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暴雪将至》的票房如此惨淡?

狐狸ye糊涂


亲爱的们,这里是【映画台湾】

1、《暴雪将至》是真的好电影,这个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来看一些辅助的资料吧,豆瓣评分是7.0,这7分在豆瓣来说,是比较好的电影的评分了,况且,这还是个新导演的处女作

导演董越今年45岁,是一个很有想法的“新人”

董越还拿到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长春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和亚洲电影大奖的最佳新导演


主演老段段奕宏,去年凭借这部电影,拿到了国际A类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最佳男主角


主创三人组,董越、段奕宏、江一燕在东京国际电影节

老段在电影中的表现,可谓是注入了灵魂的表演

这部电影还入围今年金马奖的最佳新导演、最佳男主角等六项大奖,虽然都没拿到,但获得了影评人颁出的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


2 可是,为什么《暴雪将至》却在国内票房失利呢?

它在全国只拿到了2700多万的票房,应该是亏得比较惨吧


我觉得《暴雪将至》票房失利的原因,有这几个


第一是档期选得不对,太急迫了。《暴雪将至》于2017年11月3日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奖项,本来还需要一点对奖项的消化时间,但片方看来是在电影节前就定好了档期,急迫地在11月17日就在国内上映了

这是拿到奖后在上映前几天做的国内海报


从东京得奖到大陆公映,只有不到两周的时间,哪怕是奖项宣传等事情,根本就没时间铺开。而且国内市场对东京电影节的认知度很低,哪怕东京得奖,也不会对国内票房产生太大的波动


第二是这个档期本身的问题,11月中下旬往往是一年当中票房相对低迷的时候,这个时候上映电影,都是那种不太被重视的片子,所以整体的票房低,单片的票房也低。《暴雪将至》在这个时候上映,真是碰到观众最不想进电影院的时候啊


所以,即便《暴雪将至》上映没几天就遇见全国当年票房破500亿的历史时刻,自己的票房也没好到哪里去


第三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这部电影本来就是话题沉重的文艺片,有自己的市场份额,也就是说,哪怕你再营销做得好,你不是《我不是药神》那样的社会话题电影,也不是非常典型的悬疑破案电影,你的市场也只有最多几千万而已,这样看来,2700多万的票房,也没有太差到哪里去

段奕宏和江一燕都是好演员,但都不是那种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3 不过呢,也不要缇《暴雪将至》操太多心,它因为是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得奖影片,所以电影是面向全球去卖的,它今年7月就在法国的艺术片院线上映


因为是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得奖作品,所以这部电影将于2019年1月5日,也就是过几天,在日本正式上映了


也有可能它会陆陆续续在各国和地区上映,所以,它在艺术片市场比较成熟的地方,可能会有比较好的票房成绩吧


映画台湾


《暴雪将至》的票房确实非常惨淡。

先看到今天的票房表现。

首周末3天2000万,第二个星期就彻底没戏了。这周五基本就没有排片了。今天是星期六,全国排片不足1000场。单日票房不足百万,后面也就基本没有了。

但是《暴雪将至》还算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它是10月底获得东京电影节影帝和最佳艺术贡献奖以后,马上就在国内上映了。东京电影节获大奖的消息,对这部电影宣发带来了很大帮助,第一天上映,全国排片有11%,大概有3万多场。在文艺片当中真的算不错的了。但是上座率不到10%,后面电影院的排片马上就降下来了。看上图,排片场次是一降再降。

然而,《暴雪将至》在文艺片当中算是幸运的了。

比它不幸的,是同样在去年获得东京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的,范伟主演的《不成问题的问题》。

范伟还凭借这部电影获得去年台湾金马奖影帝。

结果,票房情况呢?

本周二,悄无声息就上映了。第一天票房也才100多万,到今天也是排片只剩下1000场了。上座率也很差。估计最后票房不足1000万,几乎是悄悄上映,预计也是悄悄下线,根本就没有几个观众听说过。

这可是东京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范伟的名气也不小的。在全国也是大家都熟悉的小品演员,结果票房就这样。


这实在是因为,文艺片,在咱们国家的票房,实在是太少了。

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从贾樟柯的《山峡好人》就一直是这样了。当年《山峡好人》和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在07年一起上映,结果黄金甲是几个亿,山峡好人只有300万,不到黄金甲的零头。

后来,多少文艺片都是这样。上一次获得东京电影节影帝的电影《钢的琴》。又有多少票房呢?

那是前些年,咱们国家电影票房总体不高。后来两年好点,2014年获得柏林金熊的《白日焰火》国内票房破亿,是目前唯一一例。后来再也没有了。它当时也是借助柏林电影节的影响力宣传才有这个票房。

说起来,这个大家一直反映的一个问题,艺术电影就该是在艺术院校作长效放映。而不是挤在商业院线上和商业大片抢票房,抢不过的嘛。大家看各种好莱坞大片都来不及,毕竟观众去电影院是图娱乐的,艺术片呢,都是带有一点思想性,有点追求深度的。一般观众不爱看。

冯小刚那句话,其实严格说起来,话糙理不糙,咱们观众,很多时候还是去电影院看个热闹劲,审美口味还是要提高一点点。

但另一方面呢,也不能全是观众的锅,这有些个文艺片啊,实在是太乏味,就说这部《暴雪将至》吧,拍得实在是太阴暗,让人看得不高兴。观众不喜欢。

这个情况呢,短期内也很难改变。没的法子。

不过,很多文艺片也不是靠国内票房生存的。还是以贾樟柯的为例,他的《山峡好人》当年获得威尼斯金狮奖,在欧洲尤其是法国等地版权卖出近4000万人民币收入,而成本不到千万,其实非常赚。

现在国内的文艺片导演,像娄烨《推拿》,贾樟柯后来拍的《天注定》都是靠国外版权收入就回本了,国内票房说实在话他们也不是太在乎。

《天注定》东莞ISO标准服务一条龙


最近这些国外获奖的电影,就算是国内票房破亿的《白日焰火》其实之前海外版权都回本了。

《暴雪将至》、《不成问题的问题》据相关报道,海外版权也都差不多谈得七七八八了。

所以国内票房不好,他们也就那样了,毕竟短期内这个现状没法改变。

对目前国产文艺片来说,最好的出路就是国际电影节获奖。获得名声,顺便卖出版权收回成本。



梁鹏飞


虽然《暴雪将至》在东京电影节上取得两项大奖,但依旧掩盖不住电影本身的“虚弱”。

首先它是一个犯罪题材,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吸引观众的枪战、动作那样的片子,本身受众就比较窄。且它模仿的痕迹实在太重,光小编能看出来的就模仿了《杀人回忆》、《薄荷糖》、《钢的琴》,特别是前者,故事的内容和气质简直一脉相承,却没有更上一层楼,自然不出彩。

其次,《暴雪将至》是一部重视听,重氛围的电影。影片随处可见的黑压压的工厂,巨大的烟囱,厂里的员工清一色的藏青色工作服,还有从未中断过的连绵雨水,让整个画面沉浸在黑压压的色调中,在电影院里看的时候尤其压抑。

再来,这部电影的绝对主角是段奕宏,毕竟帅帅的老段谁都想睡,观众可能会抱着欣赏段奕宏的心理,却看到他总是穿着一身黑雨衣,心生不爽。客观来看,段奕宏演得不错,但感觉没到他的巅峰水准,《白鹿原》和《烈日灼心》里明显更出色,这次《暴雪将至》算是一次满意的答卷吧。

最关键的一点,《暴雪将至》的剧情需要大量的辅助解读,观影一次之后可能会云里雾里的,留下许多疑问,没有看犯罪电影解密的畅快感。比如演讲到底是不是真的,老余为什么要杀死最后那个人,以及他到底是不是gay......


巴塞电影


这话说的简直和废话一样,《暴雪将至》这样的更偏向于文艺属性的商业片,票房惨淡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比较同期上映的几部国产佳作,无论是《嘉年华》,还是《不是问题的问题》都没法在票房上一展宏图。《嘉年华》本来有很多的营销可能,比如中国版熔炉,比如最近被广泛热议的某幼儿园的事件,但是,这种在网上的热烈讨论和到具体的生活中去实施行为完全是两回事,毕竟做键盘侠的成本实在是太低了。

《嘉年华》比《熔炉》要有思想性和深度,但那又能怎么样呢,排片虽然有所上升,但也只不过是百分之五左右,而隔壁的《不是问题的问题》就更惨了,尽管范伟是喜剧界的大咖,还因为《不是问题的问题》这部电影获得了上一届的台湾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但是,影帝的号召力仍然不行。

也就是说,这类影片有一定的话题,或者主角有一定的流量,比如《暴雪将至》中的段奕宏,但是,电影本身的严肃性和晦涩性没有办法不导致观众的观影欲望下降,要知道,中国的观众最爱看的是什么?

简单来讲,就是爽片。无论是犬儒喜剧娱乐至死的《羞羞的铁拳》,还是漫威插科打诨的《雷神》,又或者DC自我阉割的《正义联盟》,以及之前的《黄金圈》和《全球风暴》,不管质量到底如何,这些电影在观看时无疑能给观众提供基本的官能上的爽感。

这在当下就是票房保障。

当然,排片的多少还跟电影行业的院线巨头的利益有关,观众喜欢吃屎是一方面,有人占着大锅,天天熬制米田共也是不容忽视的。


毒药君


对于《暴雪将至》这部影片来讲,影片的质量与当前2000多万的票房显得很不对等,但是,这可能就是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的真实写照,好的影片未必能收获耀眼的票房,而那些只有流量红星、故事却支离破碎的影片却能收获好的票房。

吴宇森经典影片《英雄本色》的重映,很大程度上分流了《暴雪将至》的排片与票房,可能是情怀战胜了票房,从两部片子的票房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

从某种程度上讲,《暴雪将至》一直以来都是以一个犯罪片来看到,这也是局限了受众,因为犯罪片的观众是固定的,其实,犯罪凶手是谁根本不重要,这也不是一个犯罪片,犯罪只是一个引子,一个放大镜,放大了那个时代的人的恐慌。

导演个人的存在感压过了段奕宏老师的存在感,风格和气质很突出。段奕宏在这部电影里的演绎拿到影帝实至名归。段奕宏演得不错,在他心中荣誉大过兄弟、女人甚至生命。

段奕宏,这的是一位实力派演员,他的内心中真的很拧巴,对荣誉的执念让他一直在努力尝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是一个小人物,经历着落魄和崩溃,然而,当下的我们哪个人不是这样的陷入生活的羁绊么?

我们希望好的影片能够收获理想的票房成绩,但当下的电影市场却很残酷,也很现实,往往事与愿违,相信随着中国电影市场越来越规范,中国的电影观众越来越理性,在未来,我们是可以期待的。


小马发光


上个月,《暴雪将至》先是在东京电影节评选,随后又在国内上映。

有戏妖之称的段奕宏,也靠着这部电影,拿到了东京影帝。

有张国荣,牛振华,王千源,孙旺泉的作品在前保驾护航之下,段奕宏这次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了。

然而《暴雪将至》无论如何都是一部小众冷门电影,就连评分也只有7分,在国内外各种类型大片的夹缝里,最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在国产电影里,其实这个分数已经不低,而且还要算上环境分。

再加上,段奕宏的表演,实在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敬业典范了。

所以,实在不希望这部电影被埋没。

戏妖段奕宏东京影帝获奖电影《暴雪将至》↑

而最终,一个小人物,在时代的夹缝里,在我们熟悉的背景和环境里,那种悲喜,那种感情充沛的表演,还有破案、破案、破案的执着,都被段奕宏演绎的淋漓尽致。

这样的表演和作品,实乃国产良心。段奕宏拿到影帝,实至名归。

段奕宏凭借《暴雪将至》获得第30届东京电影节最佳男演员

这个时代,认真讲故事,搞作品,专研表演,却因为国内外一波又一波的大片来袭,国内各种炒作IP流量的所谓热门,话题电影宣传

最终让人们没有给暴雪将至应有的评价和回报,实在是太可惜了。

其实一部好电影,拿到其中肯的评分之后,因为没有宣传而赚不到票房,太多了。好一点比如《罗曼蒂克消亡史》等等。而且加上《暴雪将至》是一部略严肃的,偏阴暗的悲剧,而在悬疑破案方面又没有什么大的噱头,看齐《杀人回忆》这种经典类型,所以观众自然不买账。

一些烂电影即使无脑也能丰收,这种环境,还需要文化的长期熏陶和观众的审美觉醒。


谈电影的先生


从大的层面上来说是电影类型的问题,《暴雪将至》这样的犯罪电影就是没有《正义联盟》这样的爆米花电影更吸睛,毕竟现代人的压力很大,周末的时候只想看部电影放松一下,能通过欣赏剧情和体会角色而获得“精神愉悦”毕竟是少数。所以当日上映的《空袭波士顿》也是票房惨淡。

可这是东京电影节影帝段奕宏的获奖作品啊,那些欣赏段奕宏演技的人总该会去捧场的,总要看看段奕宏的精彩表演吧?

可事实并非如此,在平民英雄和超级英雄之间,他们果断选择了超级英雄,因为他们很有趣,而段奕宏的“余国伟”就显得太压抑和严肃了。

这是在看电影之前的人们的感受,还有一个影响票房的因素就是人们的口碑。当大部分人对电影没有好感的时候,这部电影的票房基本就不会有太大的增长了。

这部电影就是这样,故事压抑沉闷,让人们失去了观看的兴趣。

影片中故事的发生点是1997年,这是一个既压抑又迷茫的时代,国企改革,许多工人要“响应国家号召“,下岗再就业。铁饭碗还是铁饭碗,只不过不属于自己。

故事的主人公余国伟就是此时出现的,他作为一个体制外的保安科长十分想通过自己的“神探”技能一鸣惊人,就和隔壁轴承厂的老马一样被破格吸收到警察队伍里,从而有一份铁饭碗。

就在这时一个针对女工的连环杀人案出现了,余国伟欣喜若狂(这么说不是有点变态?),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他像模像样地拍照取证、走访和蹲点。

但是事与愿违,不仅徒弟在追击中身亡,自己也差点被勒死。于是他改变了思路想利用发廊女“燕子”做诱饵,他为燕子租下了凶手出没的那条街上的理发店“小香港”。

开始燕子以为自己找到了依靠,但是后来她发现了真相,于是绝望自杀。接着余国伟也迎来了人生的低谷,案件的线索没有了,他进入体制的梦想破灭了。然后他又迎来了另一个低谷,工厂即将倒闭,他现在的工作也要没有了。

余国伟几乎陷入绝望,人财两空,前途未卜。这时他偶然碰到了“凶手”,他把自己的所有不满和愤怒都发泄到了“凶手”身上,于是那个人被打死了。其实那个人不是凶手,他错杀了好人,于是本来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余国伟锒铛入狱,被判了十年。

如此压抑的剧情再加上贯穿整部电影的阴冷雨声和两场大雪,让人们望而却步。而且这是董越的处女作,对于电影的处理还是欠些火候。前期铺垫很重,有侦探剧的意思,但是后期却泄了气,显得头重脚轻不稳当。而且电影里到处都是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能看出有《白日焰火》《杀人回忆》,据导演说还有西班牙的电影《沼泽地》。

对于商业化来说,最大的败笔是故意弄真假回忆。没有到一定水准,还是不要忘《看不见的客人》里面的真假回忆了。非但不会引起讨论,还会让观众迷糊。

而且江一燕的表演有些浮夸显得不自然,不过也可能是剪辑的原因,导致剧情不能连贯。

总之这条感情线显得很不合理,燕子的自杀太突然,也没办法证明余国伟爱上了燕子,导致后面没有合理的动机推动剧情发展。其他旁枝末节的东西也太多,导演的意思是显得这个时代更多的背景,使电影变得宏大,但实际上是喧宾夺主了,导致主题剧情没有充分的展开。

总的来说就是导演的野心太大,但是把控力不足,哎,真是白瞎段奕宏这个演员了。

所以这个电影票房惨淡是必然的,不能怪别人。


电影毒角兽


首先,《暴雪将至》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故事讲得很流畅,那种静水流深的电影语感很考验导演的功力,而第一次拍电影的导演竟然做到了。段奕宏的表演更是无懈可击,他演活了一个努力改变命运但是无果的小人物的落魄与崩溃,虽然观众们不会陷得这样深,但是,人生的苦难与无奈谁没经历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暴雪将至》像是覆盖在所有生灵上的寒冷悲歌,让人在命运面前感到彻骨的寒冷。

只是,谁说一部好电影就能够挣钱呢?电影毕竟是商品,如果它不符合大多数观众的购买习惯,那么,它就注定惨淡。《暴雪将至》的风格是悲剧,而中国电影市场至今依然是对喜剧爱情片青睐有加,就算是很多电影被评为无脑,它们的票房也不会差,因为观众们对于沉重有一种天然的惧怕,毕竟中国人的生存压力很大,去影院的目的还是以娱乐为主,而追求艺术需要有钱有闲以及社会熏陶有关,这是目前的中国社会所缺乏的,观众们很难为所谓的艺术而牺牲自己本来就谈不上多快乐的心情,《暴雪降至》这个很拧巴的人的一生,看后让人看后会心上蒙尘、彻骨寒凉,这会让很多观众敬而远之。而从小的方面来说,段奕宏、江一燕的演技再好,也不是目前票房主力人群所疯狂迷恋的那群偶像,而对中国很多观众来说,看电影之前就算是不了解剧情,也要先看看是哪位偶像演的。所以,《暴雪降至》的票房不好也可以在预料之中,中国观众的成长还需要时间,何况,这也不是简单的鉴赏力的问题,与整个社会氛围都有很大关系。


人间是剧场


《暴雪将至》?没有,只有一场连阴雨

《暴雪将至》于2017年10月29日在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首映,并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和最佳艺术贡献奖。这不意外,因为这是一部“很日本”的电影:偏执阴冷的主角、悬疑纠结的剧情、深沉暗黑的音画及残忍的虐杀。这一切的元素都符合日本观众的审美观。

但其实这还不是重点,深层次地去看这个故事,你会发现,这是一部揭露中国社会转型时期阵痛的现实主义力作,1997年,不仅仅是有香港回归,更大的事件其实是“国企改制”。

段奕宏饰演的主角余国伟是片中“中南钢厂”的一名保卫干事,而保卫科是国企裁员的必然部分,因为他们不能产生效益。而尤为讽刺的是,大家都在和小偷联合偷窃厂里财物的时候,从不收黑钱的余国伟居然被选成了劳模,这是他工人时代人生的巅峰,他在台上的致谢词慷慨激昂却又滑稽万分,因为他的头顶飘下了片片“雪花”,是,那是假的,但假的却很应景,一如他捏在手里的奖杯和证书。

近十年后,2008年,“中南钢厂”被整体爆破,原址将建起商品楼,刚出狱的余高伟“有幸”赶上并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他在之前重回厂部的大礼堂,给看门的老头说自己是劳模人家却不记得的时候,真的很心酸。他所得意的,他用十年牢狱换来的不过就是遗忘,谁会记得他呢?且谁又愿意记住谁呢?我们都不过是高速运转的社会里的尘埃。

人们说《芳华》是拍给退役军人的,其实,《暴雪将至》又何尝不是拍给下岗职工的,这是一个比退役军人数量还要庞大、影响还要深远的群体,他们被关注了吗?他们的人生有激起过人们的点点同情吗?

这并不牵强,其实下岗改制是全部故事的核心驱动力,除去被车意外装死的凶手的犯罪动机不明(或许这个动机没法交代),明朗的两个人都和下岗有关,除去余国伟,就是那个因为下岗心情烦躁而杀妻的男人。

他在被抓上警车的时候,一直在喊道:“这里是我的家,我不走!”他说哪里是他的家?不单是说他住的那家屋子,而且也是在说他所工作多年的厂子。当乌泱泱的人群站在门口,最后能再次进去的只有个别几个人的时候,厂子外头的工人们该有多么绝望?

余国伟有一个隐秘的愿望,他一直不愿意告诉给燕子,就是他有一个神探梦,他想破了公安局也破不了的连环凶杀案,他想证明自己。而他想证明自己的原因,就是他想有个事业编制,进入警队去做警察,而不是在厂子里做一个保安。

虽然他在得奖庆功宴上说,他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不该自己得的他不会想,其实他想。这就是生活在以体制决定一切的国度里体制外生存的人的悲哀:讨厌体制却又离不开体制,进不了体制却又想破坏体制。

结果呢?人家张队身边的人也说了,你得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该你管的事你不要管,即便就是你给人家又是递烟又是递火的,没人愿意搭理你。可要不是余国伟执着地在厂子门口蹲守且拼了命去追捕,真凶是不会被车撞死的。到底是保安能破案还是公安能破案,这是一个问题。

但,进入体制的道路不仅曲折,而且代价太大。余高伟追逃的过程中,他的徒弟小刘摔死了,在以燕子为诱饵吸引犯罪嫌疑人现身的过程中,动机被发现,真假难辨、不能解释的结果是燕子跳桥自杀。

余国伟疯了,他不仅仅是被嫌疑人始终不能被发现而疯的,而是对体制的绝望,所以他疯了似的将那个有着猥亵罪前科的嫌疑人带到了草地打成了废人。其实,他打的又何止是这个人,他打的就是他自己,去死、去死、去死啊!废青,你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得不到,那你还活着干嘛?!

真的很讽刺,不是吗?原来自己苦苦的嫌疑人早让自己被追得碰死了,原来灯光球场上说角落里有个眼睛盯着自己的女人就是说了一个笑话,原来,原来所谓努力和奋斗就是换来了一个刑满释放人员的身份和一场漫天的大雪。

其实,哪里有什么雪?真的就只有一场连阴雨。从头至尾下个不听,衡阳,回雁峰所在,雁去无留意的悲情城市,还真的很契合这个悲剧故事的内核。毫不过分的说,《暴雪将至》绝对是2017年华语电影的翘楚之作。再次致敬出品人曹保平和编导董越。

从纯技术层面讲,段奕宏终于有突破自己的表演,江一燕成功地把自己演出了徐静蕾和吴倩莲的气质。而追逃的一场戏,画面剪辑和张力保持绝对有教科书般的高度。尤为称道的是,这部电影是真正的映画式组接,镜头干净利落,台词简洁克制,水准摔开电视剧式国产渣片不知道几个太平洋。


小刀影视评论


这个问题可以简单的从两方面说:

一个是心理预期、一个是观影的门槛(时代背景、G点方向)。营销事件不在该回答中说明

先说下《暴雪将至》的影片信息

东京电影节上映时间:2017年10月29日;内地上映时间:2017年11月17日
现在的累计票房:2702万;豆瓣评分:7.2
段奕宏凭借《暴雪将至》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这也是段奕宏第三次获得影帝,其演技深得业界的认可。


接下来正式进入问题(以下观点纯为个人解读)“为什么《暴雪将至》的票房如此惨淡?”

一、心理预期

我知道这部片子即将上映是看到了段奕宏获得影帝后。个人特别喜欢段奕宏,从电视剧的袁朗、龙文章,到电影的《烈日灼心》《白鹿原》《记忆大师》。

对于《暴雪将至》这部电影,很多观众可能像我一样是以“犯罪悬疑片”的定位外加欣赏影帝级的演技去观影的,这就是我最初的心理预期。

可是在100多分钟的观影过程中,并没有看到心中对犯罪悬疑片中某些关键因素的期待。如:高超无破绽的犯罪手法、意想不到的作案工具。逻辑缜密的破案过程,案情的推理拆解,出乎意料的结局。警匪之间的你来我往的斗智斗勇彼此试探,伴随着动机转变而出现的剧情反转。

没有满足到这些观众的心里预期,没有触碰到观众的G点,就很难有一个好的口碑传播。外加影院的拍片等原因,会多方面影响到票房。

并且对于悬疑剧情来说,这并不是一部逻辑严谨的电影。像段奕宏与凶手的追逐戏后,通过最后的结尾我们会知道,凶手被卡车撞死了。这是一个出了人命的车祸事件,而前边交代段奕宏是一个破案嗅觉灵敏,哪里有案情就往哪里跑的人。

他不可能没有听说这里出了一场车祸,而且是一个与他进行追逐凶手时间线有高度重叠的车祸,但是他居然没有去这个现场。这是其中的一个破绽,而电影剧情中段奕宏杀人、江一燕自杀几乎都是基于这硬设定,才发生的事情。还有像段奕宏的刑侦笔记没有随身带着也算是个破绽吧。

所以对于想要看一部优质“悬疑片”的影迷来说,这部电影不会给他们以满足。


二、观影门槛

尽管这是一部好片子,但是一个有一定门槛的好片子。接下来就说说门槛。

这部片子的好除了媒体口耳相传的段奕宏影帝级表演,还有关于时代的大背景90年代的下岗潮。像贯穿全片的大雨,其实一方面就隐喻了子啊下岗潮大背景下人们内心的惶恐与阴郁不安。而在阴暗潮湿模糊的地方往往会滋生出压缩式的密度极高的恐惧不安,从而引发犯罪等级段的行为手段。

下岗潮的带来的恐慌和压抑就是一个时代性的门槛。

大多数观众走进电影院的初衷是放松或者找到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所以对导演在镜头语言的使用、大空间结构设计的美感、钢筋水泥火星等构图摄影上的追求,这些方面会有一定程度的弱化,而为了感受镜头语言而二刷的观众也只是小众,

这就是另一个观影门槛。

以上是对该问题的简要解答,《暴雪将至》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大片,但他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尤其是作为董越导演的处女作。


最后那场段奕宏回厂和拉狗老人的相遇戏也许有自己的深意。一个劳模并没有被任何人记住,所有人不过是经济腾飞的牺牲品,而劳模就是对民众的洗脑而已,你就是这几条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