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暴雪將至》的票房如此慘淡?

狐狸ye糊塗


親愛的們,這裡是【映畫臺灣】

1、《暴雪將至》是真的好電影,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我們來看一些輔助的資料吧,豆瓣評分是7.0,這7分在豆瓣來說,是比較好的電影的評分了,況且,這還是個新導演的處女作

導演董越今年45歲,是一個很有想法的“新人”

董越還拿到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長春電影節的最佳導演和亞洲電影大獎的最佳新導演


主演老段段奕宏,去年憑藉這部電影,拿到了國際A類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男主角


主創三人組,董越、段奕宏、江一燕在東京國際電影節

老段在電影中的表現,可謂是注入了靈魂的表演

這部電影還入圍今年金馬獎的最佳新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六項大獎,雖然都沒拿到,但獲得了影評人頒出的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2 可是,為什麼《暴雪將至》卻在國內票房失利呢?

它在全國只拿到了2700多萬的票房,應該是虧得比較慘吧


我覺得《暴雪將至》票房失利的原因,有這幾個


第一是檔期選得不對,太急迫了。《暴雪將至》於2017年11月3日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的獎項,本來還需要一點對獎項的消化時間,但片方看來是在電影節前就定好了檔期,急迫地在11月17日就在國內上映了

這是拿到獎後在上映前幾天做的國內海報


從東京得獎到大陸公映,只有不到兩週的時間,哪怕是獎項宣傳等事情,根本就沒時間鋪開。而且國內市場對東京電影節的認知度很低,哪怕東京得獎,也不會對國內票房產生太大的波動


第二是這個檔期本身的問題,11月中下旬往往是一年當中票房相對低迷的時候,這個時候上映電影,都是那種不太被重視的片子,所以整體的票房低,單片的票房也低。《暴雪將至》在這個時候上映,真是碰到觀眾最不想進電影院的時候啊


所以,即便《暴雪將至》上映沒幾天就遇見全國當年票房破500億的歷史時刻,自己的票房也沒好到哪裡去


第三個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這部電影本來就是話題沉重的文藝片,有自己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哪怕你再營銷做得好,你不是《我不是藥神》那樣的社會話題電影,也不是非常典型的懸疑破案電影,你的市場也只有最多幾千萬而已,這樣看來,2700多萬的票房,也沒有太差到哪裡去

段奕宏和江一燕都是好演員,但都不是那種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


3 不過呢,也不要緹《暴雪將至》操太多心,它因為是東京國際電影節的得獎影片,所以電影是面向全球去賣的,它今年7月就在法國的藝術片院線上映


因為是東京國際電影節的得獎作品,所以這部電影將於2019年1月5日,也就是過幾天,在日本正式上映了


也有可能它會陸陸續續在各國和地區上映,所以,它在藝術片市場比較成熟的地方,可能會有比較好的票房成績吧


映畫臺灣


《暴雪將至》的票房確實非常慘淡。

先看到今天的票房表現。

首週末3天2000萬,第二個星期就徹底沒戲了。這週五基本就沒有排片了。今天是星期六,全國排片不足1000場。單日票房不足百萬,後面也就基本沒有了。

但是《暴雪將至》還算好的,為什麼呢?因為它是10月底獲得東京電影節影帝和最佳藝術貢獻獎以後,馬上就在國內上映了。東京電影節獲大獎的消息,對這部電影宣髮帶來了很大幫助,第一天上映,全國排片有11%,大概有3萬多場。在文藝片當中真的算不錯的了。但是上座率不到10%,後面電影院的排片馬上就降下來了。看上圖,排片場次是一降再降。

然而,《暴雪將至》在文藝片當中算是幸運的了。

比它不幸的,是同樣在去年獲得東京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的,範偉主演的《不成問題的問題》。

範偉還憑藉這部電影獲得去年臺灣金馬獎影帝。

結果,票房情況呢?

本週二,悄無聲息就上映了。第一天票房也才100多萬,到今天也是排片只剩下1000場了。上座率也很差。估計最後票房不足1000萬,幾乎是悄悄上映,預計也是悄悄下線,根本就沒有幾個觀眾聽說過。

這可是東京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電影,金馬獎最佳電影,範偉的名氣也不小的。在全國也是大家都熟悉的小品演員,結果票房就這樣。


這實在是因為,文藝片,在咱們國家的票房,實在是太少了。

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從賈樟柯的《山峽好人》就一直是這樣了。當年《山峽好人》和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在07年一起上映,結果黃金甲是幾個億,山峽好人只有300萬,不到黃金甲的零頭。

後來,多少文藝片都是這樣。上一次獲得東京電影節影帝的電影《鋼的琴》。又有多少票房呢?

那是前些年,咱們國家電影票房總體不高。後來兩年好點,2014年獲得柏林金熊的《白日焰火》國內票房破億,是目前唯一一例。後來再也沒有了。它當時也是藉助柏林電影節的影響力宣傳才有這個票房。

說起來,這個大家一直反映的一個問題,藝術電影就該是在藝術院校作長效放映。而不是擠在商業院線上和商業大片搶票房,搶不過的嘛。大家看各種好萊塢大片都來不及,畢竟觀眾去電影院是圖娛樂的,藝術片呢,都是帶有一點思想性,有點追求深度的。一般觀眾不愛看。

馮小剛那句話,其實嚴格說起來,話糙理不糙,咱們觀眾,很多時候還是去電影院看個熱鬧勁,審美口味還是要提高一點點。

但另一方面呢,也不能全是觀眾的鍋,這有些個文藝片啊,實在是太乏味,就說這部《暴雪將至》吧,拍得實在是太陰暗,讓人看得不高興。觀眾不喜歡。

這個情況呢,短期內也很難改變。沒的法子。

不過,很多文藝片也不是靠國內票房生存的。還是以賈樟柯的為例,他的《山峽好人》當年獲得威尼斯金獅獎,在歐洲尤其是法國等地版權賣出近4000萬人民幣收入,而成本不到千萬,其實非常賺。

現在國內的文藝片導演,像婁燁《推拿》,賈樟柯後來拍的《天註定》都是靠國外版權收入就回本了,國內票房說實在話他們也不是太在乎。

《天註定》東莞ISO標準服務一條龍


最近這些國外獲獎的電影,就算是國內票房破億的《白日焰火》其實之前海外版權都回本了。

《暴雪將至》、《不成問題的問題》據相關報道,海外版權也都差不多談得七七八八了。

所以國內票房不好,他們也就那樣了,畢竟短期內這個現狀沒法改變。

對目前國產文藝片來說,最好的出路就是國際電影節獲獎。獲得名聲,順便賣出版權收回成本。



梁鵬飛


雖然《暴雪將至》在東京電影節上取得兩項大獎,但依舊掩蓋不住電影本身的“虛弱”。

首先它是一個犯罪題材,不是傳統意義上那種吸引觀眾的槍戰、動作那樣的片子,本身受眾就比較窄。且它模仿的痕跡實在太重,光小編能看出來的就模仿了《殺人回憶》、《薄荷糖》、《鋼的琴》,特別是前者,故事的內容和氣質簡直一脈相承,卻沒有更上一層樓,自然不出彩。

其次,《暴雪將至》是一部重視聽,重氛圍的電影。影片隨處可見的黑壓壓的工廠,巨大的煙囪,廠裡的員工清一色的藏青色工作服,還有從未中斷過的連綿雨水,讓整個畫面沉浸在黑壓壓的色調中,在電影院裡看的時候尤其壓抑。

再來,這部電影的絕對主角是段奕宏,畢竟帥帥的老段誰都想睡,觀眾可能會抱著欣賞段奕宏的心理,卻看到他總是穿著一身黑雨衣,心生不爽。客觀來看,段奕宏演得不錯,但感覺沒到他的巔峰水準,《白鹿原》和《烈日灼心》裡明顯更出色,這次《暴雪將至》算是一次滿意的答卷吧。

最關鍵的一點,《暴雪將至》的劇情需要大量的輔助解讀,觀影一次之後可能會雲裡霧裡的,留下許多疑問,沒有看犯罪電影解密的暢快感。比如演講到底是不是真的,老餘為什麼要殺死最後那個人,以及他到底是不是gay......


巴塞電影


這話說的簡直和廢話一樣,《暴雪將至》這樣的更偏向於文藝屬性的商業片,票房慘淡基本上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比較同期上映的幾部國產佳作,無論是《嘉年華》,還是《不是問題的問題》都沒法在票房上一展宏圖。《嘉年華》本來有很多的營銷可能,比如中國版熔爐,比如最近被廣泛熱議的某幼兒園的事件,但是,這種在網上的熱烈討論和到具體的生活中去實施行為完全是兩回事,畢竟做鍵盤俠的成本實在是太低了。

《嘉年華》比《熔爐》要有思想性和深度,但那又能怎麼樣呢,排片雖然有所上升,但也只不過是百分之五左右,而隔壁的《不是問題的問題》就更慘了,儘管範偉是喜劇界的大咖,還因為《不是問題的問題》這部電影獲得了上一屆的臺灣金馬獎的最佳男主角,但是,影帝的號召力仍然不行。

也就是說,這類影片有一定的話題,或者主角有一定的流量,比如《暴雪將至》中的段奕宏,但是,電影本身的嚴肅性和晦澀性沒有辦法不導致觀眾的觀影慾望下降,要知道,中國的觀眾最愛看的是什麼?

簡單來講,就是爽片。無論是犬儒喜劇娛樂至死的《羞羞的鐵拳》,還是漫威插科打諢的《雷神》,又或者DC自我閹割的《正義聯盟》,以及之前的《黃金圈》和《全球風暴》,不管質量到底如何,這些電影在觀看時無疑能給觀眾提供基本的官能上的爽感。

這在當下就是票房保障。

當然,排片的多少還跟電影行業的院線巨頭的利益有關,觀眾喜歡吃屎是一方面,有人佔著大鍋,天天熬製米田共也是不容忽視的。


毒藥君


對於《暴雪將至》這部影片來講,影片的質量與當前2000多萬的票房顯得很不對等,但是,這可能就是當下的中國電影市場的真實寫照,好的影片未必能收穫耀眼的票房,而那些只有流量紅星、故事卻支離破碎的影片卻能收穫好的票房。

吳宇森經典影片《英雄本色》的重映,很大程度上分流了《暴雪將至》的排片與票房,可能是情懷戰勝了票房,從兩部片子的票房情況也印證了這一點。

從某種程度上講,《暴雪將至》一直以來都是以一個犯罪片來看到,這也是侷限了受眾,因為犯罪片的觀眾是固定的,其實,犯罪兇手是誰根本不重要,這也不是一個犯罪片,犯罪只是一個引子,一個放大鏡,放大了那個時代的人的恐慌。

導演個人的存在感壓過了段奕宏老師的存在感,風格和氣質很突出。段奕宏在這部電影裡的演繹拿到影帝實至名歸。段奕宏演得不錯,在他心中榮譽大過兄弟、女人甚至生命。

段奕宏,這的是一位實力派演員,他的內心中真的很擰巴,對榮譽的執念讓他一直在努力嘗試改變自己的命運,他是一個小人物,經歷著落魄和崩潰,然而,當下的我們哪個人不是這樣的陷入生活的羈絆麼?

我們希望好的影片能夠收穫理想的票房成績,但當下的電影市場卻很殘酷,也很現實,往往事與願違,相信隨著中國電影市場越來越規範,中國的電影觀眾越來越理性,在未來,我們是可以期待的。


小馬發光


上個月,《暴雪將至》先是在東京電影節評選,隨後又在國內上映。

有戲妖之稱的段奕宏,也靠著這部電影,拿到了東京影帝。

有張國榮,牛振華,王千源,孫旺泉的作品在前保駕護航之下,段奕宏這次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了。

然而《暴雪將至》無論如何都是一部小眾冷門電影,就連評分也只有7分,在國內外各種類型大片的夾縫裡,最終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

在國產電影裡,其實這個分數已經不低,而且還要算上環境分。

再加上,段奕宏的表演,實在是國內數一數二的敬業典範了。

所以,實在不希望這部電影被埋沒。

戲妖段奕宏東京影帝獲獎電影《暴雪將至》↑

而最終,一個小人物,在時代的夾縫裡,在我們熟悉的背景和環境裡,那種悲喜,那種感情充沛的表演,還有破案、破案、破案的執著,都被段奕宏演繹的淋漓盡致。

這樣的表演和作品,實乃國產良心。段奕宏拿到影帝,實至名歸。

段奕宏憑藉《暴雪將至》獲得第30屆東京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這個時代,認真講故事,搞作品,專研表演,卻因為國內外一波又一波的大片來襲,國內各種炒作IP流量的所謂熱門,話題電影宣傳

最終讓人們沒有給暴雪將至應有的評價和回報,實在是太可惜了。

其實一部好電影,拿到其中肯的評分之後,因為沒有宣傳而賺不到票房,太多了。好一點比如《羅曼蒂克消亡史》等等。而且加上《暴雪將至》是一部略嚴肅的,偏陰暗的悲劇,而在懸疑破案方面又沒有什麼大的噱頭,看齊《殺人回憶》這種經典類型,所以觀眾自然不買賬。

一些爛電影即使無腦也能豐收,這種環境,還需要文化的長期薰陶和觀眾的審美覺醒。


談電影的先生


從大的層面上來說是電影類型的問題,《暴雪將至》這樣的犯罪電影就是沒有《正義聯盟》這樣的爆米花電影更吸睛,畢竟現代人的壓力很大,週末的時候只想看部電影放鬆一下,能通過欣賞劇情和體會角色而獲得“精神愉悅”畢竟是少數。所以當日上映的《空襲波士頓》也是票房慘淡。

可這是東京電影節影帝段奕宏的獲獎作品啊,那些欣賞段奕宏演技的人總該會去捧場的,總要看看段奕宏的精彩表演吧?

可事實並非如此,在平民英雄和超級英雄之間,他們果斷選擇了超級英雄,因為他們很有趣,而段奕宏的“餘國偉”就顯得太壓抑和嚴肅了。

這是在看電影之前的人們的感受,還有一個影響票房的因素就是人們的口碑。當大部分人對電影沒有好感的時候,這部電影的票房基本就不會有太大的增長了。

這部電影就是這樣,故事壓抑沉悶,讓人們失去了觀看的興趣。

影片中故事的發生點是1997年,這是一個既壓抑又迷茫的時代,國企改革,許多工人要“響應國家號召“,下崗再就業。鐵飯碗還是鐵飯碗,只不過不屬於自己。

故事的主人公餘國偉就是此時出現的,他作為一個體制外的保安科長十分想通過自己的“神探”技能一鳴驚人,就和隔壁軸承廠的老馬一樣被破格吸收到警察隊伍裡,從而有一份鐵飯碗。

就在這時一個針對女工的連環殺人案出現了,餘國偉欣喜若狂(這麼說不是有點變態?),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他像模像樣地拍照取證、走訪和蹲點。

但是事與願違,不僅徒弟在追擊中身亡,自己也差點被勒死。於是他改變了思路想利用髮廊女“燕子”做誘餌,他為燕子租下了兇手出沒的那條街上的理髮店“小香港”。

開始燕子以為自己找到了依靠,但是後來她發現了真相,於是絕望自殺。接著餘國偉也迎來了人生的低谷,案件的線索沒有了,他進入體制的夢想破滅了。然後他又迎來了另一個低谷,工廠即將倒閉,他現在的工作也要沒有了。

餘國偉幾乎陷入絕望,人財兩空,前途未卜。這時他偶然碰到了“兇手”,他把自己的所有不滿和憤怒都發洩到了“兇手”身上,於是那個人被打死了。其實那個人不是兇手,他錯殺了好人,於是本來對未來充滿希望的餘國偉鋃鐺入獄,被判了十年。

如此壓抑的劇情再加上貫穿整部電影的陰冷雨聲和兩場大雪,讓人們望而卻步。而且這是董越的處女作,對於電影的處理還是欠些火候。前期鋪墊很重,有偵探劇的意思,但是後期卻洩了氣,顯得頭重腳輕不穩當。而且電影裡到處都是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能看出有《白日焰火》《殺人回憶》,據導演說還有西班牙的電影《沼澤地》。

對於商業化來說,最大的敗筆是故意弄真假回憶。沒有到一定水準,還是不要忘《看不見的客人》裡面的真假回憶了。非但不會引起討論,還會讓觀眾迷糊。

而且江一燕的表演有些浮誇顯得不自然,不過也可能是剪輯的原因,導致劇情不能連貫。

總之這條感情線顯得很不合理,燕子的自殺太突然,也沒辦法證明餘國偉愛上了燕子,導致後面沒有合理的動機推動劇情發展。其他旁枝末節的東西也太多,導演的意思是顯得這個時代更多的背景,使電影變得宏大,但實際上是喧賓奪主了,導致主題劇情沒有充分的展開。

總的來說就是導演的野心太大,但是把控力不足,哎,真是白瞎段奕宏這個演員了。

所以這個電影票房慘淡是必然的,不能怪別人。


電影毒角獸


首先,《暴雪將至》是一部不錯的電影,故事講得很流暢,那種靜水流深的電影語感很考驗導演的功力,而第一次拍電影的導演竟然做到了。段奕宏的表演更是無懈可擊,他演活了一個努力改變命運但是無果的小人物的落魄與崩潰,雖然觀眾們不會陷得這樣深,但是,人生的苦難與無奈誰沒經歷過?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暴雪將至》像是覆蓋在所有生靈上的寒冷悲歌,讓人在命運面前感到徹骨的寒冷。

只是,誰說一部好電影就能夠掙錢呢?電影畢竟是商品,如果它不符合大多數觀眾的購買習慣,那麼,它就註定慘淡。《暴雪將至》的風格是悲劇,而中國電影市場至今依然是對喜劇愛情片青睞有加,就算是很多電影被評為無腦,它們的票房也不會差,因為觀眾們對於沉重有一種天然的懼怕,畢竟中國人的生存壓力很大,去影院的目的還是以娛樂為主,而追求藝術需要有錢有閒以及社會薰陶有關,這是目前的中國社會所缺乏的,觀眾們很難為所謂的藝術而犧牲自己本來就談不上多快樂的心情,《暴雪降至》這個很擰巴的人的一生,看後讓人看後會心上蒙塵、徹骨寒涼,這會讓很多觀眾敬而遠之。而從小的方面來說,段奕宏、江一燕的演技再好,也不是目前票房主力人群所瘋狂迷戀的那群偶像,而對中國很多觀眾來說,看電影之前就算是不瞭解劇情,也要先看看是哪位偶像演的。所以,《暴雪降至》的票房不好也可以在預料之中,中國觀眾的成長還需要時間,何況,這也不是簡單的鑑賞力的問題,與整個社會氛圍都有很大關係。


人間是劇場


《暴雪將至》?沒有,只有一場連陰雨

《暴雪將至》於2017年10月29日在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上首映,並獲得了最佳男演員獎和最佳藝術貢獻獎。這不意外,因為這是一部“很日本”的電影:偏執陰冷的主角、懸疑糾結的劇情、深沉暗黑的音畫及殘忍的虐殺。這一切的元素都符合日本觀眾的審美觀。

但其實這還不是重點,深層次地去看這個故事,你會發現,這是一部揭露中國社會轉型時期陣痛的現實主義力作,1997年,不僅僅是有香港迴歸,更大的事件其實是“國企改制”。

段奕宏飾演的主角餘國偉是片中“中南鋼廠”的一名保衛幹事,而保衛科是國企裁員的必然部分,因為他們不能產生效益。而尤為諷刺的是,大家都在和小偷聯合偷竊廠裡財物的時候,從不收黑錢的餘國偉居然被選成了勞模,這是他工人時代人生的巔峰,他在臺上的致謝詞慷慨激昂卻又滑稽萬分,因為他的頭頂飄下了片片“雪花”,是,那是假的,但假的卻很應景,一如他捏在手裡的獎盃和證書。

近十年後,2008年,“中南鋼廠”被整體爆破,原址將建起商品樓,剛出獄的餘高偉“有幸”趕上並親眼目睹了這一幕。他在之前重回厂部的大禮堂,給看門的老頭說自己是勞模人家卻不記得的時候,真的很心酸。他所得意的,他用十年牢獄換來的不過就是遺忘,誰會記得他呢?且誰又願意記住誰呢?我們都不過是高速運轉的社會里的塵埃。

人們說《芳華》是拍給退役軍人的,其實,《暴雪將至》又何嘗不是拍給下崗職工的,這是一個比退役軍人數量還要龐大、影響還要深遠的群體,他們被關注了嗎?他們的人生有激起過人們的點點同情嗎?

這並不牽強,其實下崗改制是全部故事的核心驅動力,除去被車意外裝死的兇手的犯罪動機不明(或許這個動機沒法交代),明朗的兩個人都和下崗有關,除去餘國偉,就是那個因為下崗心情煩躁而殺妻的男人。

他在被抓上警車的時候,一直在喊道:“這裡是我的家,我不走!”他說哪裡是他的家?不單是說他住的那家屋子,而且也是在說他所工作多年的廠子。當烏泱泱的人群站在門口,最後能再次進去的只有個別幾個人的時候,廠子外頭的工人們該有多麼絕望?

餘國偉有一個隱秘的願望,他一直不願意告訴給燕子,就是他有一個神探夢,他想破了公安局也破不了的連環兇殺案,他想證明自己。而他想證明自己的原因,就是他想有個事業編制,進入警隊去做警察,而不是在廠子裡做一個保安。

雖然他在得獎慶功宴上說,他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不該自己得的他不會想,其實他想。這就是生活在以體制決定一切的國度裡體制外生存的人的悲哀:討厭體制卻又離不開體制,進不了體制卻又想破壞體制。

結果呢?人家張隊身邊的人也說了,你得知道自己的身份,不該你管的事你不要管,即便就是你給人家又是遞煙又是遞火的,沒人願意搭理你。可要不是餘國偉執著地在廠子門口蹲守且拼了命去追捕,真兇是不會被車撞死的。到底是保安能破案還是公安能破案,這是一個問題。

但,進入體制的道路不僅曲折,而且代價太大。餘高偉追逃的過程中,他的徒弟小劉摔死了,在以燕子為誘餌吸引犯罪嫌疑人現身的過程中,動機被發現,真假難辨、不能解釋的結果是燕子跳橋自殺。

餘國偉瘋了,他不僅僅是被嫌疑人始終不能被發現而瘋的,而是對體制的絕望,所以他瘋了似的將那個有著猥褻罪前科的嫌疑人帶到了草地打成了廢人。其實,他打的又何止是這個人,他打的就是他自己,去死、去死、去死啊!廢青,你什麼都做不了,什麼都得不到,那你還活著幹嘛?!

真的很諷刺,不是嗎?原來自己苦苦的嫌疑人早讓自己被追得碰死了,原來燈光球場上說角落裡有個眼睛盯著自己的女人就是說了一個笑話,原來,原來所謂努力和奮鬥就是換來了一個刑滿釋放人員的身份和一場漫天的大雪。

其實,哪裡有什麼雪?真的就只有一場連陰雨。從頭至尾下個不聽,衡陽,回雁峰所在,雁去無留意的悲情城市,還真的很契合這個悲劇故事的內核。毫不過分的說,《暴雪將至》絕對是2017年華語電影的翹楚之作。再次致敬出品人曹保平和編導董越。

從純技術層面講,段奕宏終於有突破自己的表演,江一燕成功地把自己演出了徐靜蕾和吳倩蓮的氣質。而追逃的一場戲,畫面剪輯和張力保持絕對有教科書般的高度。尤為稱道的是,這部電影是真正的映畫式組接,鏡頭乾淨利落,臺詞簡潔剋制,水準摔開電視劇式國產渣片不知道幾個太平洋。


小刀影視評論


這個問題可以簡單的從兩方面說:

一個是心理預期、一個是觀影的門檻(時代背景、G點方向)。營銷事件不在該回答中說明

先說下《暴雪將至》的影片信息

東京電影節上映時間:2017年10月29日;內地上映時間:2017年11月17日
現在的累計票房:2702萬;豆瓣評分:7.2
段奕宏憑藉《暴雪將至》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這也是段奕宏第三次獲得影帝,其演技深得業界的認可。


接下來正式進入問題(以下觀點純為個人解讀)“為什麼《暴雪將至》的票房如此慘淡?”

一、心理預期

我知道這部片子即將上映是看到了段奕宏獲得影帝后。個人特別喜歡段奕宏,從電視劇的袁朗、龍文章,到電影的《烈日灼心》《白鹿原》《記憶大師》。

對於《暴雪將至》這部電影,很多觀眾可能像我一樣是以“犯罪懸疑片”的定位外加欣賞影帝級的演技去觀影的,這就是我最初的心理預期。

可是在100多分鐘的觀影過程中,並沒有看到心中對犯罪懸疑片中某些關鍵因素的期待。如:高超無破綻的犯罪手法、意想不到的作案工具。邏輯縝密的破案過程,案情的推理拆解,出乎意料的結局。警匪之間的你來我往的鬥智鬥勇彼此試探,伴隨著動機轉變而出現的劇情反轉。

沒有滿足到這些觀眾的心裡預期,沒有觸碰到觀眾的G點,就很難有一個好的口碑傳播。外加影院的拍片等原因,會多方面影響到票房。

並且對於懸疑劇情來說,這並不是一部邏輯嚴謹的電影。像段奕宏與兇手的追逐戲後,通過最後的結尾我們會知道,兇手被卡車撞死了。這是一個出了人命的車禍事件,而前邊交代段奕宏是一個破案嗅覺靈敏,哪裡有案情就往哪裡跑的人。

他不可能沒有聽說這裡出了一場車禍,而且是一個與他進行追逐兇手時間線有高度重疊的車禍,但是他居然沒有去這個現場。這是其中的一個破綻,而電影劇情中段奕宏殺人、江一燕自殺幾乎都是基於這硬設定,才發生的事情。還有像段奕宏的刑偵筆記沒有隨身帶著也算是個破綻吧。

所以對於想要看一部優質“懸疑片”的影迷來說,這部電影不會給他們以滿足。


二、觀影門檻

儘管這是一部好片子,但是一個有一定門檻的好片子。接下來就說說門檻。

這部片子的好除了媒體口耳相傳的段奕宏影帝級表演,還有關於時代的大背景90年代的下崗潮。像貫穿全片的大雨,其實一方面就隱喻了子啊下崗潮大背景下人們內心的惶恐與陰鬱不安。而在陰暗潮溼模糊的地方往往會滋生出壓縮式的密度極高的恐懼不安,從而引發犯罪等級段的行為手段。

下崗潮的帶來的恐慌和壓抑就是一個時代性的門檻。

大多數觀眾走進電影院的初衷是放鬆或者找到一個情緒宣洩的出口。所以對導演在鏡頭語言的使用、大空間結構設計的美感、鋼筋水泥火星等構圖攝影上的追求,這些方面會有一定程度的弱化,而為了感受鏡頭語言而二刷的觀眾也只是小眾,

這就是另一個觀影門檻。

以上是對該問題的簡要解答,《暴雪將至》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商業大片,但他確實是一部不錯的片子,尤其是作為董越導演的處女作。


最後那場段奕宏回廠和拉狗老人的相遇戲也許有自己的深意。一個勞模並沒有被任何人記住,所有人不過是經濟騰飛的犧牲品,而勞模就是對民眾的洗腦而已,你就是這幾條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