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鲁迅的文字到了今天仍然让人们深以为然?

吥做欲望的奴隶


鲁迅是民国时期的文坛巨匠,同时,因为鲁迅的文学思想和国民性批判的思想极为丰富深刻,所以鲁迅对中国人的影响不限于民国时期,直到今天乃至未来,鲁迅的影响会愈来愈扩大。

首先,鲁迅的思想来源及其丰富。他自幼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在中国小说史等领域的研究上有突出的贡献。留学日本以后又接受西方文化影响,特别是进化论和后期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中西文化的思想背景给予鲁迅的批判文章以深刻的思想剖析和犀利无情的笔调。

其次,鲁迅和上世纪文坛的其他文学家不同,他即是文学家又是国民性批判和中华文化的批评家。在鲁迅的眼里,深受封建思想桎捁的民国时期的中国人麻木愚昧。在他的杂文和小说的人物塑造中,他直面人的心理和灵魂,批判了旧的礼教和旧的传统;对国民党的专制表达了抗争,挖掘出了旧式知识分子的迂腐和农民的麻木。鲁迅的这个批判是触及到了当时乃至今天的国民性的弱点,具有独特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所以毛泽东评价鲁迅道:“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既面临着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激烈碰撞,又有着对待传统文化需要去粗取精,推存出新的历史任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仍然需要从鲁迅的精神里面吸取能量,在这个意义上来说,鲁迅的文字到今天仍然让人们深以为然。


诗和远方的ta


从1918年《新青年》刊发笔名为“鲁迅”的第一篇文章《狂人日记》开始,鲁迅先生的作品就被世人所接受,并广为流传,至今人们还深以为然。

一是鲁迅先生的作品穿透力强。利用文学的武器,对封建专制的旧制度、旧文学的抨击尖锐而深刻,《狂人日记》从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引申到对儿童一代成长的担心,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唤,有力地批判了黑暗社会“吃人”的本质。写下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影响力大。鲁迅先生的作品寄托了对国人素质提高的迫切愿望,用“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的描述,挖掘了当时人们思想顽劣的“根”在于价值观混乱错位,精神匮乏,必须把国民思想振作起来,“发其雄声,以起其国人之新声,而大其国人天下”。鲁迅先生用自己的作品,希望能够唤醒世人的已经沉睡的灵魂。

三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对现代文学的贡献值高。鲁迅先生是现代小说、散文、杂文的先驱者,是白话文对八股文,制文言文的革命,大量运用白话文,使作品与社会各阶层形成共享,语言通俗易懂,形式不拘一格,表现手法多样,并将外国文学家的思想融入于作品之中,使作品更加富有可读性。鲁迅先生的散文、杂文抒情、伸展,把议论和形象相结合,笔墨凝练。


秋风学诗


鲁迅先生的文字到现在仍然为大家“深以为然”,既具有现实的内容,又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带给人以艺术的享受,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 逻辑的严密性

鲁迅先生的杂文与一般的理论、评论文章有明显的区别,它是文艺性的社会评论,其逻辑力量是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

  1. 用比喻

如《春末闲谈》中用细腰蜂的毒针麻痹青虫来比喻统治阶级用精神麻痹术来奴役麻痹人民。

2用影射

影射与文章的主旨与所谈论的事情似乎毫不相关,实际上却是密切地联系。如《现代史》中用走江湖者耍猴向观众要钱影射统治阶级不断玩弄花招,向人民搜刮钱财。

3用衬托

正衬与反衬,鲁迅先生都运用得出神入化。如《夏三虫》中用苍蝇衬托战士。

4用对比

《伪自由书》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为对照 让读者 从中对比,认清敌人的原型。

二 形象的鲜明性

鲁迅先生的杂文不是客观事物的冷冰冰的翻版,而是主观世界热烈拥抱客观世界的产物。如《华盖集·马上日记》中强调北洋军阀摩托车数量之多,速度之快的特写镜头,逼真地描摹出北洋军阀得意忘形的丑态。

三 类型的代表性

鲁迅先生的杂文 ,塑造了一系列中国的“社会相”类型形象,有助于鲁迅先生对旧社会“固弊”的揭露和鞭挞,从更深广的意义上动摇旧世界的统治。

四 讽刺的艺术性

鲁迅先生善于采用多种手法进行讽刺、比喻、反语、夸张、嘲弄等。为正确使用讽刺,树立了典范。

五 语言的独特性

鲁迅先生杂文语言的独特性,是善于以表现思想内容的需要出发,将口语、方言、谚语、歇后语、文言等多种语言成分熔为一炉,变为高级的“语言合金”

六 体例的多样性

鲁迅先生遗留下来的六百多篇杂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无比广阔、多彩的艺术天地:有政论、文论、短评、随笔、讲演,有杂感、书信、日记、答问、序跋等,有抒情式的散文,戏剧式的对话,新闻式的速写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