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演員黃磊發了一條微博說:
昨天晚上我給妹妹洗澡,洗頭髮的時候她說:“這泡沫好香啊,我都想吃它了。”
本來是分享生活中的趣事,卻引發了網友的大討論:
姑娘大了,爸爸給洗澡合適嗎?
不可否認,黃磊的確是個好爸爸,不過,他卻忽略了作為父親,應該和孩子保持的兩條界限:
一是留給女兒隱私空間的界限,
二是留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界限。
這也是被中國父母普遍忽視的邊界意識。
什麼是邊界?
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分床分屋,獨立睡覺;
進孩子的房間前,先敲門,經過允許再進入;
2歲前,爸爸媽媽一起照顧孩子,2-3歲,爸爸負責幫兒子、媽媽幫女兒穿衣洗澡上廁所,4歲起,教孩子自己做好這些事;
處理、扔掉孩子的舊玩具、舊衣物、舊手工作品之前,先徵得孩子的同意;
不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尤其當孩子說“我不冷”“我不喜歡”“我不想上廁所”的時候,不回答“你會冷的”“這個多有趣”“你應該去廁所”;
沒有經過孩子的同意,或者當孩子表示抗拒的時候,不強行抱他/她、親吻他/她;
當孩子不想和某個人打招呼的時候,不斥責他/她“沒禮貌”;不當眾斥責孩子,不把孩子的囧事當笑話講給別人聽;
當孩子說出他的想法時,傾聽,和孩子討論他/她的想法,而不是笑他/她的想法幼稚,或者說“小孩子懂什麼”;
當父母做到上面這些時,就是在給孩子傳遞一種信息:我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我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和喜好,我有表達想法的權力,我能對自己的身體和物品做主。這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對自己的隱私和身體的保護邊界。
其實,孩子雖然小,有的甚至還無法用語言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但他們並不是對於這種邊界毫無感知。
只要細心觀察就會發現,
學齡前的孩子,已經開始羞於在別人面前裸露身體,哪怕這個“別人”是爸爸媽媽。有的孩子會要求異性家長在幫他換衣服的時候要閉上眼睛,不能看他/她光著身子的樣子。也就是說,孩子此時已經模糊地感覺到了公開和隱私的問題,只是需要家長給予他/她幫助和肯定。
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也能夠發現孩子成長的跡象,灌輸正確的意識和方法,鼓勵他保護自己的隱私,孩子就會從內心建立起對隱私的認同,學會保護自己,也更信賴父母。
反之,如果父母忽視孩子的感受,繼續把孩子當作一個不懂事的小baby,隨意地越過這道邊界,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的身體沒有秘密,沒有隱私,他/她對待自己的身體會更隨意,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儘管西方國家的父母普遍更注重保護孩子的隱私,但是,一些我們司空見慣的做法,仍然會讓孩子感覺被冒犯。
美國一個6歲小女孩對父母進行控訴的視頻在網絡上被大量轉發。
她對著鏡頭控訴道:
“自己的父母太愛拍照了,還總喜歡把我的照片傳到網絡上,這讓我覺得很沒有安全感,甚至有一種被利用的感覺!”
小女孩還說:
“當我知道一個人看過我小時候如廁訓練,我還怎麼正眼看他?當一個人看過我滿臉都是食物,他還怎麼會認真對待我?即使我刪掉所有的照片,我又怎麼知道會不會有人把照片都下載下來,會拿著這些照片去做什麼?我從來沒有同意我的父母這樣做,但我只是個小孩子,我又能做什麼?”
這個小女孩替孩子們說出了不安的感受:
雖然我只是一個小孩子,可是我也需要隱私空間;我只是一個小孩子,可是我也需要基本的尊重。
再往遠想一想,父母隨意地越界,又豈止是在對待孩子身體隱私這一個方面?
演員朱雨辰,就因為有個極品老媽,而重新上了熱搜。
朱雨辰已39歲,仍然單身。原因是有一個全身心為他奉獻的媽媽。
朱媽媽坦承,自己沒有自我,生存的意義就是為了兒子。別人家媽媽看到孩子會做飯能自立,都非常欣慰。而朱媽媽卻覺得愧對兒子,感覺自己沒有照顧好他。
所以,無論朱雨辰在哪裡拍戲,朱媽媽都會跟組貼身照顧。為了兒子的身體健康,她每天早上四點起床熬梨汁給兒子喝,一熬就是10年。對兒子的歷段感情,更是每一次都要干涉。
面對這份無微(孔)不至(入)的母愛,朱雨辰感受到的不是幸福,而是“快被搞死了”。
儘管朱雨辰已經年屆不惑,又有一份比較成功的事業,但是,在朱媽媽心裡,始終不肯承認兒子長大了。看起來她是全身心都奉獻給了兒子,實質上,就是拒絕孩子獨立,始終把孩子當成自己的一部分,全面干涉兒子的生活,以滿足自己的
控制慾。而朱媽媽也絕不是個例,朱家母子的互動方式,生活中到處可見,就比如《少年說》中,那個需要鼓足勇氣走上天台,才敢向媽媽要求再也不吃雞蛋和蘋果的少年,得到的回覆卻是:
“你看你這麼帥,都是因為媽媽讓你吃雞蛋和蘋果的結果。”
什麼是孩子愛吃的想吃的,不由孩子做主,要由媽媽說了算。
有人給這樣的愛下了一個定義,叫“入侵式母愛”。這種愛超出了親子關係應有的邊界,極易挫傷孩子的自我意識。
在這種家庭裡,很容易培養出像朱雨辰這樣的孤獨孝子,甚至是人人避而遠之的巨嬰。
有多少家庭和孩子的痛苦,都源於沒有清晰的邊界感。解除這種痛苦的方式,就是爸媽在孩子幼年時,給予最濃烈的愛,在孩子能獨立的時候,懂得成全和放手,給孩子的成長留出足夠的空間和自由。
為人父母不簡單,是一場關於愛和分離的修行。
正如那句話所說:“親子關係並不是一種永恆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讓孩子感到童年的貧瘠,又不能讓孩子感到成年的窒息”。
願每一位父母,都擁有愛,也懂得成全孩子,保持自我。
閱讀更多 喵姐早教說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