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那些戳痛人心的中國式教育

2018年,對於中國電影可以說出現了很多個性和特點,那就是方言電影和鄉土、市井寫實風格齊上陣,社會問題大膽揭露,更重要的是這些電影各個票房都很好,口碑極佳,可以說是國產電影品質提高的極好的徵兆。

《狗十三》,那些戳痛人心的中國式教育


從《我不是藥神》到《無名之輩》,再到《狗十三》,從上海的吳儂軟語到貴州話再到陝西話,這些地方文化竟然都可以輕鬆突破區域限制,看似小眾,卻被廣大觀眾所接受,真實散發著接地氣的吸引力,讓人們在真實中產生了共鳴。

《狗十三》可以說是一部既能讓無數尚未長大的人感同身受,同時也讓很多已經長大了的人感覺到年少時的熟悉記憶,更讓很多為人父母的人得以反思。


《狗十三》,那些戳痛人心的中國式教育


什麼是真正的教育?什麼是好的教育?怎麼做才是真的為了孩子好?

在這裡,看電影的人,在流淚中共鳴,在共鳴中反思,回顧自己的成長,更需要想想怎麼不讓錯誤的教育繼續。

不被理解的青春年華

青春期並不只是和叛逆相連,更多的時候,人們需要的是理解,在尚未長大的內心裡,無數的迷茫和無助,讓青春期的孩子更渴望被接納和包容,尚未豐滿的羽翼,想要展翅翱翔,可是現實中三代人的思想觀念的差異足以扼殺那些細小不易被察覺的感受。

喜歡物理,卻被強迫加入英語興趣小組;不要養狗,卻被強制送狗;想要自己喜歡的狗,卻為了所謂的“懂事”接受了一隻陌生的狗;為了成全大人的飯局,卻不能去看自己喜歡的天文展......


《狗十三》,那些戳痛人心的中國式教育



太多的不被允許,不可以,一次次砍掉了一個個新的念頭和想法,即便是天才的思維,也會被消磨殆盡。

不被理解的童年和青春,猶如泛舟大海,一葉獨行,環顧四周,都是最親近的人,卻沒有一個真的理解,所謂的愛,卻是對夢想最大的扼殺。

《狗十三》,那些戳痛人心的中國式教育


沒有道理可講,不聽話就打

人們總是渴望被真誠對待,卻從小被謊言環繞,在大人眼裡,孩子沒有意識和判斷力,哄一鬨就可以,一次次不守諾言,一次次開玩笑,讓不守信的概念植入大腦,成為了日常。

大人的事才是事,小孩子的不是,大人的話才重要,小孩子的表達和想法可以直接被忽略,最可怕的是,小孩子真實的想法只要與大人的利益相背,就會被認為不懂事,不聽話,會被職責,曾幾何時,懂事、聽話、乖孩子變成了貶義詞,意味著委屈自己、沒有個性和獨立。

電影中的李玩因為丟了狗四處找尋,不願意息事寧人做個乖孩子,導致爺爺摔傷了腿,奶奶外出找尋,最終被爸爸暴打,在大人眼裡,一隻狗不算什麼,家庭的安寧超越了個體的喜憂。如果真實的想法和需求是家庭所不認同的,不僅沒有過多解釋的機會,而且還會被打壓,就這樣很多孩子還未長大,就已經失去了自我,僅僅學會了聽話和服從。


《狗十三》,那些戳痛人心的中國式教育



就這樣,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漸漸變成了最有距離的人,明明應該互相信任,卻產生了越來越大的隔閡。

所謂的顧全大局,都是一次次無聲的妥協和委屈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裡,識大體、顧大局是非常優秀的傳統美德,被千百年來頌揚,包括之前熱播的宮鬥劇《延禧攻略》裡的白月光富察皇后,也是這種思想最好的代表,可是,她顧及了所有人的感受,唯獨顧不了她自己,最終結局悲慘淒涼。

電影中的父親為了大局,竟然讓上初中的女兒喝酒,為了讓女兒不再找丟了的狗,就直接買了個相似的強迫她接受,為了陪領導們喝酒就勸女兒不要去看科技展,各種為了大人們的“大局”和“大事”,一次次委屈孩子,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說謊和妥協。


《狗十三》,那些戳痛人心的中國式教育



所以,等到一個人三觀都定型了再去讓他變得誠信,其實很難,價值觀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改變,那些固定的思維模式在無形中會不斷地支配著人們做選擇。

“巨嬰”是怎樣產生

提到巨嬰,很多人會聯想到電影中的弟弟昭昭,因為是個男孩兒,一出生就被眾星捧月,從取名的用心就看得出家庭裡男女的不平等,給女兒隨意取一個“玩”字,給兒子卻絞盡腦汁想了一個寓意非常美好的“昭”,而這只是不平等的開端,女兒長大初中連真冰都沒滑過,可兒子剛會跑就被送去教滑冰,兒子過生日,電影中的爸爸忍不住想唱歌,可是女兒卻從未獲得如此“殊榮”。

這部電影裡,太多折射現實的情節,其中,關於熊孩子和巨嬰的出現,在這裡能找到一些答案。

一個唄全家人捧在手心裡,當做心肝寶貝、小皇帝來寵愛的孩子長大了會怎樣?全家上下全心全意為一個孩子服務,犯了錯不忍心責怪,別人誰都不敢惹他,怎麼能夠擁有同情心和獨立人格?

劇中的小男孩兒昭昭用玩具寶刀傷到家裡人和狗狗,不僅沒有被責備,還說孩子小不懂事,沒有錯,這樣的價值觀只會讓孩子的任性和蠻橫增長,對於養成謙虛有愛的性格沒有一絲好處。

巨嬰的產生,更多是因為過度縱容,不被約束,習慣於索取,一旦得不到滿足,就會氣急敗壞,更別談責任感和付出。

最終的理解,夾雜著心酸

電影的末尾一首《再回首》讓人無比心酸,看似李玩和父親最終達成了和解,她用非常出色的成績得到了父親的認可,而母親的電話也讓李玩明白了父親的不易。

可是,這樣的理解終究不是帶著溫暖的情感交流,而是看透生活後的理解與心疼,這樣的和解其實充滿了心痛和不甘,只是懂得了寬容與愛。

​​​​

《狗十三》,那些戳痛人心的中國式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