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先行者——失败的D-21

2019年建国70周年阅兵式上,我国一款外型科幻的无人飞行器首次展出,惊艳世人,这便是"无侦-8"高空高速隐身无人侦察机。"无侦-8"让人眼前一亮的同时,也让美国人"眼前一黑",因为提醒中国人注意高超速飞行器研究的,正是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D-21无人侦察机。

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先行者——失败的D-21

"无侦-8" 高空高速隐身无人侦察机亮相国庆大阅兵

说起高空高速侦察机,洛克希德公司臭鼬工厂研制生产的SR-71"黑鸟"侦察机可谓是每个军迷心中的梦幻机型,作为世界上首款双三飞机(高度三万米,速度三马赫),它是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的有人驾驶飞机。然而,鲜有人知道它的同门小弟D-21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美国洛克希德以SR-71为样本,研制了其"缩小版",也即D-21无人机。D-21体积虽小,飞得却更高、更快。2019年,在D-21首次服役五十年之后,美国国家侦察局(NRO)解密了"标签"无人机系统的开发、部署和终止全过程档案,向世人公开了D-21的历史。

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先行者——失败的D-21

D-21无人侦察机是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先行者

临危受命,匆忙上场

1960年代后期,美国军事和情报界对中国的核计划加大了侦察监控的力度。那时的情报侦察可没有现在高度发达的侦察卫星网络,主要还是依赖深入目标国腹地的侦察无人机。然而,1956年开始服役的U-2高空侦察机多次被中国、苏联等国家击落,损失巨大。因此,美国人希望开发侦察无人机系统,提供比卫星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比载人侦察机更高的安全性。

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先行者——失败的D-21

U-2高空侦察机多次被我空军击落

1962年10月,美国中情局和美国空军向洛克希德公司提出,研制一款高空高速侦察无人机,速度要达到3.3-3.5马赫之间,升限要达到27000至29000米,最大飞行距离可达5600公里。按照设想,这款无人机是一次性使用的,利用A-12(SR-71前身)发射,"有去无回",也即任务结束后,弹出装有情报的相机负载,之后自毁。这便是绝密的Q-12无人侦察机。

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先行者——失败的D-21

M-21搭载D-21进行飞行试验

1963年,这一计划正式命名为"标签"无人机系统。Q-12被改名为D-21,A-12改为双座版,并命名为M-21,有意思的是,代号中的D指子机(Daughter),M指母机(Mother),形象描绘了二者的关系。然而,1966年3月M-21搭载D-21首飞即失败,之后的4次试验均以失败告终。

接连失败使得"标签"计划一度中止,直到改为由B-52H轰炸机搭载,并在D-21下方加装火箭助推器进行加速,计划得以继续。之后的实验虽然部分取得了成功,但是成功率不及50 %。然而,中情局和美国空军实在不想继续等待了。1969年9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备忘录中声称:"'标签'无人机系统提供了独特的技术能力,可以满足对敌对目标进行图像侦察的要求。"至此,D-21"临危受命",匆忙上阵。

麻雀虽小,性能强悍

D-21翼展5.79米,高2.14米,全场12.8米,机身由昂贵的钛合金制成,重12吨(10吨),相比庞大的SR-71来说,可算是小弟了。然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无需载人,D-21比大哥SR-71性能更加强悍,可以达到3.35马赫的时速。

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先行者——失败的D-21

B-52H轰炸机搭载D-21

在发射阶段,D-21由B-52H携带,上升至高空后,D-21与母机分离,启动助推火箭,到达指定高度后,开始执行侦察任务。

在侦察阶段,重达136千克的Hycon HR 335型相机覆盖无人机下方26公里宽和6276公里长的区域,拍摄5600张画面。无人机遵循预先设定好的飞行路线,与发射平面保持间歇性通信,从而使发射平台上的操作员可以监控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当D-21到达航路终点时,弹出装有胶片的包裹(胶片舱),之后自毁。

在回收阶段,胶片舱打开降落伞,随之缓缓降落,之后一架特制的JC-130运输机在空中拦截降落伞,对胶片舱进行回收。如果回收失败,还需派出海军舰船在海洋中对胶片舱进行捕捞。

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先行者——失败的D-21

D-21执行任务示意图

折戟沉沙,黯然退场

1969年至1971年, D-21无人机共执行了4次任务,代号"超级碗",目的是监视中国罗布泊核试验场,结果全部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是在1969年11月9日,一路过程顺利,我国也没有发现D-21,然而在折返时,D-21却继续北上,进入了苏联境内,被苏军捕获。

第二次是在1970年12月16日,D-21终于解决了返回的问题,成功弹出胶片舱,然而由于降落伞出现故障,没有正常打开,情报"陨落"太平洋。

第三次是在1971年3月4日,D-21解决了降落伞打开的的问题,然而由于降落伞部件的故障,JC-130运输机回收失败,情报又"沉没"在太平洋。

第四次是在1971年3月20日,D-21在返回途中失踪,因事故坠落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雨林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雨林的缓冲作用,这架折戟的D-21保存非常完好,直到2010年在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美国人才知晓它的下落。

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先行者——失败的D-21

我军在云南发现D-21残骸


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先行者——失败的D-21

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的D-21残骸

至此,美国人彻底放弃了D-21和"标签"无人机系统。实际上,D-21是在技术思路不成熟下的过渡产物,60年代末的科技还不足以支撑一款成熟的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技术积累需要遵守科学规律,即使是掌握SR-71"黑科技"的美国人,仍然遇到了一系列的失败,可见这背后的门槛有多高。此外,"标签"无人机系统过于庞大和昂贵,光是两架A-12发射飞机和20架无人机的价格就达到了4.4亿美元,高成本和低收益让美军和中情局难以维持。因此,时任美国侦察局主任的约翰•麦克卢卡斯在1971年4月的备忘录中写道,美军应该加快升级卫星计划,而不是继续发射无人侦察机。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美国也不再向中国腹地派出无人侦察机,这段历史也就封存在了档案中。

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先行者——失败的D-21

D-21静静躺在美国西雅图的航空博物馆中

结语

D-21无人侦察机计划无疑是失败的,但是它作为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的先行者,给后续机型的研发提供了非常多有益的借鉴。特别是我国在D-21无人机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多启发,在超高速武器的研制上迎头追赶,逐渐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随着各国在超高速航空器上的不断探索,人类追寻更快飞行速度的脚步将永不停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