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評第八代凱美瑞造型:車似看山不喜平

“凱美瑞”三個字在中國,曾是神話一樣的存在。2006年,豐田將六代凱美瑞正式引入國產,相比之前進口“佳美”的朦朧身份,凱美瑞準確的定位與清晰的產品語言,使它迅速佔領大片市場,上市第二年就摘得了同級冠軍的桂冠,並在之後幾年內長期霸佔“同級標杆”的地位,“凱美瑞的對手”來了一撥又一撥,只有六代凱美瑞依然穩如泰山。宜商宜家的產品定義、大氣穩健的造型使它力壓帕薩特與雅閣,成為了那個年代中國消費者對“中高級車”的標準定義。


簡評第八代凱美瑞造型:車似看山不喜平


然而,七代凱美瑞推出之後,這塊金字招牌頗有些風光不再之勢,從市場佔有率和風評上都難以望六代項背。近日,豐田八代凱美瑞在中國上市,它的造型將試圖以怎樣的定位特徵來抓住消費者的眼球,重塑凱美瑞形象?筆者的結論是:車似看山不喜平。

外飾:大刀闊斧,凌厲豪邁

熟悉了近年來豐田造型的路數,我們應該不會對八代凱美瑞的造型感到過於意外。但當我們縱向對比六、七、八這三代凱美瑞的前臉時,還是會震撼於豐田的魄力。


簡評第八代凱美瑞造型:車似看山不喜平


顯然,七代造型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六代的路數:大燈——格柵為上層,霧燈——下進氣為下層,上下分明,互不干擾。而八代則大刀闊斧地把下進氣的尺寸擴大到極致,而且利用大燈內角線條的延伸穿插,一刀扎進下進氣視覺區,這樣,兩側的大燈就承擔了上下溝通的橋樑作用,整體語言明顯更強調衝突,而非此前的平和、協調。

豐田的手段還遠沒有就此結束,八代凱美瑞的前臉還在不同版本中使用了兩款區別明顯的造型,豐田官方將其稱之為“性感雙造型”。


簡評第八代凱美瑞造型:車似看山不喜平


毫無疑問,主流車企們早已熟練掌握了通過大燈和格柵細節來區分不同版本的技巧,這樣成本不會增加太多,而造型又顯得有些區別。但豐田不甘於此,他們乾脆拿出了兩套迥異的前保險槓造型,以此打造出兩個完全不同的前臉:豪華版的開闊氣勢與運動版的撞擊撕裂,都讓人印象深刻。它們打破了此前凱美瑞的平面、整體思路,藉助黑色與車身顏色的區分,營造出多層次的視覺感受,這大刀闊斧的造型看起來並不像中高級車所為,但市場趨勢如此,何況在“群魔亂舞”的豐田,這已經算是比較正常的一款外飾造型了。

內飾:點破定式,解構重塑

相比外飾的狂野招數,內飾的巧妙構思倒是讓筆者更為驚歎。


簡評第八代凱美瑞造型:車似看山不喜平


被豐田稱為“Y型曲線”的獨特中控造型,從視覺角度而言令人過目難忘,從功能上也傳遞出了強烈的“解構”信息。這個局部在傳統汽車中,承擔著儀表臺(IP)與中控的搭接過渡作用,也是最常見的T型內飾的關鍵特徵,當“T”型變成“Y”型,首先它不再是直來直去的功能主義造型,而是通過一處小關節的扭轉語言,增加了一重蘊藉的變數;其次,一個扭轉的“小蠻腰”把左邊閃出一個空當,成為專屬駕駛者的儲物空間,這個處理的意圖大概類似於整體向駕駛者傾斜的中控屏;最後,從格局而言,Y型內飾使IP部分終結於屏幕下的控制區,從而在視覺上降低了IP厚度,同時又在IP與中控臺之間保留了“藕斷絲連”的連續性。

此外,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就是IP面板部分採用的材質。這種材質運用了被豐田稱為“三次元表面加飾工藝(TOM)”的處理方法,在觸感光滑平整的前提下,呈現出“假三維”的效果。這無疑是提升內飾品質感與“趣味性”的有效手段;同時,兩層凸出正弧面之間夾著一個反弧面,也使其型面更加豐富、清晰。


簡評第八代凱美瑞造型:車似看山不喜平


七代凱美瑞在中國的落寞,或許意味著中國消費者早已不再滿足於那種“看似中庸,實則平庸”的造型。加快的生活與工作節奏、不斷演進的文化環境、身邊的電子產品都在將消費者審美推向個人化、極端、感性的方向。很明顯,八代凱美瑞放棄七代的折中與猶疑,選擇了激進、個性的感情化路線,即便它是一輛中高級車。雖然這與前輩們的造型風格大相徑庭,但或許,這種明確而清晰的產品定位,反而更能幫助它踏上追摹六代凱美瑞的軌跡,贏得屬於它的一片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