是我等散戶)。B類指高門檻份額,申購金額需在500萬元以上,是機構投資者的選擇。一般A類服務費率為0.25%,B類為0.01%。

而分級基金中,A類份額代表融出資金的低風險份額,B類份額代表融資炒股的高風險份額。

此外,還有更多基金“尾巴”上帶著D、E、F等字母,主要是為了區別銷售渠道用途,較為少見,就不贅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