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上亮相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是什麼來歷

春晚上亮相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是什麼來歷

《絲路山水地圖》繪於絹本之上,幅寬0.59米、全長30.12米。東起嘉峪關,西至天方城(今沙特阿拉伯伊斯蘭聖城麥加),中間不乏哈密、吐魯番等至今仍在使用的地名。不過,雖然地名都是漢字,但顯然大多數不是漢語,比如“禿兀兒把力”“羊黑”“他失虎都”。研究人員說,這些是蒙古語、回鶻語、波斯語、阿拉伯語。是一幅繪製於明朝嘉靖三年至嘉靖十八年(1524—1539)之間,是一幅屬於明朝宮廷的皇家地圖。

春晚上亮相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是什麼來歷

中國古代地圖一般採用兩種方式繪製:一種是西晉地圖學家裴秀所倡導的“計裡劃方”形式。第二種是採用山水畫的形式,這幅《絲路山水地圖》就是典型代表。

《絲路山水地圖》全面反映了明朝與西方的陸路交通情況,充分說明在16世紀初期,中國人的世界地理知識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

春晚上亮相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是什麼來歷

春晚上亮相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是什麼來歷

春晚上亮相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是什麼來歷

點擊展開,查看完整圖片

春晚上亮相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是什麼來歷

春晚上亮相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是什麼來歷

春晚上亮相的國寶《絲路山水地圖》是什麼來歷

絲路山水地圖》的繪畫藝術水平十分高超,其繪畫手法是明代中期盛行一時的青綠山水畫法。《絲路山水地圖》主要用礦物顏料石青、石綠繪製,用大青綠畫法,著色濃郁,裝飾性強。因為使用礦物顏料,雖經歷數百年而色澤鮮豔奪目,幾乎不減當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