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前些天上海的工行和農行想下調房貸利率,結果被輿論懟回去了,但這從另一個層面印證了銀行有錢。銀行有錢,必須要花出去,下調房貸利率是不符合導向的,但如果把這些錢投放到租房市場,那就很符合導向了。

2017年7月份,住建部挑選了廣州、深圳、南京、廈門、武漢等12個城市開展住房租賃試點,這些城市目前均出臺了租房租賃新政,並推出了官方的住房租賃平臺。

比如杭州和阿里巴巴合作,京東和北京合作等等。有的城市為了加速發展租房,更是鼓勵商業用房蓋成長租公寓。

過去的一年,租房市場終於迎來了第一波高速增長。長租公寓行業迎來了長足發展,大大小小的公寓品牌如雨後春筍。這樣的發展源於政策的保駕,更源於資本的護航。

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目前銀行業和保險業都在支持租房市場發展,只要你搞租房,融資就不是問題。相關機構測算,大型銀行對租房市場承諾的融資總規模已達3萬億。這些錢大部分給開發商和運營租房業務的第三方機構,一小部分給租房客。

租房貸款,像極了兩三年的購房貸款。深圳建行給個人的租房貸款利率非常低,還款期最長達10年。工行在廣州也推出了類似的租房貸款產品。

數據顯示,2016年末,中國流動人口達到了2.45億人,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2.91億人。龐大的租賃市場,這裡有龐大的租賃空間待開發,大家都在跑馬圈地。

目前發展租房的有兩類,一類是國企性質的房屋租賃公司,這類公司能以超低成本收土地收房源,另一類是民營的企業。這些公司要麼是大型房企及大型中介公司的子公司,要麼有大型公司的背書,比如拿到BAT的融資。

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過去幾天,房租上漲的新聞非常多,北京這邊最明顯。

水木社區上有篇特火的帖子,大意是這樣的,房主在天通苑的一套120平米的三居室要出租,心理預期是7500一個月,結果自如和蛋殼兩家公司都爭著和他簽約。房子最終被蛋殼拿下,房租最終被抬高至10800一個月,一次性給了11個月的房租,並且承諾每年上漲2%。

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這明顯是虧本的生意,不過對長租公寓品牌來說,拿到融資後迅速做大規模,現階段必須要有戰略性虧損。

戰略性虧損也是虧損,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這些長租要想活下去,現金流遲早要轉正的,而轉正的前提必然是房租上漲,而且是加速上漲。

就像上面那位房東,蛋殼給他的承諾是房租每年漲2%,但到終端的租客那裡,每年房租漲幅可能要超過5%-10%。

這事如果放在團購行業,放在外賣行業,放在共享單車行業,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如果是在租房行業,恐怕就不能這麼淡定了。畢竟外賣可以不點,單車可以不騎,但房子不能不住。

沒等到房價下跌,卻等來了房租加速上漲,這就是當下住房領域的現實。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北京7月份的房租均價為92.33元/月/平米,環比上漲2.63%,同比上漲21.89%。當然,北京是有點特殊的,這裡不便多說,但房租代替房價,領漲樓市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而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居民收入僅增長8.9%。隨著經濟的放緩,資本大規模進入租房市場,房租和收入的剪刀差會越來越大。

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租房市場一度被認為是買方市場,大家工資漲不上去,房租怎麼能漲呢?但現在邏輯變了,市場上都是粉飾一新的房子,你不租,後面有大把的人等著租。

房租上漲的壓力很大, 換房的成本也頗高,偏遠地段的房租漲幅比好地段還猛,以地段換房租,這條路也越來越難了,你得換城市才行。

至於長租公寓,我也試住過幾次。標準化裝修,材料很廉價,但有設計感,看上去很新潮。公寓式的居住體驗,迎合了不少剛出校門的年輕人的胃口。

但是現在消費至上,年輕人沒什麼存款,時間一長,他們往往就成了新時代的佃農,長期為房東和租賃公司打工,甚至可能還要為銀行打工。哪還有什麼詩和遠方,哪還有什麼說走就走,有的只是眼前的苟且了。人們不希望再被黑中介二房東困擾,加快發展規範化的租房市場,是必由之路。

為了支持機構發展租房,資產證券化也終於引入國內,銀行將租房貸款產品打包成資產支持的證券產品,賣給大量的中小投資者。這些產品的底層資產都是房租,要想讓投資者買單,房租就得穩定的上漲。

買不起房也租不起房,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

眼下,還只是第一波資本推動的房租上漲,接下來還有第二波更大的,房地產稅,這些手握大批房源的房東,他們上交的又有誰來買單呢?

房租上漲,對於買不起房的年輕人來說,就是釜底抽薪,對於租房市場的調控,不能再像購房市場那樣亡羊補牢了,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

專注推送最全面、最快速、最豐富的

燕郊熱點資訊和周邊重要資訊。

yanjiao798

把時間交給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