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不知道什麼叫“佛系”的都進來看看,你中了幾條症狀?

“佛系”:不知道什麼叫“佛系”的都進來看看,你中了幾條症狀?

“佛系”:不知道什麼叫“佛系”的都進來看看,你中了幾條症狀?

“都行,可以,沒關係。”

你還記得當年這句火爆朋友圈的佛系三連嗎?原本這只是一句年輕人之間自我調侃的話,但是現在這句話已經發展成為一種社會群體,用來指代那些對待一切都是隨緣、不苛求、崇尚得過且過、不太走心活法的年輕人。這類年輕人在中國有一個共同的稱呼,那就是“佛系青年”。

  • 佛系男子 / 平成廢物

最早的佛系青年在日本產生,那時有日本媒體把喜歡獨自待著,關注自己興趣愛好和生活節奏,不想在談戀愛上浪費時間的男性稱為“佛系男子”。

“佛系”:不知道什麼叫“佛系”的都進來看看,你中了幾條症狀?

▲ 起源於日本的“佛系男子”。

雖然這個詞起源於日本,但是卻沒有在日本產生太大的波瀾,那是因為在日本還有一個比佛系男子更加戲謔和貶義的稱呼——“平成廢物”。

它是指日本平成年(1989年)以後出生的人,這個時間節點出生的平成男孩非常注重個體的生命價值,只愛自己,對其他都不太關心,工作和生活“不出錯”就是他們的人生信條。昭和時代的那種奉獻國家,貴死賤生的價值觀已經消失殆盡了。

“佛系”:不知道什麼叫“佛系”的都進來看看,你中了幾條症狀?

▲ 日本的徵兵廣告的主要元素:AV女星、漂亮小姐姐、二次元。雖然確實不夠“昭和男兒”,但是想想其實也沒什麼不好。

  • 三拋世代 / 七拋世代

看到中國和日本的年輕人這麼“努力”,韓國的80,90後也不甘示弱,整出一個“三拋世代”來對抗中國的“佛系青年”和日本的“平成廢物”。

啥是“三拋”呢?既然生活壓力這麼大,那麼幹脆戀愛、婚姻、生子這人生三要素全部拋棄,自己無事一身輕豈不快哉。

還有人覺得不極致,於是就把購房、人際關係、夢想、希望全部拋掉,並自詡為“七拋世代”。彰顯出了比“三拋世代”更為幻滅的氣概。

  •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喪文化就像中世紀的黑死病一樣在中日韓青年中瘋狂蔓延,吐槽大會的李誕曾一句話概括瞭如今的喪文化,那就是“人間不值得”。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中日韓三國的年輕人如此之喪呢?

先說總結“這個時代對於絕大多數青年們來說是最好的時代,但同時也是最壞的時代”。

我覺得造成以上這幾種現象的原因有兩大因素。

一個是社會經濟的發展,讓這代人可以開始重視自我。

即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迅猛,物質極大豐富,絕大多數80,90後從生下來就沒餓過肚子,沒有他們父輩們對飢餓的創傷性記憶,他們不用特別努力也可以過得衣食無憂,所以他們對物質資料的得與失並沒有他們長輩們那麼的敏感;

另一方面互聯網使得年輕人得以見識到更廣闊的世界。他們的思維方式變得更加多樣性,他們對成功的理解發生了變化,思想更加的以自我為中心。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自身的興趣愛好,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另一個就是階層在逐漸固化。

現在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但付出與回報的比值越來越差,如果說以往取得成功要付出代價的比值是百分之一百,那麼現在想要取得成功並付出代價的比值可能就是百分之兩百甚至三百,奮鬥就能成功的故事距離他們越來越遠。

你可能要付出你的身體、尊嚴甚至生命才能把自己在社會上的階層提升一兩層,更絕望的是,普通家庭的孩子可能究其一生的努力也達到不了富裕家庭孩子的起跑線。“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更是成為了貧家子弟奮鬥路上的安慰劑。

既然向上的機會變得如此困難,那麼幹脆看開點,佛系的生活,及時行樂,簡而化之,未嘗不是一種人生的哲學。

敢於放下有時候比敢於堅持更有智慧。

“佛系”:不知道什麼叫“佛系”的都進來看看,你中了幾條症狀?

▲ 學會及時行樂,未必比學會成功更容易;敢於放下,有時候比敢於堅持需要更多勇氣

  • 有識之士的嫉妒

但是主流媒體對社會上這種“佛系文化”多持批判態度,認為“佛系”看似雲淡風輕,不爭不搶的調侃,其實是為逃避現實和責任,缺乏青年人應有的擔當。積累足夠跟生活較勁的資本,卻在挑戰來臨時繳械投降,不是青年應有之姿。

所以一些主流媒體中的“有識之士”,針對社會上這些“不正之風”進行批判和駁斥。可是他們採取的措施不是為青年解憂,而是火上澆油似的添堵。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販賣焦慮”的文章開始大量進入公眾的視野。什麼90後禿頂了、中年人油膩了、社會開始拋棄你了、同齡人開始拋棄你了,一會逃離北上廣,一會再逃回北上廣......每當我翻看這一篇篇文章,似乎每頁上都歪歪斜斜的寫著“積極向上”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裡看出字來,滿篇都寫著兩個字“虛榮”!

是的,這些雞湯,每篇都打著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旗幟,但是實際上卻充斥著各種畸形的攀比、對成功單一的評判標準以及各種惡臭的價值觀。這分明是一碗碗令人作嘔的雞屎。

造成主流媒體對佛系青年炮轟的原因多半是主流媒體對成功理解跟佛系青年對成功的理解產生的巨大偏差,主流媒體們理解的成功是要贏得別人尊重,在社會上有一個很高的地位,自己苦點累點不算什麼,要讓別人羨慕,在別人眼中成功那就是成功了。而佛系青年們不會顧及他人的看法,他們只想活成自己,只想追求自己心中的“小確幸”。

兩種價值觀產生劇烈的碰撞,因此才變得這麼針鋒相對。

其實這些“有識之士”的內心OS是,老子拼死拼活的,還各種鬱悶;你遊手好閒,還心安理得。憑什麼!我就是要給你找點不痛快!

“佛系”:不知道什麼叫“佛系”的都進來看看,你中了幾條症狀?

▲ 致那些有識之士:我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呵呵。

  • 無用但是自由的靈魂

這是一個焦慮過剩的時代,我們可能最不缺的就是焦慮,孩子有作業和升學的焦慮、年輕人有工作和房貸的焦慮、中年人有撫養孩子和贍養老人的焦慮、老年人有對死亡的焦慮。

我們已快被焦慮的大海所淹沒,您還說要放水說給我們解渴?這不是傻就是壞。

在這麼一個販賣焦慮的時代,那些佛系青年們看似逃避現實和責任的生活其實是一種對抗焦慮世界的有效辦法。

成功並不一定非得香車寶馬,家財萬貫;簡單生活,精神富足,擁有一個無用但是自由的靈魂,難道不也是一種成功嗎?

“佛系”:不知道什麼叫“佛系”的都進來看看,你中了幾條症狀?

“佛系”:不知道什麼叫“佛系”的都進來看看,你中了幾條症狀?

最後,

敬佛系青年、

敬平成廢物、

敬三拋世代,

敬所有人的所有選擇。

“佛系”:不知道什麼叫“佛系”的都進來看看,你中了幾條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