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的法國航母與艦載機(上)

眾所周知,法國在二戰中迅速被德國打敗並佔領。戰後,法國重建軍事力量,海軍也憑藉租來的幾艘航母撐起了場子。

下面來簡單梳理一下法國二戰後的航母和固定翼艦載機之路。

“貝亞恩”號

“貝亞恩”號(Béarn)建造於二戰前,最初是作為“諾曼底”級戰列艦而建造。1914年1月佈設龍骨,1914年8月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該艦的建造工作中止。1920年,遠未完工的“貝亞恩”號被停工擱置。恰巧當年一個法國代表團訪問了英國,參觀了英國的航母。回國後提出把“貝亞恩”號改為航母。建議被採納,並且把“諾曼底”級其他四艘都拆解了為“貝亞恩”號提供材料。1927年5月,作為航母的“貝亞恩”號完工。

服役後的“貝亞恩”號主要從事飛行訓練與試驗工作。1939年9月法國對德宣戰後該艦參加了追剿德國海軍“格拉夫·斯佩海軍上將”號戰列巡洋艦。1940年法國被德軍入侵,“貝亞恩”號受命把法國儲備的黃金運往海外。當“貝亞恩”號把黃金運到加拿大後,轉往美國裝載購買的飛機打算回國,但還沒回到本土,祖國已經淪陷。此後“貝亞恩”號一直滯留海外直到1944年前往美國進行現代化改裝。

戰後“貝亞恩”號繼續擔任運載飛機或者車輛貨物的工作,直到1967年拆除。

“貝亞恩”號長182.6米,寬35.2米,吃水9.3米。滿載排水量28900噸,最大航速21.5節(39.8公里/小時),設計搭載飛機35-40架。

二戰後的法國航母與艦載機(上)

“貝亞恩”號航空母艦

“阿羅芒什”號航空母艦

“阿羅芒什”號(Arromanches/R95)是購自英國的“巨人”號航空母艦。“巨人”號於1942年6月開工,1944年12月服役,是“巨人”級(又被稱為“巨象”級)航空母艦首艦,該級艦一共建造了十艘。“巨人”級長211.8米,寬24.4米,滿載排水量18300噸,最大航速25節(46公里/小時),最多搭載飛機約50架。

1946年8月,“巨人”號租借給了法國,租期五年,滿期後法國把該艦買了下來,命名為“阿羅芒什”號。“阿羅芒什”號在法國海軍服役後參加了印度支那戰爭(印支三國抗法戰爭),蘇伊士危機等作戰行動。1968年“阿羅芒什”號轉為直升機母艦,直至1974年1月退役。

二戰後的法國航母與艦載機(上)

“阿羅芒什”號(R95)航空母艦

“獨立”級航空母艦

“獨立”級(Independent)是美國建造的輕型航母。該級艦是由“克利夫蘭”級輕巡洋艦改建,共九艘,均於1943年相繼服役。在萊特灣海戰中,二號艦“普林斯頓”號嚴重受損,後自沉,這也是該級艦唯一損失的一艘。

“獨立”級長190米,總寬33.3米,滿載排水量15300噸,最大航速31.5節(58公里/小時),搭載飛機30-35架。

1951年1月,該級艦第六艘“蘭利”號租借給法國(也有資料說是贈送),被命名為“拉法葉”號(La Fayette/R96)。該艦在法國海軍服役後參加了印度支那戰爭。“拉法葉”號於1963年3月歸還美國,1964年7月拆解。

二戰後的法國航母與艦載機(上)

“拉法葉”號(R96)航空母艦

1953年9月,“獨立”級第三艘“貝洛伍德”號租借給法國,被命名為“波亞·貝洛烏”號(Bois Belleau/R97)。該艦在法國海軍服役後參加了印度支那戰爭和阿爾及利亞戰爭。“波亞·貝洛烏”號於1960年9月歸還美國,1962年11月拆解。

二戰後的法國航母與艦載機(上)

“波亞·貝洛烏”號(R97)航空母艦

“克萊蒙梭”級航空母艦

在法國自主國防的政策下,為替代上述幾艘引進的航母,法國決定自行研製適合自己國情和需求的航空母艦,這就是“克萊蒙梭”級,該級艦共建造了兩艘。

“克萊蒙梭”級長265米,寬51.2米,滿載排水量32800噸,最大航速32節(59公里/小時)。該艦人員編制1800-1900人,最多可搭載固定翼和直升機40架。

首艦“克萊蒙梭”號(Clemenceau/R98)是以法國著名政治家,前總理,有“勝利之父”之稱的喬治·克列孟梭的名字來命名。該艦1955年11月開始建造,1957年12月下水,1961年11月服役。“克萊蒙梭”號服役後多次被派往海外部署,參加過海灣戰爭和南斯拉夫戰爭,並數次進行現代化改裝。

“克萊蒙梭”號於1997年10月1日退役。退役後的“克萊蒙梭”號卻未能“善終”,原來是被賣給印度一家拆船廠,但因艦上的石棉會造成汙染而被環保組織盯上。2005年12月31日,“克萊蒙梭”號啟程前往印度,由於環保組織的抗議和起訴,印度法院禁止該艦入境。“克萊蒙梭”號只能折返法國,最後英國一家拆船廠收留了“克萊蒙梭”號,並於2010年底把它拆解。

曾有消息說法國要把“克萊蒙梭”號送給我國,這消息,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去查證吧。

二戰後的法國航母與艦載機(上)

“克萊蒙梭”級示意圖

二戰後的法國航母與艦載機(上)

“克萊蒙梭”號(R98)航空母艦

二號艦“福煦”號(Foch/R99)以一戰時法國元帥斐迪南·福煦的名字命名。該艦1957年11月開工建造,1960年7月下水,1963年7月服役。“福煦”號服役也多次派往海外部署以及南斯拉夫戰爭和空襲南聯盟的行動。“福煦”號於2000年11月15日退役。

在“福煦”號還未正式退役的2000年9月,巴西就以3000萬美元買下了它。然後法國海軍的“福煦”號就開往巴西,於2000年11月15日加入巴西海軍服役,並改名“聖保羅”號(São Paulo/A12)。“聖保羅”號服役後也命運不祥,多次故障和兩次發生造成船員傷亡的火災,2018年11月22日,這艘不算好用的“聖保羅”號也從巴西海軍退役。

二戰後的法國航母與艦載機(上)

“福煦”號(R99)航空母艦

二戰後的法國航母與艦載機(上)

“聖保羅”號(A12)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航空母艦

“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R-91)是美國以外的唯一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也是法國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在“克萊蒙梭”級服役不久的七十年代中期,法國就開始規劃後繼的新航母,確定為使用核動力四萬噸級別的中型航母,艦名幾經變更,最後命名為“戴高樂”號(Charles de Gaulle/R91)。“戴高樂”號於1989年4月開始建造,1994年5月下水,2001年5月服役。“戴高樂”號原打算再建一艘姊妹艦以一對一的替換“克萊蒙梭”級,但由於經濟原因計劃作罷,因此“戴高樂”號也就是“戴高樂”級的唯一一艘,也是目前法國海軍唯一的航母了。在海試和服役初期,“戴高樂”號出現過動力系統,推進器,輻射超標等問題。“戴高樂”號服役後參與了持久自由行動,打擊ISIS的行動,以及多次海外部署,期間也進行過大修和升級改造,最近一次升級是2017年2月,直至2018年9月才完成重新投入使用。

“戴高樂”號長261.5米,寬64.3米,滿載排水量42500噸,最大航速27節(50公里/小時),人員編制約1800人,最多可載40架固定翼和直升機。

二戰後的法國航母與艦載機(上)

“戴高樂”號(R91)航空母艦

二戰後的法國航母與艦載機(上)

“戴高樂”號俯覽

二戰後的法國航母與艦載機(上)

持久自由行動期間,美英法航母編隊

“戴高樂”升級完畢重新入役後的一個月,即2018年10月,法國國防部開始一個為其18個月的研究,就下一代航母進行論證。預計初步結果會於2020年得出,是繼續核動力還是迴歸常規動力,大致噸位等輪廓到時會浮現在公眾眼前。

二戰後的法國航母與艦載機上篇完,謝謝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