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健引發輿情海嘯 主流媒體這些概念不要混淆!

權健引發輿情海嘯 主流媒體這些概念不要混淆!

 12月25日,微信公眾號“丁香醫生”發文《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指權健集團涉嫌虛假宣傳、傳銷等諸多問題,引起輿情海嘯,主流媒體紛紛跟進。目前,天津市市場監管委、市衛健委和武清區等相關部門成立聯合調查組進駐權健集團展開核查。

輿情紛雜之下,有些概念卻在人聲鼎沸中被模糊。主流媒體作為公共調查者和“釋義者”在報道“權健事件”時,哪些概念不能混淆?又該如何引導公眾理性、冷靜參與討論?

12月27日,《傳媒茶話會》對話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華鋒。

  不迴避、不護短,這是態度

不能否認,“‘權健事件”的爆發’是保健行業或健康行業長期以來對業內存在的不規範行為習以為常、麻木縱容而導致的惡果,只是沒想到這種低級錯誤大企業也會犯。一直在備受爭議中艱難發展的保健行業,一個超百億元知名企業再添一塊“蒙羞”布,很難不成為社會爆點。此時,相關行業組織、監管部門,不能迴避,不要護短,正視問題、查清責任,讓不法行為得到嚴懲和制裁,才是一個基本態度。”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徐華鋒告訴《傳媒茶話會》。

據《新京報》報道,被外界成為“百億保健帝國”的權健,成立14年,就控股31家公司。已“在中國構建一個年銷售額接近200億的保健帝國”。

“知名大企業,不可能對法律不瞭解、不清楚。它無視法律法規、肆無忌憚的行為可能是長期以來僥倖心理所致。”徐華鋒表示,作為一個有直銷牌照、年營業額超過百億的保健行業代表企業,一旦違規、違法,對行業和社會造成的傷害比一般企業更大。因此,必須在事實調查清楚後,給公眾一個滿意的結果。

“如果整個行業對此現狀抱著“看熱鬧”的心態,事不關己,無法形成行業刮骨療傷的共識、不能重建信用體系,就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後果,這個問題必須正視。”徐華鋒表示。

媒體跟進報道,這個概念不能混淆

權健引發輿情海嘯 主流媒體這些概念不要混淆!

“事件中涉及到的權健的三款‘明星產品’——火療、負離子衛生巾、天價鞋墊,均不是保健品。”徐華鋒告訴《傳媒茶話會》,儘管輿論和媒體的報道將這三款產品通成為“保健品”,但事實上,沒有任何研究機構、相關部門給這三款產品進行保健功效的認證。

“法律法規中沒有保健品這個稱呼,目前只有保健食品有法律依據。一字之差,萬里之別。”徐華鋒坦言,隨著輿情的發酵,與此相關的保健食品和保健行業都因此躺槍。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正)》第七十六條至七十九條對保健食品的功效、註冊、備案、標籤、說明書和廣告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要求。

“保健食品是有法律意義的,但是關於保健品卻沒有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撐。”徐華鋒告訴《傳媒茶話會》,俗稱的保健品,可能是食品、也可能是用品,因此媒體在報道時不能將三者稱為保健品。“保健品看起來與誰都相關,但是細究起來卻與誰都無關,如果要追責,就必須釐清這個概念。”

徐華鋒表示,對於公眾來說,食品、藥品、保健品、保健食品幾個概念難以區分的清楚原因是多個方面的。

一、對保健食品法律法規的普及力度與消費者健康需求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普通消費者認為滋補品、傳統的醫藥、器械,都是保健品。這是因為對保健食品法規的詳細內容宣傳力度不夠。所以消費者認知不清楚。”

二、受“藥食同源”習慣的影響。徐華鋒認為,在中國的飲食文化中,藥材入食的文化由來已久,生活習慣讓公眾很難分清保健食品和藥品的區別。但在執法過程中,必須釐清這個問題。

三、個別企業也會故意混淆食品、藥品、保健食品的概念。一些企業或知法犯法、誇大宣傳,或在普通食品中添加藥品成分,或在營銷過程中把保健食品當藥賣。

“保健食品屬於食品的範疇,它對人體的作用是緩慢、隱形的,不同於藥品對人體的作用是快速、顯性的,這是有區別的,不能對保健食品像對藥品期望那麼高。但經過國家食藥監管部門審批備案的保健食品是安全可靠、功效明確的。我國保健食品有非常嚴格的監管制度,涉及產品上市前的科學實驗和嚴格審核,以及上市後的市場全過程抽檢監督等手段,20多年審批的16000多個產品,沒有出現過重大安全事故。”徐華鋒表示。

“全民新聞時代,人人都是記者,信息的誤傳是導致公眾對食品、藥品、保健品、保健食品區分不清的主要原因,讓李鬼變成了李逵。”徐華鋒建議,準確的信息傳播需要主流媒體和產業界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對信息進行正確引導,以正視聽。

媒體報道權健事件還應該注意哪些信息?

“在重大輿情事件面前,媒體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作為信息的發佈者,媒體的天職是曝光違法現象,但是最終如何判定要交給有關部門。” 徐華鋒告訴《傳媒茶話會》,媒體在報道問題時一定要注意,一個企業出現違法違規行為,不代表整個行業有問題,不能因噎廢食,讓一顆老鼠屎壞一鍋湯。

徐華鋒表示,國家已經對保健食品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監管體系,對監督抽檢的適用範圍、產品種類、檢驗依據、抽樣、檢驗要求、判定原則與結論提出統一要求。“國家每年保健食品的抽查,保健食品的合格率都在96%以上。”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關於2018年第一季度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分析的通告顯示,2018年第一季度,全國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劑),樣品總體合格率為97.4%,與2017年同期基本持平。

“主流媒體是傳播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健康關懷的重要渠道,要把健康中國的發展戰略,把黨和政府促進健康產業規範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法規,正確、完整的傳遞給公眾。同時,也要積極曝光不法行為,並推動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的進步和完善。”徐華鋒告訴《傳媒茶話會》,歸根結底,違法違規行為有機可趁,還是全民健康意識的增強和健康知識缺乏之間的矛盾引起的。正因為健康知識匱乏,市場上才會出現包治百病的“神藥”騙局。

徐華鋒建議,主流媒體應該拿出力量,配合政府,做好健康科普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潛移默化提升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只有科學普及更深入、市場更健康,違法違規行為才會無生存之地,健康行業才能健康發展,社會才會有質量的進步。”

2017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報告於9月19日在北京發佈,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為14.18%,較2016年的11.58%增長2.6個百分點。毫無疑問,國民健康素養影響著公眾如何選擇正確的治療和最合適的藥物劑量。

徐華鋒最後強調,新媒體時代,當一些自媒體在忙著挑動公眾情緒的時候,主流媒體要冷靜、理性,用事實引導公眾理性發聲,建設便於公眾交流的公共空間。

權健引發輿情海嘯 主流媒體這些概念不要混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