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你還記得小時候的你有尿過床嗎?

前段時間黃磊就曬出了小女兒尿床的經歷

小女兒坦然地問爸爸:“你知道我怎麼尿床的嗎?”

爸爸也充滿童趣地做出了回應:“你是在夢中找到了衛生間吧?”

父女倆的可愛互動羨煞旁人,很多人回想起自己小時候

你知道嗎,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夢裡找到了衛生間時是件特別可怕的事

我小時候,在夢裡尿了一半,想起了這是夢,這尿了床要捱罵,就醒了。然後發現自己真的尿了一半

尿床後還記得爸媽怎麼說你的嗎?現實裡可不像妹妹這麼幸運了。

尿了床多半是要捱罵的。

很多人表示尿床後被責罵的恐懼,至今都記憶猶新。

這件玩笑般的“小事”,折射出的,卻是多少父母尊重教育的缺失。

你知道嗎,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都這麼大了還尿床,害不害臊?”

類似的話,幾乎是所有尿床小孩的噩夢。

相比妹妹,這些孩子可能沒有那麼幸運地得到溫柔回應。

大部分家長覺得,尿床是孩子的故意行為,用責怪和羞辱的方式來督促改正。

他們可能覺得只是小事會經常和鄰里居里說“你看看我們家的多不省心,又尿床了。”

或者是總是拿此打趣:“也不知道誰家的小孩,4歲了還在尿褲子。”

你知道嗎,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使用這樣的教育方式,父母們有自己的理由。

但多了的調侃,給孩子留下的,可能是整個童年的陰影。

當你的孩子上了初中有一定自我認識後,他的鄰居朋友還記得他小時候經常尿床,於是給他起各種花名,在學校散佈故意調侃

這往往已對他造成了傷害,身邊的朋友都知道了自己的糗事,他們感到羞恥,氣憤,

把孩子的隱私這樣暴露在外面,孩子可能對父母有了抱怨和憎恨。

你知道嗎,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為什麼小時候父母總說自己沒用?總是說別人的孩子多麼優秀?

很多成年人口中的玩笑,孩子們往往信以為真。

“你總是吃那麼多,胖得跟豬一樣。餵豬也比這省事”

“真羨慕你家,我那小子就不是讀書的料,以後怕要去工地算了”

孩子們在乎父母給予的每一個反饋與評價。

你希望在你迷茫,害怕的時候,父母會安慰你給你勇氣,他們卻讓你感到無比失望,認為

他們並不愛你

當眾的責罵羞辱和傷自尊的玩笑,像一把刀子在他們身上狠狠紮下,留下無法癒合的傷疤。

你知道嗎,多少人的羞恥感,是父母給的

真正的愛孩子,不僅是簡單地將他“養”大,也要注意維護他的自尊。

別總是覺得做錯了事情就是自家孩子的錯

用暴力強硬地逼孩子低頭,得到的很可能只是口頭上的認錯。

在謾罵之前先和孩子進行溝通,為什麼會這麼做,可能只是一時的不小心

有時只是一個小問題,沒必要把事情鬧大

為人父母,總希望孩子能夠更加優秀。

但在“為他們著想”的同時,也別忘記考慮他們的想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