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為殘酷的只是青春?其實是整個人生

幾年前看青春題材的影片,還會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身份代入為其中青少年的角色;而這幾年,開始無可挽回地代入為家長的角色了。

大概這就是傳說中的“老”了吧。

而最近一次的感受到“老”,是被影片《狗十三》激發出來的。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電影劇照

按照慣例,先介紹一下影片吧。

這部最近上映的《狗十三》,是由曹保平執導,張雪迎、果靜林等人主演的影片,拍攝於2013年,時隔五年才上映。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曹保平導演是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的老師,一個把導演事業只當成副業的人,這幾年卻拍攝出了好幾部口碑極佳的影片:

《李米的猜想》,讓主演周迅先後拿下了十個獎項;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周迅在《李米的猜想》中飾演一個“慢半拍的尋找者”

《烈日灼心》,讓三位男主角鄧超、段奕宏、郭濤在上影節同時獲得“最佳男演員”;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有史以來唯一一次的“三影帝”

《追兇者也》,助力劉燁問鼎上影節的“最佳男演員”……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劉燁在《追兇者也》中飾演了一個憨厚耿直的汽車修理店老闆

由此可見,曹保平是一個能夠激發出演員身上獨特潛質的好導演。

《狗十三》講述的是一條叫做愛因斯坦的狗和一個十三歲女孩的故事。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這部影片早在上映之前,便已被打上“最好看的國產青春片”、“極致描寫慘烈青春”等標籤,官方電影海報上也赫然印著“每一場成長都是兇殺案”。等到真正上映之後,更是贏得了不少好口碑。

回想近幾年的國產青春片給人的印象,大概總是穿著英倫風校服的男生女生們,“敢愛敢恨”地早戀,自殺,打胎,其中最好還要夾雜校園暴力,欺辱,復仇……似乎只有這樣才叫青春,才配得上青春的慘烈。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典型代表《小時代》,劇情經不起太多推敲,但是還是很受一些小孩子喜歡

在這一點上,《狗十三》做得特別好,它沒有狗血的劇情,也沒有生編硬造的大愛大恨,它講述的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13歲女孩李玩的成長故事,從“任性”到“懂事”的成長故事。

那李玩的青春到底殘酷嗎?也挺殘酷的:

她父母離異,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親給她找了一個繼母,並且繼母剛剛又生下了一個招全家人疼愛的弟弟。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她的父親有些獨斷專橫,她明明喜歡物理,父親卻非逼她選擇英語的興趣小組;她的父親又有些說話不算話,總是說到不做到,提前很久就說要帶她去看天文展覽,卻因為酒局一推再推,甚至,她的父親甚至還對她家暴……

當她的狗“愛因斯坦”丟了以後,全家人一起撒下彌天大謊,買了一條看起來一模一樣的狗,非說找到了,是原來的那隻;當她好不容易對新的“愛因斯坦”產生了感情之後,卻又因為狗咬傷了弟弟,爸爸就把狗送到狗肉店。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每寫一筆“愛因斯坦”的背後,都是疼痛與委屈

繼母,同父異母的弟弟,捱打,被剝奪了的選擇權,被辜負的信任,以及喪失了的相依為命的狗……這些在大人世界看來稀疏平常甚至合乎情理的事物,在一個13歲女孩的心中被放大,再放大,直到完全無法承受。它們匯聚在一起,就成了“謀殺成長的劊子手”。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被爸爸打了一頓後痛哭流涕的李玩

於是,人們一起把指責的目光對準了李玩的家長,認為他們在李玩的成長過程中存在“方法不得當”、“陪伴缺位”、“專橫獨斷”等問題。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被全家人指責的李玩

更有不少人認為是表面上愛李玩的家長一起“謀殺”了李玩的青春,逼得李玩快速成長,哪怕在街上遇到了曾經發瘋似地尋找的“愛因斯坦”也不打算相認,哪怕爸爸酒席上的一位叔叔給她夾了一塊狗肉,她也含笑說:“謝謝”,然後平靜地吃下。

但是,殘酷的,只有青春嗎?感受到殘酷的,也只有李玩嗎?

說到這裡,身為中年人的我忍不住感慨:你以為殘酷的只是青春?太幼稚了,根本是整個人生!

就好像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的經典對白:

“人生總是那麼痛苦嗎?還是隻有小時候是這樣?”


“總是如此。”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這個殺手不太冷》的經典劇照

《狗十三》這部影片中,最真實的地方是,影片中並沒有設置不可調和的大是大非,也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反面人物。如果非要說“反面”,大概就是影片中的繼母形象。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反面”的繼母,她人生中的殘酷成份,我個人認為也並不輸於青春期的李玩。

一個女人,嫁給了一個曾經離異、並帶著十幾歲的女兒的男人,自己剛剛生了兒子,婆家卻要求一定要瞞著家中那個正處於青春期的女孩。

當正在做月子的她聽見婆婆說“我們年紀大了,沒精力幫你帶孩子”的話之後,按照國內常見的婆媳劇的劇情走向以及現在大多數的家庭情況來看,媳婦雖不至於暴跳如雷,但至少擺擺臉色、使使性子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但劇中的兒媳婦只是甜甜一笑,說:“沒關係,我們花錢僱個人來幫忙。”

當公公腳崴著了之後,是她一直在按摩敷藥;全家的各種大型小型聚會之中,也是她一直在操持張羅,調節氣氛;為李玩以及李玩的堂姐挑選禮物的人,也是她。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當然如果這麼論道下去多少顯得有些家長裡短,也一定有人會說她這是“玩弄心眼”、“糖衣炮彈”、“收買人心”。

然而,如果你試著站在她身處的兒媳及繼母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當親生的兒子在婆家不能光明正大的出現,當婆婆明確表示不會幫忙看孩子,當叛逆期的繼女不與自己親近之時,一個女人,還願意為婆家去做這些瑣碎的事情,哪怕帶有明顯的“籠絡”、“收買”甚至“哄騙”之意,也至少能夠證明她是個合格甚至是良好的兒媳與繼母。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李玩的後媽,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壞人

中年生活殘酷嗎?當然殘酷,甚至不比青春的殘酷少,於是在重重壓力之下逼得這個繼母做出了兩件最被唾棄與不齒的事情:一是提出用一條長相相近的狗來代替李玩丟失了的“愛因斯坦”,二是在兒子被狗咬傷之後憤怒地狂吼出了“把這個狗送到狗肉店去”的要求。

一條為了平息矛盾而出的“餿主意”,另外一句是因護子心切而說的“殘忍的話”,她成就了本片中唯一的一個“反面形象”——但若要細究這一切的根源,又怎能不落到“殘酷人生”的源頭上去?

說完繼母,再來談談本片中更為顯著的“殘酷人生”的代表人物——李玩的父親。

觀影過程中我的兩次淚崩都來源於這個父親,一次是他在打過李玩之後馬上後悔,摟住李玩哭著道歉:“爸打你是因為愛你,等你長大後就明白了。”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那些小時候不懂的事,長大了一定會懂嗎?

另一次是李玩隨口問父親:“爸,你和我媽當初是怎麼開始的?”前一秒還鎮定自若的中年男人在《再回首》的歌曲中瞬間崩潰,立即用一隻手去捂著李玩的眼睛,不肯讓她看見自己淚流滿面的模樣,而他另一隻手還在繼續開車。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看似自欺欺人的舉動,其實是父親在生活裡無奈而又殘酷的時刻

讓我們嘗試著換位思考一下,站在李玩父親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首先他是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他的人生中應該有一半左右的時間與精力來花費到“如何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方面,這中間主要包括他的工作,愛好等。

除了扮演好社會角色,剩下的另一半時間與精力將用來構建他的家庭角色。而在家庭角色中,他不僅是李玩的父親,也是父母的兒子,是妻子的丈夫,更是年幼的兒子的父親。這其中,哪一個角色他都不能夠缺位,也不能夠懈怠。

因此,他投入到李玩身上的愛與關注雖說是有限的,但也畢竟是竭盡全力、毫無保留的,因為每一個人的時間與精力都是有限的。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為人父母之後,也許就特別能夠理解李玩的父親,他一方面提前很久就惦記著要帶李玩去看天文展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天文展覽的當天在酒桌上對著一位領導說:“和你李哥吃飯就是最大的事”;他一方面因為離異致使李玩失去了完整的家而心生愧疚想要多多彌補女兒一些,另一方面又面對著牙牙學語的可愛稚子而忍不住有所溺愛與偏袒。

人生啊,特別是中年人的人生,總是在一次次的矛盾與遺憾中掙扎著,苦渡著,他們的擔子太多又太重,哪一個都不敢輕易放鬆,但哪一個也許都無法做到那麼完美。

寫到這裡不由想到自己的生活,身為一個二年級小學生的家長,曾有過多少個晚上在“陪寫作業”與“完成工作”兩件事情中掙扎。一邊焦頭爛額地處理著沒有完成的工作,一邊被迫回答小學生以一分鐘一個的高頻率提出的各類“智障”問題,其中的艱辛與火大,大概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也難怪近年來總有不少段子吐槽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候的家長,甚至還誕生了一些新的詞語: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哪一個家有兒女的中年人,都不容易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日本著名的作家太宰治,在其作品《人間失格》中曾經說過一句話,特別扎心:“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後來,這句話因為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而廣為流傳。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劇照

李誕的置頂微博長年都是那一句“人間不值得”。

這些其實也都體現了近些年來比較流行的“喪文化”。

所以說殘酷的不只是青春,中年人所經歷的殘酷一定不會比少年的少,只是由於少年的敏感加上青春期的叛逆,這種所謂“殘酷”被放大,而施“刑”之人也變得罪不可赦。

電影《狗十三》做得特別好的一點的是,它沒有任何說教的意味,也沒有給出解決親子問題的正確方法,它只是講述了當一個孩子的“殘酷青春”遭遇到成年人的“中年危機”時這樣一個故事,它把每個人所面臨的殘酷現實擺在那裡,究竟怎麼解決,或許不同的觀眾會有不同的想法。

特別推薦所有父母去看這部影片,也推薦十幾歲以上、有理解能力的孩子去看,家長和孩子都可以試著換位思考:維繫親子關係的紐帶,可不可以不是單純的嬌慣,寵愛,孝順,而是理解、尊重,與愛?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也許少年的青春仍然殘酷,家長的中年危機也依然存在,但至少,靠著內心深處被點燃的那一點光與一點溫暖,人間還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