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跑多年、估值倒掛 資本的“黃粱一夢”

陪跑多年、估值倒掛 資本的“黃粱一夢”

文章來源 | 投中網(ID:China-Venture)

作者 | 陶輝東。

快遞業將結束過去幾年50%以上的高增長,進入中等增長階段,是業內共識。沒有被預測到的是這一轉換的速度。

既無足夠的業績增長,又有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德邦上市前30倍PE的估值自然無從消化。目前德邦股價15元左右,前述投資者四年陪跑,一分未賺還倒貼。

<strong>物流行業公司市值腰折

進入2019年,2018年IPO的公司紛紛進入首發股東解禁期,幾乎每天都有清倉式減持發生,一些創投基金甚至迫不及待的在解禁日到來之前就提前預告減持。

不過這樣的情形在快遞物流行業並未發生。2019年1月16日,德邦股份迎來了解禁日,這家零擔物流的龍頭企業在上市前也接受了來自眾多VC、PE基金的投資。不過,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一家股東宣佈減持計劃。1月14日,另一家物流龍頭順豐控股的股東、中信資本旗下基金嘉強順風披露,在計劃減持時間過半之後,並未減持任何股份。

快遞物流行業是目前為數不多的高增長、現金流強的行業,股東們不減持的原因或許是長期看好公司發展。但還有另一個因素恐怕更為現實,那就是股價。中信資本在2018年8月即宣佈將減持其持有的絕大部分順豐股票,但此後順豐的股價始終未能達到減計劃持的最低價45元,兩次計劃減持均未能成功實施。德邦股份的股東境遇更慘,目前僅15元左右的股價,已經低於一些創投基金四年前投資時的成本價。

2016年至2018年,中國快遞物流行業頭部企業扎堆上市,三通一達、順豐、德邦紛紛登陸資本市場,帶來了一場蔚為可觀的資本盛宴。順豐股價一飛沖天之時,甚至讓其創始人王衛短暫成為中國首富。這些公司多數在發展過程中,以及籌劃上市的前夕,在一級市場吸收了大量資本,所有的參與者也都在很短的時間裡實現了倍數誇張的賬面收益。然而,2018年已經見證了太多開頭美好而結局慘淡的故事,即便是穩健的快遞物流行業也沒能逃過。

目前,申通、韻達、圓通、順豐等A股上市的快遞物流企業股價相比於高點均已大幅回落,輕者腰斬,重者如圓通已跌去了70%。最晚上市的德邦股份,則又一次上演了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戲碼。

<strong>錯誤的預測

最新披露的業績顯示,2018年12月,順豐控股的快遞業務量同比僅增長12%,一時間輿論大譁。在此之前,順豐披露的三季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順豐淨利潤同比下滑16.87%,自2017年初上市以來首次出現淨利下滑的局面。這家頂著快遞第一龍頭光環登陸A股的公司,似乎沒有達到投資者的預期。在業績不及預期的情況下,順豐負債擴張,尋求多元化發展的策略也被媒體放到放大鏡下觀察,被指電商、無人貨架、智能快遞櫃等業務均做的不溫不火。

順豐的困境有多方原因,但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全快遞行業的大變局。2018年有很多的出乎預料,快遞物流行業的增長率也是其中之一。

近日國家郵政局披露了2018年快遞行業數據。2018 年快遞全行業實現業務量 507.10 億件,同比增長 26.60%,業務收入完成 6038.40 億元,同比增長 21.81%。這是到目前為止快遞業增長最慢的一年,增速與2017年相比大幅下滑。2017年快遞業務量完成401億件,同比增長28%;業務收入完成4950億元,同比增長24.5%。

實際上,2017年的數據已經令人失望過一次。2017年初,國家郵政局預測全年快遞業務量達到423億件,增長速度為35%。如果翻看當時的券商研報,可以看到業內的普遍預期增速是35%-40%。但最終2017年僅完成快遞業務量401億件,同比增長28%。

快遞業約70%的業務量來自電商,而網絡零售在2018年的增速也同樣創下了新低。近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網上零售額90065億元,比上年增長23.9%,與2017年相比下滑了8個百分點。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70198億元,增長25.4%,與2017年相比下滑了3個百分點。

快遞業將結束過去幾年50%以上的高增長,進入中等增長階段,是業內共識。沒有被預測到的是這一轉換的速度。

<strong>未能兌現的增長預期

已上市的幾家快遞物流企業基本在在2015年前後完成融資,當時正是快遞物流行業的黃金時代,每年百分之六七十的增長率,吸引了大批資本進入。

德邦股份就是其中之一。2014年11月,國開行旗下的公司新開發科技,將其持有的3.3%的德邦股份股權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出讓,吸引了5家受讓方參與。最終,一隻創投基金以4.5億元的價格成交,摺合每股15.74元。這一價格不算低,但似乎尚可接受。因為就在四個月前,紅杉資本等投資方入股的價格是11.63元。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一價格卻也不低。德邦股份2014年淨利潤4.7億元,按15.74元每股的價格,PE倍數接近30倍,超過了A股的平均市盈率。此後的德邦並沒有拿出能夠匹配這一PE倍數的增長率。2014年之後的四年時間,德邦的營收年複合增長率約為20%;與此同時利潤則基本原地踏步,四年合計僅增長了16%。

德邦股份是零擔物流的龍頭,並且以直營模式擴張,客戶體驗好,主打高端市場,被稱為零擔物流中的順豐。但是,與順豐相比,德邦的利潤可謂是比紙還薄,兩百億元的營收僅產生了5億元利潤,並且規模的增長並不能帶來利潤的同步增長。

即便如此微利,德邦股份的市場佔有率也未能提升。與快遞相比,零擔物流行業集中度要低的多,而德邦這家龍頭並沒有能夠加速擴張,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天風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從 2014-2015 的行業公司排名來看,德邦股份仍然佔據行業第一的位置,但其領先優勢正在逐步縮小,中鐵物流、天地華宇、佳吉快運等競爭對手在逐步縮小與德邦的差距。這些公司通過加盟模式,有可能通過更加靈活的組織機構等優勢加速擴張並深化網絡,從而在規模與業績上體現出較強的衝勁。

目前德邦股份市盈率23倍,在快遞物流行業中僅次於順豐,高於“三通一達”。與順豐和“三通一達”以快遞業務為主不同,德邦以零擔物流業務為主。按照貨運從輕到重,物流業務分為快遞(<30kg)、零擔(30-3000kg)和整車(>3000kg)。招商證券研報認為,與快遞市場每年30%左右的增速相比,零擔市場增速僅為10%左右,因此零擔物流企業的估值水平應低於快遞企業。

既無足夠的業績增長,又有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德邦上市前30倍PE的估值自然無從消化。目前德邦股價15元左右,前述投資者四年陪跑,一分未賺還倒貼。

目前整個快遞物流行業正在迎來融合,順豐、中通等快遞公司均開始涉足零擔業務,而德邦也在發力大件快遞業務。隨著整個行業的增長進入瓶頸期,可以預期快遞物流行業的競爭將愈發激烈。如何兌現上市前的超高估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