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焊焊接—电阻焊薄壁筒类工件的完美连接

缝焊在日常生产中主用于圆筒类的焊接。它是用一对滚轮电极代替点焊的圆柱形电极与以工件作相对运动,从而产生一个个焊点相互搭叠的密封焊缝。缝焊主要应用于油桶、罐体、暖气片、汽车油箱等的加工。

缝焊焊接—电阻焊薄壁筒类工件的完美连接

小功率缝焊机

缝焊用的电极是圆形的滚轮,滚轮的直径一般为50到600毫米,直径为180到250毫米,滚轮厚度为3到20毫米。接触表面形状有圆柱面和圆弧面两种,圆弧面因滚轮易于散热,压痕过渡比较均匀,因此常用于轻合金的焊接。滚轮通常采用外部冷却方式,普通的自来水即可。为防止生锈,有时候加5%硼砂的水溶液进行冷却。

缝焊焊接—电阻焊薄壁筒类工件的完美连接

大功率缝焊机

缝焊按滚轮转动与馈电方式可以分为连续缝焊机、断续缝焊和部进风焊。连续缝焊时滚轮连续转动电流不断通过工件,该方法在制桶,制罐工业中应用比较广泛。断续缝焊时滚轮连续转动,电流断续通过工件,形成的焊缝由彼此搭接的熔合焊点组成,这种方法广泛运用于1.5毫米以下的各种钢、高温合金和钛合金的缝焊。步进缝焊时滚轮断续转动,电流在工件不动时通过工件,由于金属的熔化和结晶均在滚轮不动时进行,改善了散热和压固条件,可以更有效的提高焊接质量,延长滚轮寿命。在进行铝、镁合金的焊接时常采用。

缝焊焊接—电阻焊薄壁筒类工件的完美连接

圆盘缝焊专机

缝焊按接头的形式分为搭接缝焊、焊压平缝焊、垫箔缝焊、对接缝焊、铜线电极缝焊五种。搭接风焊与点焊一样,搭接接头可用一对滚轮或一个滚轮和一根芯轴电机进行缝焊。接头的最小搭接量与点焊相同。搭接缝焊除常用的双面缝焊外,还有单面单缝焊、单面双缝焊、小直径圆周缝焊等。单面单缝焊是一个滚轮做焊接电极,另外一个滚轮或滑块做辅助导向电机。在焊接薄壁封闭壳体工件时,在工件内部插入铜芯,电极滚轮在工件上下两个面进行转动,一般上滚轮起焊接作用下滚轮只起一个导电作用。为了防止下滚轮与工件接触面过热或烧穿可以在下滚轮与工件之间垫一块较厚的铜板,用于增大工件的接触面积。在进行小直径圆周缝焊时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采用偏离加压轴线的滚轮垫极。二在横向缝焊机上附加定位装置。三采用环形电极,电极的工件表面呈锥形,锥尖必须落在小直径圆周焊缝中心,以消除电极在工件上的滑移。

压平焊缝时的搭接量比一般缝焊要小得多,为板厚的1到1.5倍,焊接的同时压平接头,焊后的接头厚度为壁厚的1.2到1.5倍。通常采用圆柱型面的滚轮,其宽度覆盖接头的搭接部分,焊接时使用较大的焊接压力和连续的电流。为了保持焊接的质量,需要精确的控制搭接量,通常要将加工件紧固夹紧或用定位焊预先固定。这种方法可以获得良好外观的焊缝,常用于低碳钢和不锈钢制成的食品容器和衬套的加工。

缝焊焊接—电阻焊薄壁筒类工件的完美连接

油桶缝焊专机

垫箔对接焊缝是解决厚板焊缝的一种方法,因为当板厚大于3毫米时,若采用常规搭接,焊缝就必须用很慢的焊接速度,较大的焊接电流和电力压力,这会引起工件表面过热和电极粘连,使焊接困难。采用垫箔缝焊时,将工件焊缝边缘对齐,滚轮转动时在工件焊缝两面铺上箔带。箔带的厚度为0.2毫米左右,宽度为6毫米,由于箔带增加了焊接区的电阻,使热量集中,有利于熔核形成。这种方法优点是具有较平衡的加热,良好的外观,板厚不影响箔带的宽度和厚度,不易产生喷溅,对应一定的电极压力均可减小一半,焊接变形小。缺点是对接精度要求高,并且在焊接时箔带必须精确的铺垫于滚轮与工件之,对操作精度要求较高。

铜线电极缝焊是解决镀层钢板缝焊时防止粘连的有效办法。焊接时,将圆铜线不断地送到滚轮与工件之间,铜线连续输送,经过滚轮后又连续绕在另一条滚轮上,镀层金属粘在在铜线上而不会污染滚轮。缝焊接头的形成与点焊相同,因而影响焊接质量的因素也是类似的,主要有焊接电流、电极压力、焊接时间、焊接速度、最后就是滚轮直径和宽度。目前常用于缝焊的金属有低碳钢,淬火合金钢,镀层钢板,不锈钢和高温合金,有色金属等几大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