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血貴族割禮廳

虛極子按:咬定青山不放鬆,雀雀銜花不怕疼。

與眾不同的“藍血”,在歐洲常是出身名門的代名詞。藍色,恰恰具備了其他色彩無法比擬的貴族氣質,就是那種你甘願為她肝腦塗地的氣質。“青金石”的天藍色竟然曾令權勢煊赫的埃及貴族痴迷不已,以致於法老要求在自己千秋之後覆面用的金面罩上一定要鑲嵌青金石,似乎只有藍色才能將逝者的亡靈召喚回陽間。在古埃及擄掠東方的戰果報告中,時常提及作為貴重戰利品的青金石,而且它在戰果清單中的排位遠在黃金和其它寶石之前

藍血貴族割禮廳

▲ 法老金棺上鑲嵌最多的寶石依次是:青金石,綠松石,紅玉髓

圖坦卡蒙金棺,公元前14世紀晚期

埃及開羅 埃及博物館藏

可是,當戰爭失敗、貿易中斷、朝貢體系瓦解、或者消費降級時,急需要青金石的埃及貴族該從何處搞到那一抹藍色撫慰呢?少小不勤快,長大去山寨。擅長化學的古埃及人暗搓搓悄咪咪地鼓搗出青金石的替代品——“埃及藍”。那時是公元前2600年。成分為硅酸鈣銅的埃及藍成為歷史上第一種人工合成的顏料,被廣泛應用在壁畫、玻璃料和陶釉上。既然談到陶釉,我們七拐八拐地就拐到今天的主題上了——藍釉陶瓷。

藍血貴族割禮廳

▲ 古埃及孔雀藍釉陶碗

埃及開羅 埃及博物館藏

藍釉陶瓷工藝在地中海東部地區由來已久:公元前2000年的兩河流域的埃蘭人、亞述人和巴比倫人就已經懂得在泥磚表面敷燒青金石顏色的藍釉料,用這種藍琉璃磚把王的都邑裝扮成“天空之城”,最著名的遺蹟就是建於公元前6世紀的“伊什塔爾門”。

藍血貴族割禮廳

▲ 巴比倫城門之一——伊什塔爾門,尼布甲尼撒二世統治時期(公元前605-前562年),琉璃磚裝飾

德國柏林 佩加蒙博物館藏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興起後,藍釉琉璃磚被大規模應用在清真寺裡裡外外的各種位置上,如穹頂:

藍血貴族割禮廳

▲ 比比哈努姆大清真寺北“伊萬”(Iwan)的藍色穹頂,1399-1405年

烏茲別克斯坦撒馬爾罕

如宣禮塔:

藍血貴族割禮廳

▲ 星期五大清真寺南伊萬以及藍色宣禮塔,1399-1405年

伊朗伊斯法罕

如祈禱者壁龕:

藍血貴族割禮廳

▲ 伊朗伊斯法罕的伊瑪目(Imami)藍琉璃祈禱者壁龕,1354年

美國紐約 大都會博物館藏

還有清真寺裡青花瓷一般的陶製吊燈:

藍血貴族割禮廳

▲ 土耳其伊茲尼克清真寺裡的青花吊燈,1549年

英國倫敦 大英博物館藏

還有想想就蛋疼的藍色割禮廳:

藍血貴族割禮廳

▲ 託普卡帕宮割禮廳的藍色壁磚,1526-1528年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託普卡帕宮宮殿博物館藏

藍血貴族割禮廳

▲ 局部細節:咬定青山不放鬆

藍血貴族割禮廳

▲ 局部細節:雀雀銜花不怕疼

穆斯林之所以熱愛藍色,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烈日炙烤著乾渴的大地,觸目皆是沙漠和戈壁,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對黃紅等暖色談虎色變,只有藍色的高天大海方能帶給他們一絲絲清涼、舒爽和自由。伊斯蘭教恰似宣禮塔上藍色的召喚——呼喚人們去完成對玄天大海的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