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5為什麼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系列?

花一豔


殲15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顯然不是。單純從重量上來說,無論是俄羅斯的蘇33,還是美國的F/A-18e/f、F-35C,都並不比殲15輕多少,都算是傳統意義上的重型艦載戰鬥機。


殲15從遼寧艦上起飛瞬間

從重量上看,殲15空重17.5噸,正常起飛重量27噸,最大起飛重量33噸,是名副其實的重型艦載機(國際上一般把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0噸的戰機稱為重型戰機);而師出同門的蘇33,空重約18.4噸,最大起飛重量33噸,與殲15類似;美國的F/A-18e/f空重13.9噸,最大起飛重量約30噸,基本邁入重型機門檻。


蘇33(上)和F/A-18e/f“超級大黃蜂”

至於唯一一款隱形艦載機F-35,看似是體格不大,但實際重量令人吃驚。據悉,彈射版F-35C的空重達到了15.5噸,正常起飛重量約為25.9噸,最大起飛重量更是達到31.8噸,逼近殲15/蘇33的水平,實在讓人感到驚訝。果然,“肥電”這稱號沒白叫啊!
F-35C


所以說,殲15並不是唯一一款重型艦載機。當然,如果說殲15是目前最重的一款艦載機,那倒是沒錯的。
殲15電子戰版本“咆哮鯊”想象圖


兵者詭道也


這個題有點帶節奏了,誰告訴你殲15是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了?殲15本身就是從俄羅斯Su-33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好歹你也要把Su-33也算上吧。就算把Su-33排除掉,那麼你是瞧不起美國的F-35“肥電”啊?你以為一臺發動機就是輕型戰鬥機了?還有F/A-18E/F“超級大黃蜂”,這個有點勉強,但是也不能忽略不看啊。

關於重型戰鬥機的界定,除了最大起飛重量之外還要考慮空重、發動機等等參數。一般認為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0噸的為重型戰鬥機,20-30噸之間的為中型戰鬥機。而空重在12噸以上的為重型戰鬥機,8-12噸的為中型戰鬥機。而發動機方面雙發大推力為重型戰鬥機、雙發中推力或單發大推力為中型機,但是發動機方面F-35是個奇葩,一臺發動機頂別人2臺用,這個我們下面再說。

Su-33是俄羅斯海軍現役的雙發單座重型戰鬥機,一直被認為是中國殲-15艦載機的原型機(T-10K),近些年來隨著俄羅斯海軍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在敘利亞衝突中也挺活躍。該機長度21.19米,翼展14.7米,空重18.4噸,最大起飛重量33噸,配備2臺AL-31F3渦扇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12.5噸。

F/A-18E/F是美國海軍現役的一款中型艦載戰鬥攻擊機,但其實他的指標已經非常接近重型戰鬥機了,所以我們也把他拿出來說一下。F/A-18E/F是在F/A-18基礎上改進而來,機體尺寸和重量上有所放大,機長18.31米,翼展13.62米,空中14.5噸,最大起飛重量29.93噸,配備2臺通用F414-GE-400渦扇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9.79噸。從指標上看,嚴格意義上說只能算是中型機,但是與重型機的指標僅僅差一點點,所以也勉強算是重型機。

最後就是奇葩的F-35C肥電,可能家覺得他不起眼,一臺發動機的小傢伙。但是人家一臺發動機頂別人2臺用,F135-PW-400發動機單臺加力推力達到了18.14噸,推重比達到11.46,遠遠超過我們上面提到的俄羅斯AL-31F和通用F414,而未來普惠將推出增推版的F135發動機,推力可能進一步上升到20噸。所以得益於強大的發動機,F-35C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1.5噸,比雙發的超級大黃蜂還要高1.6噸,而F-35C自身空重也達到15.79噸,內油達到將近9噸。所以可不能小瞧這個單發的小傢伙,人家只是看著小而已,但是體量一點都不差。這樣F-35C大規模服役後,美國海軍艦載航空兵將重返30噸水平,之前因為F-14雄貓的退役使得美國海軍進入中型機的時代。

除了上面我們提到過的幾種之外,剩下的就是美國F/A-18C/D、法國陣風、俄羅斯Mig-29K、還有少部分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而除了中美法印之外,其他國家的航母壓根沒有阻攔索這個結構,也上不了常規起降的固定翼戰鬥機。而重型機的選擇也是要根據實際使用情況,你要戴高樂全換成重型機那麼他的載機量要下降一半,所以能運作起重型機的也就是中美俄三個國家。


雛菊西瓜Peterpan


圖注:中國殲-15艦載戰鬥機

目前,世界上有航母的國家寥寥無幾,無非是美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印度等(英國、意大利等國也有航母,但艦載機以垂直起降型為主,這裡不做討論),相應的艦載戰鬥機型號也為數不多,美國是F-18系列,法國是“陣風”,印度是米格-29K,俄羅斯原來是蘇-33,但已確定由米格-29K換裝,中國是殲-15,也就是說,中國殲-15算不算當前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主要拿它與F-18系列、“陣風”、米格-29K做一番比較就清楚了。

通過公開資料可知,美國F/A-18E/F的空重大概是13到14噸的樣子,法國“陣風”艦載戰鬥機的空重大概是10噸左右,俄羅斯和印度海軍航母使用的米格-29K的空重為12噸左右,而中國殲-15艦載機的空重則達到了17噸左右,不難看出,若論重型艦載戰鬥機,誰有資格和殲-15比試一下的也就剩F/A-18E/F和米格-29K了,但進一步就發動機推力,最大起飛重量來比較的話,殲-15的勝出也都是壓倒性的。

比如發動機推力,殲-15配備中國“太行”發動機,最大推力132千牛,而F/A-18E/F的發動機最大推力為98千牛,米格-29K的發動機最大推力僅為87千牛左右,都遠低於殲-15。再就最大起飛重量來看,殲-15的最大起飛重量可以達到32噸,F/A-18E/F大約是29噸多,米格-29K大約只有24噸。由此可見,在當今幾款艦載戰鬥機當中,美國的F-18系列、法國的“陣風”系列、俄羅斯的米格-29K只能算中型機,唯有中國殲-15才能勝任“唯一重型艦載戰鬥機”這個稱號。


兵工科技


殲15戰鬥機目前還不是世界唯一的重型艦載機。雖然俄羅斯的蘇33已經停止了生產線,但還有幾架飛機在服役。可能過不了多久,這些飛機會陸續退出現役,殲15就是唯一的重型艦載機了。關於重型艦載機和中型艦載機的爭議,已經幾十年了。兩者各有優勢,如果從遼寧艦和山東艦的實際情況出發,殲15是目前最好的選擇。一方面是我國暫時沒有更好的隱形艦載機。另一個因素是中型航母的載機量不夠大,需要強調單機的作戰能力,重型機的載彈量和航程其實更有優勢。

殲15是根據T-10K三號機的設計圖紙來做的,但殲15只是採用了蘇33的氣動設計思路,裡面的東西基本都是國產的。而且沈飛方面為了提升殲15的整體作戰效能,研究不少全新的技術。除此之外,航電系統領域,殲15也是遠勝蘇33的。根據早前媒體的消息,殲15已經開始了彈射技術試驗,未來的殲15B的性能會更好,可以說是最強艦載機。

因為遼寧艦和山東艦是五六萬噸的中型航母,就算用上了中型艦載機,也並不能節省更多的空間。大型航母如果採用中型艦載機方案,能夠節省更多的空間,搭載更多的戰機,F14和F18的載機量就是完全不同的。中型航母則可以考慮用重型。除了這方面的因素,還有技術經驗的原因。我國在研究殲15之前,缺乏航母艦載機的研製經驗,需要先參考成熟的機型積累經驗,然後才能做出更先進更好的飛機。


兵說


殲15

媒體稱,已批量生產30架的殲-15艦載機停產,預測除了推銷外國外將不再生產。使用相控陣雷達的升級版殲-15B艦載機開始量產。外媒稱,殲-15B由前一型號的脈衝多普勒機械掃描雷達換裝為主動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上和美軍最先進的F-35B艦載機一爭高下。

殲-15是參考蘇-33原型機和殲-11為而研製的重型雙發艦載戰鬥機,遼寧艦上滿編可搭載24架殲-15,因此已經生產30架的殲15將完成訓練、試驗的使命,升級版殲-15B將成為日後的主力機型。

殲滅15機型

為何更新換代如此之快?因為海軍武器裝備的特點是研製週期長、計劃總跟不上變化,而武器技術又日新月異不斷髮展,因此軍事裝備難以固定的批量發展,需要時時升級。此次殲-15B的量產正是確保殲-15戰機汲取最新技術,適應不斷變化的時代要求。因此,殲-15艦載機會像美國、法國等國一樣,主力機型將出現A/B/C等改進型號。

美軍航-母

具體細節上,殲-15B除了裝備了主動相控陣雷達的改進,使用尺寸更大機頭雷達天線,取消機背天線,提高效率使機身更簡潔和光滑。使用了綜合航電與數字化飛控技術,數字化水平已經達到四代半戰機的水平。目前殲-15B將滑躍起飛方式,註定不能以最大載重量起飛,但之前曝光的網絡照片顯示,其已進行彈射起飛的試驗,適應未來蒸汽彈射和更先進的電磁彈射的起飛航-母。

可垂直降落的F35B,相對而言殲15B整體上還差很遠

事實上,殲-15B早在2013年12月就已經在遼寧艦進行常規降落訓練,海軍對其已經完全掌握。001A航--母已經下水,後續將完成棲裝、調試、試驗等各工序,最快也要3年後服役。

但是比較美軍最先進的F-35B艦載機,除了雷達探測距離外,殲-15B並不佔優勢可謂差太多。F-35B已經實現垂直降落不需要攔阻索,甚至在2萬噸級小型航母上也可裝備,其自身擁有較好的隱身性能與強大的武器攻擊能力。

目前,還處於滑越起飛且隱身性極弱的殲-15B要落後很多,中國海空軍需要努力的路還很長遠。


新語說


殲-15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機,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面服役的蘇-33也是一種重型艦載機,蘇-33和殲-15是有淵源的,兩種艦載機都是從T-10K-3號原型機的技術方案發展而來的。當然殲-15還結合了殲-11的部分技術成果,所以和蘇-33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區別。

資料圖:俄羅斯的蘇33

至於為什麼中國要重點發展重型艦載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為在採購瓦良格號航空母艦之前,中國尚未發展艦載機技術,而當時烏克蘭又剛巧把T-10K-3號原型機賣給了中國,並附帶了降落尾勾等設備,於是中國有了可以參照的藍本。雖然買回瓦良格號航母和艦載機問題不一定有直接關係,但是至少在航母買回來之後,總得讓它有飛機可以用吧。而在西方武器禁運、俄羅斯不肯出售蘇-33的情況下,參考T-10K-3號原型機研發國產艦載機就成了比較務實的方案。因為那個時候所有工作都要從零開始,如果全部自己搞不僅壓力太大,還很難見成效。

資料圖:殲15

其次,中國自從接觸了俄製蘇-27戰機之後,就認識到重型戰機的優勢,殲-11實際上就是在蘇-27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而自從有了蘇霍伊蘇-27,中國就對米高揚的飛機失去了興趣。所以即使當時前蘇聯積極推銷同樣具備上艦潛力的米格-29,中國也沒有采購的意向,後面還是採購了蘇-27,由此可見中國對於重型機的認知是非常深刻的。這也促成了中國優先發展重型艦載機。因為殲-15是中國第一代艦載機,必須確保每架飛機都能發揮最大的效益。重型機就有這種優勢,其性能是比較全面穩定的。

資料圖:殲15

另外,重型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可以提供一個多元化改裝的平臺,比如改裝為電子偵察機、戰鬥轟炸機、彈射實驗機等。現在中國開始利用殲-15作為試驗平臺,開發一系列新機型,並且也逐漸取得了可觀成果。這說明選擇殲-15作為重型艦載機是正確的。而通過發展殲-15,中國實際上也已經逐漸掌握了艦載機生產技術,下一代艦載機要採用何種設計方案,就可以自主決定了。


白虎堂


客觀來講,我國發展殲-15這款重型艦載戰鬥機,並不是什麼“另闢蹊徑”,更多還是研製基礎上的考量,畢竟在殲-15的研發上還是有著基準可參考。如真的是自由選擇,就很可能會是中型艦載機。

客觀來講,我國發展殲-15這款重型艦載戰鬥機,並不是什麼“另闢蹊徑”,更多還是基於目前我國航空工業的自身研製能力與基礎來選擇的。畢竟在殲-15的研發上我們還是有著基準機型來參考的。是目前艦載機方案的現實最優解。

如真的是自由選擇,很可能我們的艦載機方案會是中型機。畢竟,從多方面來看,中型艦載機有著多方面優勢。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多用途性與戰術靈活性。多用途性,這是相對於過去的F-14“熊貓”來說,這型重型機最核心的任務是遠程截擊,那麼如今的F-18家族(“大黃蜂”、“超級大黃蜂”)就在功能上相對來說更為多用途了,這種一機多能也帶來了艦載機型上的簡化,從人員的訓練培訓、戰場上任務規劃、組織協同、航母上的艦載機調度作業、機型維護保障等方面都大有益處。不過,我國在殲-15“飛鯊”的發展上也是強調著多用途,機型的家族化,未來電子戰型、空中加油型等上艦是必然的。

至於說戰術靈活性,其中一個角度就是,航母可以搭載更多的中型機了,也就是搭載數量上的提升,那麼更多的艦載機數量就可以同時完成更多的作戰任務,整個航母的戰鬥力近一步提升。

當然這也是因為,目前的武器彈藥、雷達火控系統上的性能提升,只需要更少的艦載機、更少的精確制導彈藥就可完成過去要出動重型艦載機、掛載大量彈藥才能搞得定的任務。所以,這方面的因素也是重型艦載機在發展上式微的原因。另外,研發重型艦載機的成本是更高的,在日常的維護、包括艦上的日常維護成本也都是會相對高了些。

而未來我國海軍的中型艦載機,很可能就是隱身型了!


攔阻著艦


殲-15並不唯一。殲-15的原準機蘇-33最大起飛重量雖然達到33噸,但美國F/A-18E/F型艦載戰鬥機也有29噸,相差並不是太大。重型戰鬥機是一個很蘇聯式的提法,主要是從蘇-27時代開始,為區別於最大起飛重量20噸的米格-29而言的。如果單純要比重,在艦載戰鬥機領域美國冷戰時期有重得多的A-3“空中戰士”攻擊機,最大起飛重量高達37噸以上。

殲-15也沒有構成一個系列,即使與蘇-33算到一起,也是各搞各的,沒有直接的改進關係,而且蘇-33已經沒有訂單和發展餘地,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將用米格-29K代替它。殲-15自身還會有發展,但是否構成一個系列,還是等出來再看比較好。

你說到的“唯一”,其實緣於當代艦載機的稀少。不要說重型艦載戰鬥機,就是全部算上,現在世界上還能生產的艦載戰鬥機也只有俄羅斯蘇-33(已事實上停產)和米格-29K(訂單極為有限),美國F/A-18E/F“超級大黃蜂”和F-35B/C“閃電”II,法國的“陣風”M,印度的LCA艦載型和中國殲-15七種,“海鷂”和AV-8B已停產。再下一步,雖然F/A-18E/F最終為F-35C或者更先進的第六代機型替代的前景還不明朗,但隨著英國航母採用F-35B,法國是否續建新航母懸而未決,還會減少。

在無人機上艦的過程中和第六代戰鬥機(不管是否載人)的預研中,重型與否已根本不是考慮的重點。F-35C以單發設計,藉助發動機的換代,不空中加油的作戰半徑一千餘公里,絲毫不輸於蘇-33。雖然載彈量少一些,但蘇-33要隱身化也一樣。

艦載機的大小與原準機來源(太少專門研製艦載機了,否則會虧死)、研製國設想的典型作戰任務、載艦生存力、配套起降能力都有關係,比如美國拼命搞重型的時代是為了投核彈,俄羅斯則與蘇-33脫胎於蘇-27,而蘇-27就是強調航程的國土防空戰鬥機有關。但後來蘇-33的艦、機適配性,乃至整個蘇聯航母的作戰任務和作用都不理想。而且,沒有彈射的情況下,越重越吃虧。


吳戈


中國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搭載的殲-15單座雙發重型戰鬥機,是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承擔設計生產的,該機型是以前蘇聯的蘇-33艦載戰鬥機為藍本,利用其自行生產的殲-11系列戰鬥機的相關技術與經驗研發而來,也非常自豪的成為了世界上唯一還在使用重型航母艦載戰鬥機的國家,當年強大的俄羅斯海軍,現在也也因其唯一一艘航母需要中期大修, 暫時無艦可用,更令人可惜的是,俄羅斯的蘇-33戰鬥機也因為年久失修而即將退役,將由升級版本的米格-35艦載戰鬥機代替。美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也是因為其F-14“雄貓”重型艦載戰鬥機的退役,而徹底失去了具備重型艦載戰鬥機的能力,只能由F-18中型艦載戰鬥機充當門面。


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外形與蘇-33相仿同樣也沿襲了俄製蘇-33艦載戰鬥機優異的氣動佈局設計,使得該戰機在如此龐大的機體尺寸下,依舊能安穩且順利的降落在狹小的航母甲板上。並且和殲-11系列戰機一樣,殲-15在動力上也搭載了自己國產的WS-10“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完全沒有了後顧之憂,在其需要時,殲-15系列戰鬥機可以開足馬力批量生產。由於重型戰鬥機特有的優勢,殲-15艦載戰鬥機全機身有11個掛載點,能在全滿掛武器導彈載荷的情況下,該機的最大航程依舊能達到2000公里這一等級,這是任何中型或輕型艦載戰鬥機都所不能比擬的作戰能力,這也使得,一旦中國航母相關彈射技術成熟,中國航母編隊的作戰能力,將正式步入世界第一梯隊的行列,成為佼佼者。

可以說中國海軍決定發展重型航母艦載機,就說明了其自身對未來中國海軍和航空母艦的發展方向與作戰理念是非常明確的,航空母艦本身就不是防禦型武器,作為進攻性質武器就必須擔負起相關的作戰能力與責任,中國版圖上的海域遼闊要守衛與維護的東西太多,不適合太小的機型,也因此也只能發展大尺寸的重型艦載機這一道路。並且就目前來看,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展現出來的實力與作戰能力,也是證明了之前選擇的這條路,是完完全全正確的,是符合中國現實國情的。


航空君


事實上,殲15戰鬥機並不是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因為美國現役的F18E/F型戰鬥機和F35戰鬥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都超過了30噸,理論上也都是一款重型艦載戰鬥機。從某種角度講,美軍事實上從來就沒有放棄過重型艦載戰鬥機,F14戰鬥機退役之後,也有F18E型戰鬥機接手。

很多人認為殲15戰鬥機是仿製的俄羅斯蘇33型戰鬥機。但事實上,殲15戰鬥機與蘇33戰鬥機一樣,都是基於前蘇聯T10K-3型艦載機的基礎上發展的艦載戰鬥機。但是殲15戰鬥機採用了中國的四餘度數字式電傳飛控,裝備了新一代平板縫隙天線的脈衝多普勒雷達,能夠發射霹靂12型主動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而蘇33戰鬥機依然裝備的是蘇聯舊式的模擬電傳飛控系統,只能夠發射R27導彈和R73導彈,俄羅斯也不過是為蘇33整合了轟炸瞄準儀,使其能夠投擲鐵炸彈而已。

而殲15戰鬥機則是一款多用途的艦載戰鬥機,既能夠攜帶霹靂12導彈和霹靂8導彈執行制空作戰任務,也能夠攜帶鷹擊91、鷹擊83等空艦導彈執行對艦攻擊任務。而蘇33戰鬥機僅能夠執行防空作戰任務。不過,俄軍決定用能夠執行多用途作戰任務的米格29K戰鬥機取代蘇33戰鬥機,也讓庫茲涅佐夫終於成為了真正意義的航母。

而美軍,目前裝備的F18E/F超級大黃蜂型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為31噸,最大彈藥攜帶量則達到7746公斤,能夠攜帶LRASM“拉姆斯”隱身反艦導彈和“魚叉”反艦導彈執行遠程對艦攻擊任務。至於後繼機型F35C,也是一款起飛重量達到30.4噸的重型戰鬥機。所以,殲15並不是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