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变成了当初讨厌的“狗十三”

曹保平,一位非常擅长剖析人性的导演。

《狗十三》,名字的意思很简单,一只狗和十三岁的李玩,导演用一个非典型的家庭故事把成长的代价血淋淋的展现给你,尤其是成年人看这部电影,真实的让人发堵,也许这也是这部电影被封禁长达5年的原因之一吧。

你是否变成了当初讨厌的“狗十三”

李玩,十三岁的姑娘,额头上已经有了青春痘,带着牙套。父母离异后跟随爷爷奶奶生活,父亲有了新的妻子还给她生下一位弟弟,很多人说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是很难管教的,但“叛逆”是什么?孩子叛了谁的逆?大人是否在孩子眼中才是最“叛逆”的。

李玩喜欢物理和天文,在纠结选择哪个兴趣小组的时候被自己的父亲强行的推向了英语,老师清楚家长要的是什么,孩子的选择更多的是自己的兴趣所在,父亲很容易的被老师说服,成年人都很忙没工夫陪孩子在这讨论兴趣只要求他们眼里那个所谓的“出息”。

小狗是父亲为自己的鲁莽所付出的“代价”,老一辈常言“打一棒给个枣”,这在中国式的家庭里比比皆是。动物和孩子内心都是纯粹的,虽然李玩知道这是父亲给自己的礼物后态度强硬的表达了不喜欢,但小狗从她一开始的表现感觉到了这位小主人的内心欢喜,李玩给小狗取了名字“爱因斯坦”。

和李玩同吃同睡的小狗被爷爷弄丢后才是这部电影人物冲突的真正开始,李玩还是知道心疼爷爷的,但在知道父亲根本没有去找小狗的时候李玩愤怒了,她不懂在她眼里可以同吃同睡的小狗在自己父亲眼里是什么样的存在,它是商品,它是可以替代的东西,它跟时间是没有可比性的。李玩拼了命的去找小狗,贴寻狗启事,家人的担心这时候在李玩眼里是不必的,她要的是他们补救错误的态度和行动而不是劝她放弃。

找和不找是个态度问题,如果一开始家人做了补救措施也许会找到也会不会,但至少李玩知道努力了有了结果,这是孩子要的平等尊重,而不是一味的让自己体谅大人的苦衷。家长一边说着“你这瓜娃子懂个啥”一边让孩子要懂他们的苦,其实说白了就是道理是我说的,怎么都对,而孩子只要听就好,所以李玩拼命的反抗,弄伤了找她回家的爷爷,害的奶奶差点走丢。

不得不说成人的世界是如此的自作聪明和心照不宣,在继母的建议下,这位父亲买了一只品种一样的小狗告诉李玩“这就是爱因斯坦”。我一直觉得这是对付3岁小孩的把戏被这一家人玩的如此的逼真,李玩说“我们全力去找,找不到也没办法,我不是非要只狗”,这么明显的诉求,大家只会当做是她自己的玩笑,家人的自以为是彻底逼疯了小小年纪的李玩。

成年人更多的精力是想把孩子捏成符合他们心里的形状,但在我心里错误是有先后的,你们用一个错误的方式换来她更加错误的回应。这让我想起了《李米的猜想》里警察对李米说“有时候欺骗是一种善行”,欺骗是善行吗?更多的是一种手段,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就想李玩对父亲说“别用一个谎言来掩盖另一个谎言”,得到的答案是什么?是父亲训斥的一句“哄孩子呢你懂啥”,是啊,哄孩子,谎言被用来哄孩子,也可以让裘天水说出有用的信息,可以让李玩不再找狗,可以做很多事情,但这就是对的吗?

父亲冷静后寻求原谅,李玩全程木讷没有言语,她也许跟我当初一样不懂什么是“为你好”“打你是因为爱你”“你要懂事,理解父亲”,说实话当初我不理解,现在我也不理解,我曾经喝醉了跟我父亲说过“为什么当初你打我打那么狠,跟TM打畜生一样”,我父亲也没给我答案,也许他也不懂为什么我会这么问。他不知道我20多岁的时候做梦梦到他竟然会吓醒是什么感受,但他是父亲,这个问题无解。

李玩的父亲不能说完全不好,他是这个社会正常的现象,社会地位上他是成功的,但让我看的最难受的是最后对李玩说的那句“爱因斯坦回来几天了,你该喂喂了”,即便是哭着寻求原谅也不会承认根本的错误,在极度理智的思维下还在维护自己“正确”的方法。

13岁的李玩,当她的错误观正在健康建立的时候,自己的父亲给了她当头一棒,李玩开始接受新的爱因斯坦,在看到一家人这么费心撒谎的份上选择了所谓的懂事,同时孩子也是卑微的,她永远在寻找一个类似于平等的交流方式,也可以说是讨好,哪怕英语兴趣班不是自己原本的期望但是在成绩出来后还是讨好的向自己的父亲报喜,因为这是父亲乐意见到的。这个很有感触的画面让我想起小时候为了能过个好年拼命背书的时候,其实我并不想那样,学习是应该好好学的,只是错误的方法让我有了歪曲的动力,但大人并不会这么想,他们要的是有出息,听话,懂事。

在这个不平等的家庭教育背景下,大多数孩子是在努力的讨好家长以便得到自己想要的某些待遇,家长开心的时候会给与孩子一个所谓的平等的对待也就是“今天你说你想干什么,想要什么都行”,这就是当初我们的最大动力。

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最终还是进入了李玩的生活,她开始发现差别对待,在自己被要求向奶奶道歉的事情上弟弟完全不用,在小狗弄伤弟弟后,自己第二只爱因斯坦被送走了。

得知小狗绝食死掉后,李玩对爸爸说“谢谢”,这是我喜欢的,哪怕结局不是自己想要的,但起码不是一个欺骗的答案。

最终李玩被这个家庭磨练的悄然“长大”,饭局里父亲让她敬酒,可以在看到真正的爱因斯坦后她冷静的走开然后在没人的地方沉默的哭泣,就连一位叔叔点的狗肉她也会吃下去说一声“谢谢”,就像那句话一样“以后这种事情还多着呢”。

电影在李玩看着并不想学滑冰的弟弟一遍一遍的说我不会中结束了,等弟弟长大了自己是不是也要对他说“以后这种事情还多着呢”?

对于还没有孩子的我来说,这部电影更好的提醒了我,提醒我当年心里的那些不解与愤怒,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也遭受一次,提醒我不要变成自己都不喜欢的“狗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