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漢人?光緒說我也是!歷史處境大不相同

——歷史禪:

“文先生,朕無能,不能保你在身邊!”光緒帝握著文廷式的手說道。

時值,戊戌變法前夕,身為“帝黨”主要核心人物的文廷式,被“後黨”驅逐出京。

朝堂之上一場皇帝與太后的權力之戰即將開始,朝堂之下一個叫孫文的人在美國組建了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

乾隆是漢人?光緒說我也是!歷史處境大不相同

文廷式問光緒帝:“聖上已閱過臣的拙作?”他問的是後來被其收錄進個人文集《聞塵偶記》中的一篇,講的是光緒帝的身世——或者說是編的!

光緒帝:“朕已閱!不體面也!有辱皇家顏面。”嘴上雖這麼說,文廷式看得出光緒帝的表情沒有生氣之意,只差再推把火,光緒帝就會同意他向世人發表“光緒身世”的文章了。

文廷式說:“孫文在海外打出造反的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國”。誠然可笑也!可天下人吃他這一套,無可改變的事實是聖上您非漢人……請恕臣無罪……”

“恕卿無罪!”光緒帝說:“朕懂你的意思,天下人要舉事,總是需要找點理由。孫文不過是學當年明太祖的伎倆喊出的口號,可是,他當得了明太祖嗎?”

文廷式:“聖上英明。他當然當不了明太祖。可您現在大權旁落於後宮,即便把這個大權要回來,您又得面對天下人對您的不認同。老臣斗膽為聖上編造了一個漢人身世,為的就是讓天下人認同聖下的統治權威,讓孫文黨人無話可說。”

想到太后的霸道,光緒就咬牙切齒,不過他得憋著,不斷地憋著。

文廷式繼續說道:“聖上可記得當年乾隆爺的漢人身世傳說?”

光緒帝:“那不過是民間蠻言罷了!”

文廷式:“不錯,乾隆爺是正統的愛心覺羅子孫,可正因為有這個傳說中的漢人身份,乾隆爺開創了一代盛世,萬民歸心。”他是想勸光緒帝,就連乾隆帝都有這樣的漢人身世的傳說,他光緒帝又擔心什麼?為的不都是大清的天下好嗎?

也許光緒帝被說動了,也許光緒帝找不出更好的反駁理由,“文先生,而今你已非朕之臣,已然要離開這京城,你跟天下人說什麼,我這個傀儡皇帝又能拿您怎麼著呢?時候不早了,先生早點起程吧!”

對著光緒帝離去的身影,文廷式俯身一拜。

乾隆是漢人?光緒說我也是!歷史處境大不相同

以上是根據文廷式在《聞塵偶記》所撰寫的,關於光緒帝是慈禧太后與漢人男寵生下的私生子的記載,進行的文藝創造。

如此一來,似乎就可以解釋為何對光緒帝極為忠心耿耿的文廷式要編這個漢人身世傳說給滿清皇室潑髒水?退一萬步講,即便這是事實,不是文廷式編的,那他也太沒有儒家的“為尊者諱”的精神了吧?

更何況他在光緒皇帝身邊是類似於“帝師”的身份,所謂儒家修養更勝他人。

難道他是為了響應孫文孫中山的“驅除韃虜,恢復中國”的號召嗎?不太可能,文廷式是個漢人,更是一個儒家文人。儒家文人不懂什麼“種族主義”,在他們眼裡,清朝就是就是中華正統,就是他們的效忠對象。

乾隆是漢人?光緒說我也是!歷史處境大不相同

所以,很有可能文廷式的《聞塵偶記》不是為了給滿清皇室潑髒子,而是為了拯救滿清皇室的統治合法性,以回擊孫中山的“驅除韃虜,恢復中國”的口號。

後來,歷史給了文廷式一個響亮的巴掌,大清在他死後沒多久就真的亡了。

換個角度思考,對於文廷式來說,生於大清而死於大清,也算是他這樣的文人死得其所的事吧。

《清史稿》

《聞塵偶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