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湖北荊州包山2號墓考古發現

來說一座楚墓——湖北荊門包山古墓群中的2號墓。

包山古墓群位於荊州十里鋪鎮王場村的包山崗地,這裡古代遺蹟極為豐富,已發掘了8座古墓,其中3號、7號、8號為西漢墓,1號、2號、4號、5號、6號為楚墓,其中的2號墓為高級貴族楚墓,下葬年代為戰國中後期。

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 包山楚墓發掘現場)

據考古報告,1986年考古發掘時,2號墓仍有大封土堆,直徑54米,殘高5.8米,近似半球形。發掘後看到,墓坑近於方形,墓口東西長34.4米、南北寬31.9米、墓底長7.8米、寬6.85米,深12.45米。有一斜坡墓道,位於東側,長19.8米、寬4.65米。

墓坑四周有14級生土臺階,墓道底部及槨外四周平鋪一層草。墓坑底部中間有一個腰坑,坑裡面埋葬有一整隻羊,應該是造墓或是下葬時祭祀埋下的。

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棺槨保存很好,為四棺一槨。槨室近方形,長6.32米、寬6.24米、高3.1米。

下葬時在槨蓋板上覆蓋著8床大竹蓆。槨室內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室,中室周圍的四室均蓋有分板——中室就是棺室,內置四重棺,其餘四室放置隨葬品。

那麼大的槨室,又有四重棺,說明墓主生前身份顯赫。

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馬王堆漢墓彩棺)

第一重棺、第二重棺、第四重棺均為長方形棺,第三重棺特別,為弧形棺,上覆蓋著絲綿被和夾被,最底層縱向覆蓋的兩床被用網狀絲帶固定。

打開最裡層的第四層內棺,現場人都驚訝了!

第四重內棺為彩繪棺,內外飾黑漆前外,除底部,其他五面黑漆地上均滿飾彩繪。

繪畫面積約3平方米。

棺蓋及兩側壁板繪6單元龍鳳紋圖案,龍鳳呈祥。每一單元為4龍4鳳,鳳壓於龍紋之上,龍鳳紋間填紅彩,整體為四方連續結構。龍一首雙身,黃首黃足,黑色金鱗,盤繞成圓角方形。鳳黃身黑羽,展翅卷尾,昂首作鳴叫狀。

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帶棺罩的楚棺)

頭部擋板繪兩分結構的變體龍鳳紋,足擋板繪四分結構變體龍風紋。

整個畫面,紅黃輝映,絢麗無比——僅這副棺材已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十分難得,所以大家看到這麼精美,都十分意外。

打開內棺後,裡面有一副保存完好的成年男性骨架。經鑑定,大約50歲。下葬時,頭東足西,仰身直肢,面朝右側,雙手置於腹部,雙足併攏。收殮時,臂、手、足用絹帶捆紮上,考古時仍可以看出當時的捆紮痕跡。

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陶燻爐)

墓主還貼身隨葬莽璧、璜等玉器。

更令人意外的是,東西南北槨室填滿了隨葬品,不只在今天是珍品,在當時也全都是高檔貨,共有1935件(不含竹簡)。

其中青銅銅禮器中,有2 只鑊鼎,2 只升鼎,14只蓋鼎,1 只湯鼎,另有簠、敦、壺各2件。

此外還有許多不一樣的文物的出土:銅鐃、銅龍首仗、銅樽、銅人擎燈、鳳鳥形雙聯漆杯、迎賓圖彩繪漆奩、竹笥、絲織品、摺疊床、馬甲、人甲、角雕、毛筆、鋼針等。

這些文物中,隨便哪一件拿出來,都夠專家研究一陣子的,好多都是第一次發現。

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漆奩,上繪人物車馬出行圖,複製品)

如有一副漆奩,是女性用品,上繪《人物車馬出行圖》,是出行和迎賓場面。美術界認為,這是迄今發現的中國最早一幅風俗畫。漆畫展平通長87.4釐米、寬5.2釐米,也是中國最早的長卷畫。

但是,這是“迎賓”場面,還是“迎親”場面,有不同的解讀。

我傾向理解為“迎親”,畢竟是女性用品。而在出土的漆器中,有不少與婚姻文化有關,有一隻彩繪鳳鳥雙聯杯就是這樣。

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彩繪鳳鳥雙聯杯)

雙聯杯是雙人相對共飲的器具,古代文獻中將這種連體杯稱為“合巹”,鳳鳥合巹雙聯杯是當年婚禮上新郎、新娘共同飲酒時使用,現今仍存的新郎新娘喝交杯酒風俗即源於此。

另有學者分析,這隻雙聯杯不是合巹用的,而是女子調胭脂的器具,屬於化妝盒。

出土文物中有件傢俱最特別—— 一張床,是中國迄今發現最早的摺疊床(見下圖)。

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整床由床身、床欄和床足三部分組成。

發現時,床上疊壓著幾床草蓆,草蓆之上有一床己腐爛的絲綿被,。床下有戈、瑟碼等小件器物。床架或側置或倒置,床欄多散亂。床架的東側有竹簾,簾杆多已折斷,其編連線已朽爛無存。

考古工作者託取裝箱,運回室內。仔細研究後,按部件原大製做複製件,然後進行拼對復原。拼合後,展開的包山木摺疊床,通體黑漆。通高38.4釐米、長220.8釐米、寬135.6釐米。

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床身分為相同兩部分。每半邊床成分別由床檔、床枋、檔枋連嬌木、橫棖構成。整床共6根撐,中橫棖由兩根形制完全一樣的木枋勾連構成。

床欄由橫欄、豎欄和加固欄的竹片和木質立柱組成。竹棍穿連四排橫欄,組成方格形床欄。床身中部不設床欄,留了缺口,為57.6釐米,以供上下;兩邊的雕欄均呈臺階狀縮短。

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床足,木質,高18釐米;由立柱和足座組成。

足座均用長方形條木做成,上留透穿圓卯眼,經便立柱接。

摺疊辦法是:先略向上提起安卯,孔之中橫棖,然後將短連枋鉸一端床枋先行內折,挨近床檔,再另將一則床枋內折,挨近另一側床枋即摺疊。摺疊後,床架長137釐米、寬15釐米。

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距今兩千多年前的工匠就有如此精妙構思,令人驚歎!

但是,最讓考古專家喜出望外的,應該是出土448枚竹簡,其中282枚有字。竹簡字跡清晰可辨,經統計共有12472字,主要是卜筮祭禱記錄、司法文書、遣策等幾類。

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荊州張家山楚墓出土成捆竹簡,與本文無涉)

從竹簡記載知道,2號墓的墓主是楚昭王的後裔,官職是左尹,爵至上大夫,主管楚國的司法。楚國左伊的官位不低,相對應的是右尹,地位次於令尹,為楚國的“卿”級大官。

也只有這樣的貴族,才能造得起這麼豪華的大墓,隨葬這麼豐厚的珍品!

考古挖到一座楚墓,有四重棺,打開最裡層現場人都


(楚墓考古現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