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費公報的稅務風險與法律風險

私費公報對公司而言當屬多計成本費用,此做法存在較大的稅務風險。稅務稽查發現私費公報問題後往往需要公司補交兩道稅:第一,私費不得在所得稅前扣除,需做納稅調整,補交企業所得稅;第二,私費的報銷額補交個人所得稅。私費公報除了公司稅務上的風險,還可能存在個人經濟責任上的風險。一旦私費公報行為被證實,可能會被認定涉嫌職務侵佔。

私費公報的稅務風險與法律風險

私費公報,說白了就是個人消費讓公司買單。私費通過正常審批後,會計會將之視同公司的正常費用,做賬時記入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等科目。

探討私費公報問題,沒必要把目光盯著普通員工。普通員工私費公報或許存在,但問題一般不會太突出。道理很簡單,公司都會有重重審批防止員工舞弊,出現持續性、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不大。況且,員工私費公報事後一旦被發現,輕則退回報銷金額、罰款,重則被處分、甚至辭退。

事實上,公司私費公報的大頭來自於老闆(大股東)或公司高管人員的報銷。在一些內控執行不嚴格的企業,老闆(大股東)與高管人員報銷費用時,因監督不足或無人監督,私費公報現象較為普遍。高管人員私費公報,這是私心作怪,鑽公司的空子。老闆私費公報,大都基於兩個原因:第一,不少老闆潛意識裡認為公司就是個人的錢袋子,覺得自己的一切開銷都需公司負責;第二,有意識地從公司套現,逃避企業所得稅與個稅。

首先要明確,私費(如家裡發生的裝修費、老婆的美容美髮費)因與公司經營管理無關,嚴格來講不能將之作為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入賬。即便費用報銷通過了審批流程,會計做賬時,也應將之計入“營業外支出”。

私費公報對公司而言當屬多計成本費用,此做法存在較大的稅務風險。根據已披露的稅務稽查案例看,稅務稽查發現私費公報問題後往往需要公司補交兩道稅:第一,老闆私費不得在公司所得稅前扣除,必需做納稅調整,補交企業所得稅;第二,私費的報銷額視同老闆分紅,應按20%的比例計徵個人所得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