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狗十三》研究很久,发现用《甄嬛传》解释《狗十三》才最贴切

时间电影院,解读良心好电影。今天给大家解读的电影是《狗十三》。距离《狗十三》上映也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了,这部排片率不高、票房也不高的电影却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尤其是里面中国式的教育问题,让我们回想起童年时期的成长,都充满了愤怒。就连著名演员任素汐也忍不住在微博上爆了粗口。但是,小编觉得,《狗十三》的真正含义,《甄嬛传》却给出了答案。

对《狗十三》研究很久,发现用《甄嬛传》解释《狗十三》才最贴切

电影《狗十三》主要讲述的是李玩因为自己心爱的狗狗与家庭发生矛盾冲突的故事。李玩有一个离异的家庭,她常年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爸爸对她并不是很关心,继母对她也只是客套地好。为了讨李玩的欢心,继母买了一条狗送给李玩。可是后来狗丢了,一家人对于这件事情的态度更是让李玩伤心。

对《狗十三》研究很久,发现用《甄嬛传》解释《狗十三》才最贴切

说实话,小编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走出电影院坐在车上眼泪也是止不住地往外流。因为我们都曾经经历过类似的事情,父母总是会说一些虚伪的话,总是会轻视我们的喜好,总是使劲拔掉我们的刺然后变成他们眼中听话懂事的孩子,但却并不在意我们是不是会疼。就像电影中李玩的父亲一样,强迫她报了毫无兴趣的英语兴趣班,面对着老板带着一家人谄媚。到最后,李玩的妥协更是让我们心痛,她开始按照好孩子的模板走,甚至最后吃下那一口狗肉。而李玩同父异母的弟弟,跟她一样讨厌牛奶,我们似乎能遇见弟弟将来的成长也会有李玩一样的路。这样的恶性轮回,让我们对父母、对整个世界都开始感到怀疑。

对《狗十三》研究很久,发现用《甄嬛传》解释《狗十三》才最贴切

这部电影让小编反复思考了好久,直到有一天,《狗十三》让我联想到了《甄嬛传》。这两部影视作品乍一看毫无关联,从类型、人物、剧情等等怎么也扯不到一块去,那么这两部影视作品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甄嬛传》又给出了什么答案呢?小编马上为您解答。

对《狗十三》研究很久,发现用《甄嬛传》解释《狗十三》才最贴切

我们对《狗十三》中父亲阿谀奉承老板的那一幕记忆深刻,李玩的父亲不仅开始学习老板的喜好,还带着一家人一起对老板的喜好进行吹捧,然后贬低李玩自己的喜好。这一幕我们并不陌生,从小我们就看着父母说一些虚伪奉承的话,对此我们肯定会嗤之以鼻。然后当我们步入社会后,我们也开始学会说这些虚伪的客套话。可是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这个样子?《甄嬛传》中说,这叫“舍己为政”。

对《狗十三》研究很久,发现用《甄嬛传》解释《狗十三》才最贴切

在《甄嬛传》中,皇帝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随心所欲的人。皇帝面对大臣、面对嫔妃,总会做一些违心的,但是应该做的事情。比如说皇帝为了对付年羹尧,假意宠幸颂芝,这一幕我们都能感觉到皇帝心里的反感。再比如,甄嬛劝皇帝答应尊封太妃的要求,皇帝非常愤怒,但也不得不做。

对《狗十三》研究很久,发现用《甄嬛传》解释《狗十三》才最贴切

这就是一个成年人与孩童的区别。当我们是孩童的时候,我们可以大喊我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但当我们成了成年人后,我们更清楚,喜欢什么不再是我们做事情的标准,应该做什么才是成年人遵从的法则。想要继续往高处走,想要成为人上人,那些违心的话和违心的事必不可少。就像是李玩在报兴趣班时,李玩喜欢报物理班,但是老师和父亲以成年人的经验分析,李玩应该报英语班。到了电影最后,李玩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吃下了那一口让她恶心的狗肉。

对《狗十三》研究很久,发现用《甄嬛传》解释《狗十三》才最贴切

明白这个道理很轻松,可是接受这个道理却并不容易,为此小编的心里也是难受了好久。其实冷静下来思考,中国式教育并没有那么可怕,否则社会上肯定都是带有心理阴影的孩子了,中国也不会发展得这么好。中国式的教育让孩子提前学会了他早晚都要知道的道理,但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希望将来的家长别让孩子像李玩一样痛苦。

对《狗十三》研究很久,发现用《甄嬛传》解释《狗十三》才最贴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