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魯迅的文字到了今天仍然讓人們深以為然?

吥做慾望的奴隸


魯迅是民國時期的文壇巨匠,同時,因為魯迅的文學思想和國民性批判的思想極為豐富深刻,所以魯迅對中國人的影響不限於民國時期,直到今天乃至未來,魯迅的影響會愈來愈擴大。

首先,魯迅的思想來源及其豐富。他自幼受到傳統文化的薰陶,在中國小說史等領域的研究上有突出的貢獻。留學日本以後又接受西方文化影響,特別是進化論和後期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中西文化的思想背景給予魯迅的批判文章以深刻的思想剖析和犀利無情的筆調。

其次,魯迅和上世紀文壇的其他文學家不同,他即是文學家又是國民性批判和中華文化的批評家。在魯迅的眼裡,深受封建思想桎捁的民國時期的中國人麻木愚昧。在他的雜文和小說的人物塑造中,他直麵人的心理和靈魂,批判了舊的禮教和舊的傳統;對國民黨的專制表達了抗爭,挖掘出了舊式知識分子的迂腐和農民的麻木。魯迅的這個批判是觸及到了當時乃至今天的國民性的弱點,具有獨特性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所以毛澤東評價魯迅道:“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線上的民族英雄。”“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既面臨著西方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激烈碰撞,又有著對待傳統文化需要去粗取精,推存出新的歷史任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仍然需要從魯迅的精神裡面吸取能量,在這個意義上來說,魯迅的文字到今天仍然讓人們深以為然。


詩和遠方的ta


從1918年《新青年》刊發筆名為“魯迅”的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記》開始,魯迅先生的作品就被世人所接受,並廣為流傳,至今人們還深以為然。

一是魯迅先生的作品穿透力強。利用文學的武器,對封建專制的舊制度、舊文學的抨擊尖銳而深刻,《狂人日記》從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引申到對兒童一代成長的擔心,發出“救救孩子”的呼喚,有力地批判了黑暗社會“吃人”的本質。寫下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偉大民族精神。

二是魯迅先生的作品影響力大。魯迅先生的作品寄託了對國人素質提高的迫切願望,用“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的描述,挖掘了當時人們思想頑劣的“根”在於價值觀混亂錯位,精神匱乏,必須把國民思想振作起來,“發其雄聲,以起其國人之新聲,而大其國人天下”。魯迅先生用自己的作品,希望能夠喚醒世人的已經沉睡的靈魂。

三是魯迅先生的作品對現代文學的貢獻值高。魯迅先生是現代小說、散文、雜文的先驅者,是白話文對八股文,制文言文的革命,大量運用白話文,使作品與社會各階層形成共享,語言通俗易懂,形式不拘一格,表現手法多樣,並將外國文學家的思想融入於作品之中,使作品更加富有可讀性。魯迅先生的散文、雜文抒情、伸展,把議論和形象相結合,筆墨凝練。


秋風學詩


魯迅先生的文字到現在仍然為大家“深以為然”,既具有現實的內容,又具有高度的藝術技巧,帶給人以藝術的享受,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 邏輯的嚴密性

魯迅先生的雜文與一般的理論、評論文章有明顯的區別,它是文藝性的社會評論,其邏輯力量是通過形象表現出來的。

  1. 用比喻

如《春末閒談》中用細腰蜂的毒針麻痺青蟲來比喻統治階級用精神麻痺術來奴役麻痺人民。

2用影射

影射與文章的主旨與所談論的事情似乎毫不相關,實際上卻是密切地聯繫。如《現代史》中用走江湖者耍猴向觀眾要錢影射統治階級不斷玩弄花招,向人民搜刮錢財。

3用襯托

正襯與反襯,魯迅先生都運用得出神入化。如《夏三蟲》中用蒼蠅襯托戰士。

4用對比

《偽自由書》將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為對照 讓讀者 從中對比,認清敵人的原型。

二 形象的鮮明性

魯迅先生的雜文不是客觀事物的冷冰冰的翻版,而是主觀世界熱烈擁抱客觀世界的產物。如《華蓋集·馬上日記》中強調北洋軍閥摩托車數量之多,速度之快的特寫鏡頭,逼真地描摹出北洋軍閥得意忘形的醜態。

三 類型的代表性

魯迅先生的雜文 ,塑造了一系列中國的“社會相”類型形象,有助於魯迅先生對舊社會“固弊”的揭露和鞭撻,從更深廣的意義上動搖舊世界的統治。

四 諷刺的藝術性

魯迅先生善於採用多種手法進行諷刺、比喻、反語、誇張、嘲弄等。為正確使用諷刺,樹立了典範。

五 語言的獨特性

魯迅先生雜文語言的獨特性,是善於以表現思想內容的需要出發,將口語、方言、諺語、歇後語、文言等多種語言成分熔為一爐,變為高級的“語言合金”

六 體例的多樣性

魯迅先生遺留下來的六百多篇雜文,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無比廣闊、多彩的藝術天地:有政論、文論、短評、隨筆、講演,有雜感、書信、日記、答問、序跋等,有抒情式的散文,戲劇式的對話,新聞式的速寫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