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第八代凯美瑞造型:车似看山不喜平

“凯美瑞”三个字在中国,曾是神话一样的存在。2006年,丰田将六代凯美瑞正式引入国产,相比之前进口“佳美”的朦胧身份,凯美瑞准确的定位与清晰的产品语言,使它迅速占领大片市场,上市第二年就摘得了同级冠军的桂冠,并在之后几年内长期霸占“同级标杆”的地位,“凯美瑞的对手”来了一拨又一拨,只有六代凯美瑞依然稳如泰山。宜商宜家的产品定义、大气稳健的造型使它力压帕萨特与雅阁,成为了那个年代中国消费者对“中高级车”的标准定义。


简评第八代凯美瑞造型:车似看山不喜平


然而,七代凯美瑞推出之后,这块金字招牌颇有些风光不再之势,从市场占有率和风评上都难以望六代项背。近日,丰田八代凯美瑞在中国上市,它的造型将试图以怎样的定位特征来抓住消费者的眼球,重塑凯美瑞形象?笔者的结论是:车似看山不喜平。

外饰:大刀阔斧,凌厉豪迈

熟悉了近年来丰田造型的路数,我们应该不会对八代凯美瑞的造型感到过于意外。但当我们纵向对比六、七、八这三代凯美瑞的前脸时,还是会震撼于丰田的魄力。


简评第八代凯美瑞造型:车似看山不喜平


显然,七代造型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六代的路数:大灯——格栅为上层,雾灯——下进气为下层,上下分明,互不干扰。而八代则大刀阔斧地把下进气的尺寸扩大到极致,而且利用大灯内角线条的延伸穿插,一刀扎进下进气视觉区,这样,两侧的大灯就承担了上下沟通的桥梁作用,整体语言明显更强调冲突,而非此前的平和、协调。

丰田的手段还远没有就此结束,八代凯美瑞的前脸还在不同版本中使用了两款区别明显的造型,丰田官方将其称之为“性感双造型”。


简评第八代凯美瑞造型:车似看山不喜平


毫无疑问,主流车企们早已熟练掌握了通过大灯和格栅细节来区分不同版本的技巧,这样成本不会增加太多,而造型又显得有些区别。但丰田不甘于此,他们干脆拿出了两套迥异的前保险杠造型,以此打造出两个完全不同的前脸:豪华版的开阔气势与运动版的撞击撕裂,都让人印象深刻。它们打破了此前凯美瑞的平面、整体思路,借助黑色与车身颜色的区分,营造出多层次的视觉感受,这大刀阔斧的造型看起来并不像中高级车所为,但市场趋势如此,何况在“群魔乱舞”的丰田,这已经算是比较正常的一款外饰造型了。

内饰:点破定式,解构重塑

相比外饰的狂野招数,内饰的巧妙构思倒是让笔者更为惊叹。


简评第八代凯美瑞造型:车似看山不喜平


被丰田称为“Y型曲线”的独特中控造型,从视觉角度而言令人过目难忘,从功能上也传递出了强烈的“解构”信息。这个局部在传统汽车中,承担着仪表台(IP)与中控的搭接过渡作用,也是最常见的T型内饰的关键特征,当“T”型变成“Y”型,首先它不再是直来直去的功能主义造型,而是通过一处小关节的扭转语言,增加了一重蕴藉的变数;其次,一个扭转的“小蛮腰”把左边闪出一个空当,成为专属驾驶者的储物空间,这个处理的意图大概类似于整体向驾驶者倾斜的中控屏;最后,从格局而言,Y型内饰使IP部分终结于屏幕下的控制区,从而在视觉上降低了IP厚度,同时又在IP与中控台之间保留了“藕断丝连”的连续性。

此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就是IP面板部分采用的材质。这种材质运用了被丰田称为“三次元表面加饰工艺(TOM)”的处理方法,在触感光滑平整的前提下,呈现出“假三维”的效果。这无疑是提升内饰品质感与“趣味性”的有效手段;同时,两层凸出正弧面之间夹着一个反弧面,也使其型面更加丰富、清晰。


简评第八代凯美瑞造型:车似看山不喜平


七代凯美瑞在中国的落寞,或许意味着中国消费者早已不再满足于那种“看似中庸,实则平庸”的造型。加快的生活与工作节奏、不断演进的文化环境、身边的电子产品都在将消费者审美推向个人化、极端、感性的方向。很明显,八代凯美瑞放弃七代的折中与犹疑,选择了激进、个性的感情化路线,即便它是一辆中高级车。虽然这与前辈们的造型风格大相径庭,但或许,这种明确而清晰的产品定位,反而更能帮助它踏上追摹六代凯美瑞的轨迹,赢得属于它的一片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