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几年前看青春题材的影片,还会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身份代入为其中青少年的角色;而这几年,开始无可挽回地代入为家长的角色了。

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老”了吧。

而最近一次的感受到“老”,是被影片《狗十三》激发出来的。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电影剧照

按照惯例,先介绍一下影片吧。

这部最近上映的《狗十三》,是由曹保平执导,张雪迎、果静林等人主演的影片,拍摄于2013年,时隔五年才上映。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曹保平导演是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老师,一个把导演事业只当成副业的人,这几年却拍摄出了好几部口碑极佳的影片:

《李米的猜想》,让主演周迅先后拿下了十个奖项;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周迅在《李米的猜想》中饰演一个“慢半拍的寻找者”

《烈日灼心》,让三位男主角邓超、段奕宏、郭涛在上影节同时获得“最佳男演员”;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有史以来唯一一次的“三影帝”

《追凶者也》,助力刘烨问鼎上影节的“最佳男演员”……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刘烨在《追凶者也》中饰演了一个憨厚耿直的汽车修理店老板

由此可见,曹保平是一个能够激发出演员身上独特潜质的好导演。

《狗十三》讲述的是一条叫做爱因斯坦的狗和一个十三岁女孩的故事。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这部影片早在上映之前,便已被打上“最好看的国产青春片”、“极致描写惨烈青春”等标签,官方电影海报上也赫然印着“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等到真正上映之后,更是赢得了不少好口碑。

回想近几年的国产青春片给人的印象,大概总是穿着英伦风校服的男生女生们,“敢爱敢恨”地早恋,自杀,打胎,其中最好还要夹杂校园暴力,欺辱,复仇……似乎只有这样才叫青春,才配得上青春的惨烈。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典型代表《小时代》,剧情经不起太多推敲,但是还是很受一些小孩子喜欢

在这一点上,《狗十三》做得特别好,它没有狗血的剧情,也没有生编硬造的大爱大恨,它讲述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13岁女孩李玩的成长故事,从“任性”到“懂事”的成长故事。

那李玩的青春到底残酷吗?也挺残酷的:

她父母离异,从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亲给她找了一个继母,并且继母刚刚又生下了一个招全家人疼爱的弟弟。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她的父亲有些独断专横,她明明喜欢物理,父亲却非逼她选择英语的兴趣小组;她的父亲又有些说话不算话,总是说到不做到,提前很久就说要带她去看天文展览,却因为酒局一推再推,甚至,她的父亲甚至还对她家暴……

当她的狗“爱因斯坦”丢了以后,全家人一起撒下弥天大谎,买了一条看起来一模一样的狗,非说找到了,是原来的那只;当她好不容易对新的“爱因斯坦”产生了感情之后,却又因为狗咬伤了弟弟,爸爸就把狗送到狗肉店。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每写一笔“爱因斯坦”的背后,都是疼痛与委屈

继母,同父异母的弟弟,挨打,被剥夺了的选择权,被辜负的信任,以及丧失了的相依为命的狗……这些在大人世界看来稀疏平常甚至合乎情理的事物,在一个13岁女孩的心中被放大,再放大,直到完全无法承受。它们汇聚在一起,就成了“谋杀成长的刽子手”。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被爸爸打了一顿后痛哭流涕的李玩

于是,人们一起把指责的目光对准了李玩的家长,认为他们在李玩的成长过程中存在“方法不得当”、“陪伴缺位”、“专横独断”等问题。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被全家人指责的李玩

更有不少人认为是表面上爱李玩的家长一起“谋杀”了李玩的青春,逼得李玩快速成长,哪怕在街上遇到了曾经发疯似地寻找的“爱因斯坦”也不打算相认,哪怕爸爸酒席上的一位叔叔给她夹了一块狗肉,她也含笑说:“谢谢”,然后平静地吃下。

但是,残酷的,只有青春吗?感受到残酷的,也只有李玩吗?

说到这里,身为中年人的我忍不住感慨: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太幼稚了,根本是整个人生!

就好像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经典对白:

“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总是如此。”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经典剧照

《狗十三》这部影片中,最真实的地方是,影片中并没有设置不可调和的大是大非,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反面人物。如果非要说“反面”,大概就是影片中的继母形象。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反面”的继母,她人生中的残酷成份,我个人认为也并不输于青春期的李玩。

一个女人,嫁给了一个曾经离异、并带着十几岁的女儿的男人,自己刚刚生了儿子,婆家却要求一定要瞒着家中那个正处于青春期的女孩。

当正在做月子的她听见婆婆说“我们年纪大了,没精力帮你带孩子”的话之后,按照国内常见的婆媳剧的剧情走向以及现在大多数的家庭情况来看,媳妇虽不至于暴跳如雷,但至少摆摆脸色、使使性子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但剧中的儿媳妇只是甜甜一笑,说:“没关系,我们花钱雇个人来帮忙。”

当公公脚崴着了之后,是她一直在按摩敷药;全家的各种大型小型聚会之中,也是她一直在操持张罗,调节气氛;为李玩以及李玩的堂姐挑选礼物的人,也是她。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当然如果这么论道下去多少显得有些家长里短,也一定有人会说她这是“玩弄心眼”、“糖衣炮弹”、“收买人心”。

然而,如果你试着站在她身处的儿媳及继母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当亲生的儿子在婆家不能光明正大的出现,当婆婆明确表示不会帮忙看孩子,当叛逆期的继女不与自己亲近之时,一个女人,还愿意为婆家去做这些琐碎的事情,哪怕带有明显的“笼络”、“收买”甚至“哄骗”之意,也至少能够证明她是个合格甚至是良好的儿媳与继母。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李玩的后妈,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坏人

中年生活残酷吗?当然残酷,甚至不比青春的残酷少,于是在重重压力之下逼得这个继母做出了两件最被唾弃与不齿的事情:一是提出用一条长相相近的狗来代替李玩丢失了的“爱因斯坦”,二是在儿子被狗咬伤之后愤怒地狂吼出了“把这个狗送到狗肉店去”的要求。

一条为了平息矛盾而出的“馊主意”,另外一句是因护子心切而说的“残忍的话”,她成就了本片中唯一的一个“反面形象”——但若要细究这一切的根源,又怎能不落到“残酷人生”的源头上去?

说完继母,再来谈谈本片中更为显著的“残酷人生”的代表人物——李玩的父亲。

观影过程中我的两次泪崩都来源于这个父亲,一次是他在打过李玩之后马上后悔,搂住李玩哭着道歉:“爸打你是因为爱你,等你长大后就明白了。”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那些小时候不懂的事,长大了一定会懂吗?

另一次是李玩随口问父亲:“爸,你和我妈当初是怎么开始的?”前一秒还镇定自若的中年男人在《再回首》的歌曲中瞬间崩溃,立即用一只手去捂着李玩的眼睛,不肯让她看见自己泪流满面的模样,而他另一只手还在继续开车。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看似自欺欺人的举动,其实是父亲在生活里无奈而又残酷的时刻

让我们尝试着换位思考一下,站在李玩父亲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首先他是一个人,一个完整的人,他的人生中应该有一半左右的时间与精力来花费到“如何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方面,这中间主要包括他的工作,爱好等。

除了扮演好社会角色,剩下的另一半时间与精力将用来构建他的家庭角色。而在家庭角色中,他不仅是李玩的父亲,也是父母的儿子,是妻子的丈夫,更是年幼的儿子的父亲。这其中,哪一个角色他都不能够缺位,也不能够懈怠。

因此,他投入到李玩身上的爱与关注虽说是有限的,但也毕竟是竭尽全力、毫无保留的,因为每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为人父母之后,也许就特别能够理解李玩的父亲,他一方面提前很久就惦记着要带李玩去看天文展览,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在天文展览的当天在酒桌上对着一位领导说:“和你李哥吃饭就是最大的事”;他一方面因为离异致使李玩失去了完整的家而心生愧疚想要多多弥补女儿一些,另一方面又面对着牙牙学语的可爱稚子而忍不住有所溺爱与偏袒。

人生啊,特别是中年人的人生,总是在一次次的矛盾与遗憾中挣扎着,苦渡着,他们的担子太多又太重,哪一个都不敢轻易放松,但哪一个也许都无法做到那么完美。

写到这里不由想到自己的生活,身为一个二年级小学生的家长,曾有过多少个晚上在“陪写作业”与“完成工作”两件事情中挣扎。一边焦头烂额地处理着没有完成的工作,一边被迫回答小学生以一分钟一个的高频率提出的各类“智障”问题,其中的艰辛与火大,大概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也难怪近年来总有不少段子吐槽辅导孩子写作业时候的家长,甚至还诞生了一些新的词语: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哪一个家有儿女的中年人,都不容易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日本著名的作家太宰治,在其作品《人间失格》中曾经说过一句话,特别扎心:“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后来,这句话因为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而广为流传。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剧照

李诞的置顶微博长年都是那一句“人间不值得”。

这些其实也都体现了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丧文化”。

所以说残酷的不只是青春,中年人所经历的残酷一定不会比少年的少,只是由于少年的敏感加上青春期的叛逆,这种所谓“残酷”被放大,而施“刑”之人也变得罪不可赦。

电影《狗十三》做得特别好的一点的是,它没有任何说教的意味,也没有给出解决亲子问题的正确方法,它只是讲述了当一个孩子的“残酷青春”遭遇到成年人的“中年危机”时这样一个故事,它把每个人所面临的残酷现实摆在那里,究竟怎么解决,或许不同的观众会有不同的想法。

特别推荐所有父母去看这部影片,也推荐十几岁以上、有理解能力的孩子去看,家长和孩子都可以试着换位思考:维系亲子关系的纽带,可不可以不是单纯的娇惯,宠爱,孝顺,而是理解、尊重,与爱?

中年人看《狗十三》:你以为残酷的只是青春?其实是整个人生

也许少年的青春仍然残酷,家长的中年危机也依然存在,但至少,靠着内心深处被点燃的那一点光与一点温暖,人间还是值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