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保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黃磊近日在微博發了一條關於五歲女兒的尿床的微博,瞬間就點贊23萬,可謂又火了一把,這樣的“暖爸”許多人很是羨慕,很多人多希望自己也有這樣的爸爸。

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保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微博分享了二女兒的尿床故事,妹妹才5歲,尿床也是很正常的。黃磊寫道:“妹妹昨天晚上尿床了,早晨她問我你知道我怎麼尿床的嗎?我說你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要尿尿,然後就找衛生間,找啊找,找啊找,終於找到了,然後你就尿尿,然後你就覺得涼涼的,然後你就醒了,就發現自己尿床了。妹妹無比崇拜地看著我說:哇塞,爸爸你怎麼知道的?”

對話中,我們看到了黃磊老師對女兒滿滿的愛與理解。

大人也是從孩童走過來的,很多人小時候都有尿床的經歷,試問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少這樣的父母?很多父母發現孩子尿床,第一反應就是氣憤,不去想前因後果,不去安慰受傷和恐懼中的孩子;第二就是對孩子無盡的謾罵和指責。“你多大了還尿床?你丟不丟人啊?你長心了沒有?你快頂上被子去太陽下曬乾再回來吧!”

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保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孩子呢,遇到這樣的事情,躺在被窩裡,不知道是該怎麼辦,最後,被父母揪出來,被狠狠打幾下。孩子此時的心理本來就非常難過、自卑、懊惱,他們手足無措,可是還要接受父母的“審判”。更有家長,甚至在街坊鄰居、親戚朋友面前,不停地訴說自己家孩子今天尿床的事情,讓孩子的傷口在一遍一遍地撕裂。讓孩子當場受辱、無地自容、不知所措,孩子的自尊心被一遍一遍碾壓。

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保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父母覺得孩子小,沒有自尊心,孩子心靈在一次一次被踐踏。孩子在父母的謾罵和指責受到了很大的挫敗感,甚至是對自己認知的否定,讓自己變得越來越自卑。

如果我們能夠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溫柔以待我們的孩子,給孩子愛和力量,將孩子小小的自尊心好好的保護,那麼孩子就會長成參天大樹,而不是枯萎的小花。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緒,繼而做到相互理解、關懷和感情上的融合。說通俗點就是:將心比心。同樣的時間、地點、事件、把當事人換成自己,也就能設身處地去感受、去體諒別人。

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保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同理心並非等同於同情心,同理心不是天生的,是可以培養的,缺乏同理心的人是無法表達相互關懷、理解,達到融洽的人際關係。

在和孩子的溝通中,用"同理心"和不用"同理心"溝通,是有不一樣的結果!

孩子一次沒考好,分數甚至比以前還低了一些,她哭喪的臉回來,作為家長,你是怎麼做呢?如果沒有同理心的家長就會這樣說:“你怎麼考的這麼差?你上學幹什麼呢?你上課有沒有聽講呀?分數怎麼這麼低?到底有沒有動腦子?”……

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保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孩子沒考好,本身就很失望、傷心,甚至自卑。哪個孩子不希望自己考好啊?其實,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鼓勵和安慰,我們是孩子的港灣,如果在我們這裡孩子得不到安慰,那孩子是多麼傷心啊!

但是你能用同理心與孩子溝通、教育孩子,那麼對孩子說的話就是這個樣子:“寶貝,今天沒有考好,你是不是很難過呀?媽媽理解你,媽媽知道你很難受,我們一起看看卷子,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讓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吧。嗯,這次數學應用題沒扣分,說明你呀,應用題學得紮實,掌握的很好,你這次應用題,是怎麼發揮的這麼好呢?雖然你分數整體有些下滑,但是我們找出癥結,我們看看下次怎麼能提高十分?你覺得我們應該從哪裡入手呢?”用共情的語言和孩子溝通,孩子是不是也能接受話語也能和你繼續溝通下去呢。

用“同理心”教育孩子,保護孩子小小的自尊心

所以,家長要不斷地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用積極的、正向的話語和孩子溝通,使得孩子在短期走出挫敗感,重新讓孩子滿血復活。

同理心並不難,只要父母多傾聽孩子的話,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孩子的問題,積極發現孩子身上的散光點,那我們和孩子件就能想朋友一樣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