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資訊:年尾樓市奇葩現象多

1

房產資訊:年尾樓市奇葩現象多

雖說地產公司以“福利房”向員工推銷房源、搞促銷的新聞聽過很多,但這個大房企向員工有點變味的促銷還是讓小哥驚訝。

有新聞報道,該房企上海一個項目向區域員工公佈“福利購房”政策。

在政策公佈後,人事部門提醒所有員工注意全民營銷大會上提到的指標,如果達不成最後一個月完成90億銷售額的任務,將會關聯年終獎發放和明年的晉升、調薪,並要求P3/M2級(經理級)以上一人消化一套房,經理級以下普通員工3—5人共同消化一套房。

新聞記者算了,以最小面積的一套房計價,約450萬元。員工需要自掏腰包的首付比例最低為20%,即90萬元。

接受採訪的員工稱:“這意味著經理級別以上員工,需要自己拿出90萬,普通員工大約需要拿出二三十萬,一時間拿不出這麼多錢的話,公司可以幫忙找消費貸,利率在6%左右。”

與升職加薪掛鉤、幫忙著消費貸這樣的奇葩固然令小哥這種四線小城市的人歎為觀止,但這新聞裡更值得玩味的是員工的顧慮:

顧慮一:沒法一下子拿出幾十萬,如果湊不齊錢,還要藉助於高利息的消費貸;

顧慮二:不知道能否如期收回自己的本金,這可能要視明年公司的財務運營情況而定。

看到這種猶豫——連地產公司的員工自己都不願意承擔消費貸了。如果中山樓盤主動幫你解決湊夠首付問題,你會考慮嗎?

另外,地產公司員工居然懷疑自己公司明年的業績。那如果有人告訴你明年地產一片大好、一片大漲,你會否毫不猶豫就相信了?

這奇葩福利政策,讓員工好矛盾:

“如果不掏出這筆首付款,就面臨損失年終獎、影響升職加薪的風險。”

2

估計也是為了衝刺業績,這家房企在中山火炬的項目有客戶投訴,明知自己不符合購房資格,卻沒告知,虧得自己給了首付款後才得知。

這是老生常談,很多客戶遇到這樣的情況。為了業績,為了年終獎,這種“隱瞞”可以自圓其說:反正網籤沒那麼快,補繳社保So easy.

這家房企還能預期損失年終獎,不少地產公司及金融類公司的員工對年終獎已不抱希望。

上半年雞犬升天,下半年寒風蕭蕭。

在週末看到這句話時,非常有意思。

如果要總結今年的樓市市場,這句話非常貼切,這是一種明顯的變化。

週末也聽到買房者說,連續的調控政策,導致自己認為目前的樓市即使價格不降,也會是穩定。

基於此,在沒有上漲的預期,擔心一買即降,認為這個時間段買房有風險。

地產公司員工心態的轉變、客戶購房心態的轉變,足以說明市場在變的現實。

3

但每個地方市場冷熱依然不一,有地方是想方設法亦難以撬動客戶的購買慾望。

有地方還是很簡單,降價就可以促成成交。

所以在還能去貨的區域,加班加點趕工爭取拿預售證。例如,在我們住建局的投訴欄裡看到有住戶投訴:

現建築工地不分日夜施工,已嚴重影響到小區住戶的正常作息時間,住戶也曾經輪流不停地打電話報警、報環保,也解決不了。吵聲不斷,可稱得上震耳欲聾,12月4日晚11點左右,幾十名住戶通過報警、自發性到工地勸說施工單位停止施工才有一晚安落覺睡。

說的是西區一樓盤。

西區就屬於有價差肯定能去貨的區域。目前有地王在撐在1.6~1.9萬/㎡的預期,旁邊的成熟社區二手房又是1.5萬/㎡,地段不太差、產品不怪異的話,1.4萬/㎡推出肯定沒問題。

開發商爭搶時間的一個原因就是擔心哪天客戶看到價差也無動於衷,那時就很被動了。

這種日夜趕工的房子相比於慢功出細活的項目,質量問題是要打問號的。

況且慢工細活的項目也會有問題。

石岐這個項目業主發出來的幾張陽臺牆裂照片,也是讓小哥不吐不快。

房產資訊:年尾樓市奇葩現象多

房產資訊:年尾樓市奇葩現象多

這肯定不是孤立例子。

春節後開始進入交房高峰期,投訴肯定很多。

各種現象見怪不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