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賽車場第二期:後起之秀的上海國際賽車場

上週盔哥給大家介紹了我們中國第一個國際賽車場:珠海國際賽車場,它作為早期唯一能夠承辦F1比賽的車場,曾經風光無限,而導致他走向衰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上海國際賽車場。

對中國車迷來說,上海國際賽車場絕對是中國賽車場的NO.1,在中國舉辦的國內外賽事總離不開他的身影,每年的F1分站賽比賽都是在這裡舉行,在平時,這裡也是各種場地賽、超跑聚會的絕佳舉辦地。

走進賽車場第二期:後起之秀的上海國際賽車場

上海國際賽車場(SAIC International Circuit)坐落於上海嘉定區安亭鎮東北,距安亭鎮中心約7公里。東至漳浦河,西至松鶴路、東環路,南至寶安公路,北至規劃中的郊區環線高速公路,總面積約5.3平方公里。

賽道由著名的德國賽道設計師赫曼·蒂爾克(德國的工程師和賽車手,雪邦國際賽車場、巴林國際賽車場等等都由他操刀)設計,2004年6月竣工,並且在當年的9月26日就舉辦了第一次F1中國大獎賽。

“上”賽道

賽道的整體造型猶如一個翩翩起舞的“上”字,它既有利於大馬力引擎發揮的高速賽道,又有具有高挑戰性、充分體現車手技術的彎道。

走進賽車場第二期:後起之秀的上海國際賽車場

上海國際賽道的總長度為5451.24米,具有7處左轉彎道及7處右轉彎道,其平均時速205公里。最長的直道長度為1175米,位於彎道T13和T14之間。

兩條超長直道需要賽車擁有強勁的馬力和高空氣動力學效率。

前3彎緊湊的佈局則如同置身於摩納哥蜿蜒的街道中,這需要銳利的車頭指向和強勁的牽引力。

而第2段中連續中高速彎角則要求賽車擁有良好的平衡性和空氣動力下壓力。

賽道的寬度在13-15米之間,一般為14米,在彎道處加寬到最大20米(彎道T14/T15)。

特色彎道

螺線型收縮的彎道(彎道T1到T3),其半徑從R=93.90米變為R=31.8米,故進彎有多條賽車線,舒馬赫曾於2006,在此這裡利用不同的賽車線,超越阿隆索,並獲得了他最後一個分站冠軍。

螺線型展寬的彎道(彎道T11到T13),其半徑從R=8.80米增加到R=120.55米;還有兩處急轉彎道,曲線半徑分別為R=18.70米 (T6)和R=10.07米(T14)。

走進賽車場第二期:後起之秀的上海國際賽車場

上海國際賽車場賽道是被國際汽聯(FIA)授予賽道最高級別認證的賽道。並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總部評為世界上最大的漢字形賽道。

承辦賽事

上海國際賽道舉辦過的賽事有: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世界盃汽車大獎賽(A1),世界摩托車大獎賽(Moto GP),全國房車錦標賽(CTCC),中國方程式公開賽(CFO)等,以及各種表演賽。

單圈記錄

2018年F1中國站,法拉利車隊的塞巴斯蒂安·維特爾創造了該賽道最快的單圈記錄:1分31秒095

上海國際賽車場不僅有賽車場區,還有商業博覽區、文化娛樂區和發展預留區等,是一個集賽事、娛樂一體的大型賽場;

它不僅帶動宣傳了賽車文化,也帶動了當地的旅遊文化。我們也期待這個年輕的傢伙能夠在以後帶給我們更多的精彩。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給別人哦,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安鎧斯賽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