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米格21打二战的飞机,会是怎样的情况?

米格–21这个飞机1958年服役,当时的设计思想追求的是高空高速,所以将它的机身设计成狭窄机体和三角翼(静不稳定设计),并且为了更加减少飞行阻力飞机使用一台发动机和机头进气道,也正是这样刻意的设计使米格–21的最高飞行速度到达了惊人的2.2马赫。

在短距离内(200~350㎞之间)高速拦截和击落西方国家的轰炸机(属于小型截击机)……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看待,米格–21虽然机身小显得机动灵活还是高空高速,但是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它的优势也是它的劣势。

第二,早期的米格–21受机头进气道的限制没有安装主动雷达,在地面雷达的引导下飞行员要靠目视去攻击目标,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它的战术发挥,因为仅靠飞行员的视力在空中发现小型低速目标是很困难的(比如阴天、雾霾天,甚至夜暗),而地面雷达引导在瞬息万变的空战当中时效性很差……过于依赖地面雷达既不可靠也是危险的,弄不好自己就被击落了。

越南空军的米格–21击落美军的F–4战斗机。早期的F–4B没有安装航炮,响尾蛇B导弹也是低劣不堪,加上它时不时的充当战斗轰炸机的角色要携带大量的航弹去轰炸,使飞机的机动性大大降低……正好成了米格–21这种小型截击机的好目标。

那么,具体到米格–21与二战期间的螺旋桨战斗机这个事情上,当然是米格–21全面占优,毕竟整体技术性能高出一大块,而且还是第二代喷气机,具备发射红外格斗弹的能力,同时航炮的口径、威力和射速都高于二战期间飞机的航空机枪或者20㎜航炮……完全占据绝对优势。

歼七G与米格–21相比完全是两种飞机不要搞混淆了,歼七G在原来三角主翼的基础上削尖后又增加了一副小三角削尖翼,这就大大的增加了飞机的升力,改善了低空的操纵性能,而且在机头还安装了小直径主动雷达……这些改进措施后的歼七G在性能上是米格–21根本没法比拟的。

不过,任何事物都要以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虽然米格–21在性能上处在绝对优势,但是二战螺旋桨战斗机也不是没有一丝一毫的胜算,如果在低空和狭窄空间交战,比如说:在山谷里。这个时候的米格–21与螺旋桨飞机的优势就会降低!由于低空的升力不足难以控制,米格–21要是降低速度保持飞行稳定是很困难的事情,搞不好就是出现“失速”!没等打敌人自己就坠毁了(印度空军有多架米格–21就是这样掉下来的)!这个时候高空高速反而成了它的麻烦 ,而螺旋桨战斗机的低空低速在这样的空战场合反而成了优势,将米格–21拖入近距离“缠斗”到时间“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武器装备的使用原则就是扬长避短,不是说它处在绝对优势就能“百分百”的消灭落后装备,这种状况并不存在,所以要使武器装备的使用效能发挥到最佳,就是让它去适合的战场环境,否则就是“以短击长”,在战场上其结果就是害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