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這週五,《狗十三》這部塵封了5年

豆瓣評分8.4的電影,終於要上映了。

《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本來以為脫離了社會、學校,迴歸家庭的青春片,會溫暖輕鬆,可沒想到即使沒有早戀、性侵、校園暴力,反應中國式家庭教育的現實電影題材,依然讓人感覺很喪,原來長大,是那麼痛苦的一件事

《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狗十三》講的是13歲少女李玩(張雪迎飾)因為父母離異,父親(果靜林 飾)再婚有了新家,她不得不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和整天忙於工作的父親關係並不融洽,所以青春期的李玩叛逆、孤獨、渴望被理解

為了緩和與女兒之間的關係,父親送了一條小狗給李玩,因為自己超愛物理,所以她給小狗取名愛因斯坦。而愛因斯坦也成了李玩孤獨青春期裡唯一的寄託。

有一天愛因斯坦意外走失了,而李玩的青春彷彿也隨著愛因斯坦的走失提前宣佈結束了,不在渴望理解,而是學會了妥協。

而這也是中國式家庭教育最大的癥結所在:家長一味發號施令,孩子一味的服從。

《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影片一開頭,李玩就因為偏科問題,被老師請了家長,希望李玩父親能勸李玩報英語興趣小組,提高一下英語成績,父親來了之後沒說兩句話,打了李玩一巴掌,就在英語興趣小組報名表上籤了字。

父親完全沒有問李玩一句為什麼不想學英語?為什麼偏科這麼嚴重?父親不理解李玩,卻要李玩服從於父親的“我為你好”。

李玩服從了,但依然有脾氣,她衝出辦公室的時候,父親覺得自己做的過分了,所以追上去拿著一沓鈔票跟李玩說“給你錢,自己買點東西。”但顯然李玩對他這種“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的伎倆極度反感,拋下父親,頭也不回的走了。

李玩的父親犯了一箇中國式家長都會犯的錯誤:不管做錯了什麼事,都不覺得自己做錯了,認為孩子就像小貓小狗一樣,不需要理解,聽話就夠了,然後幫孩子做決定,事後隨便做點什麼事哄哄,這事就算過了。

可家長們忘了,孩子是人,

只要是人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會有自己的思想,不被理解的李玩感到生氣,很正常。可這種不理解,對李玩來說彷彿是家常便飯。

《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後媽給父親生了一個兒子,全家人如獲珍寶,但出於對李玩的愧疚和不知道怎麼告訴她“你有了弟弟”的事實,所以他們沒有告訴李玩這件事,還隨隨便便塞給她一隻小狗,美其名曰“和解”

李玩依然只能接受,對這隻狗也經歷了從排斥到形影不離的過程,因為熱愛物理,她給狗起名“愛因斯坦”,李玩從這個小生命中,第一次體會到了被需要。就這樣愛因斯坦成了李玩唯一的夥伴和精神寄託。

《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結果突然一天愛因斯坦走失了,長輩們毫不在意,打算用一雙旱冰鞋來轉移李玩的注意力,結果發現沒效果後又在後媽的出謀劃策下,買了一隻一模一樣的狗,打算糊弄過去。

他們完全不知道那隻狗對李玩來說意味著什麼,甚至沒有一句安慰,也沒有一句對不起。

《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李玩拒不接受假冒的愛因斯坦,終日摔摔打打的執著於找狗這件事,結果害爺爺受傷,奶奶走失,父親對她執著於找狗這件事十分不理解,甚至在打她時說出“狗和成績哪個重要?”“你這個娃兒真是不懂事兒嘞!”這樣的話。

李玩“過激”的反應,不被理解,只剩打罵,父親用拳頭擺平了青春期少女最後的掙扎。

她只能接受之後來家裡的“假”愛因斯坦為真的事實;她只能在所有人流水線般擠出的笑容裡,無比尷尬地祝福弟弟生日快樂;她只能在成年人的飯局上,直面父親的食言,和“陪您一起吃飯才是天大事”的官方逢迎。


從“任性”到“懂事”,李玩用無數服從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禮”

《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可是這“懂事”背後的代價有多大,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不懂事”“不聽話”“我是為你好”這些話幾乎是每個人童年的痛點,只要我們不服從父母安排的時候,就會被冠上這些名號,而這也是兩代人矛盾衝突的導火索。

父母總是在不問意見就擅自替我們做主時說“我們還小,還什麼都不懂”,卻在我們有了自己想法,並因此和他們發生衝突時覺得我們“這麼大人了,還一點兒不懂事”。

《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狗十三》的殘酷在於,把曾經經歷的那段被長輩思想捆綁裹挾著強制長大的歲月,以一種更極致的方式擺在你面前:那是一段極其孤獨的日子,沒有人聽得懂我們內心的聲音,甚至沒有時間聽我們說出內心的想法和感受

而影片中兩隻同名不同命的狗,它們的結局似乎也在昭示著什麼。

真的愛因斯坦走丟後因為脾氣溫順得到收養家庭的寵愛;假的愛因斯坦因為咬了“以虐待它為樂”的後媽兒子被送到了收容站,又因為性格執拗不吃不喝而死。


只有溫順、服從的人,才有資格得到寵愛;叛逆、跋扈的人,只會得到教訓。

《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看到豆瓣評論裡出現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部片子之所以讓人沮喪,就是從中看到了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困局,成長的代價是對庸常社會的妥協,那些原本暗潮湧動的年輕人長成庸碌的中年人之後,最終也會轉過身去馴化下一代。

《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而李玩的父親也是這樣的存在。

對爺爺畢恭畢敬不敢頂撞;對奶奶的意見,說一不二;從小見慣了爺爺一個不高興就順勢轉嫁到女兒身上;


因為自己生長於父母集權的家庭,李玩父親才會將這種教育“悲劇”延續到下一代。

《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看的一篇寫吳綺莉的文章,之前看過小龍女對她常年酗酒、虐待的控訴,再加上她在採訪時也承認過在小龍女小時候做錯事,她讓女兒舉著《辭海》罰站兩個小時,不許放下來,一放下來就用皮帶抽女兒的大腿和屁股。

《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有次小龍女過了11點不睡覺,吳綺莉一怒之下罰她整晚不準睡,開著燈“拿了很厚的紙,讓她在那寫我不睡,停下來就打,寫到第二天早上五點多……”

大娛一度覺得這個母親並不合格,可是看到她母親對她的態度,突然就理解了她對小龍女的這種教育,吳綺莉是一個沒見過父親、母親對她又打又罵的人,這樣的人又怎麼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中國式家庭教育最大的問題在於沉浸於上一輩“父母一味提要求,孩子一味要順從”的影響中,然後一代又一代,被長輩的思想綁架著長大。從不試圖理解,溝通,然後孩子在經歷一段孤獨的歲月後,默默完成自我成長。

可這真的是成長嗎?

本片的導演曹保平以犯罪片著稱,《李米的猜想》《烈日灼心》《追兇者也》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這次的《狗十三》雖然是一部青春片,但依然能感受到犯罪片的氛圍,就像導演說的,“雖然裡面沒有犯罪,卻依舊有著與犯罪片共通的某種情感意義上的殘酷、起伏以及震盪”。

是的,裡面雖然沒有犯罪,但我們卻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自己的青春被圍捕獵殺了。最後,我們成功把那個叛逆的、不懂事的自己殺了,然後重獲新生

《狗十三》:你看我們活得多像一條狗啊

電影的最後雖然沒給我們一個關於“家庭教育”的標準答案。

我相信是導演想告訴我們,關於未來是一個很大的命題,為人父母不能替孩子做選擇,最好的方式就是嘗試互相理解,找到一個能夠平等對話的位置,和平共處。

如果你看完電影,沒有感同身受,那麼大娛恭喜你;如果你哭了,那我祝賀你,終於長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