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三大集團合開新公司!合併,絕非空穴來風

12月21日,冬至前一天,這天北京氣溫多數時間都在零度以上,或許是因為這天一汽、兵器裝備集團(長安隸屬於兵裝集團)、東風三大汽車集團大BOSS齊聚北京。

在徐留平(一汽BOSS)、徐平(兵裝BOSS)、竺延風(東風BOSS)的見證下,正式簽署了《T3科技平臺公司合資合作意向協議》。

“長安”/東風/一汽,三大集團合開新公司!合併,絕非空穴來風

所謂的“T3科技平臺公司”,究竟是做什麼的?

T3中的“T”或許是英文Trip(出行),“3”自然就是指3家汽車集團了。

官方解釋是這樣說的:

定位為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前瞻、共性、平臺、核心技術的科技研發和配套服務組織,致力於“成為未來前瞻汽車科技的引領者,創造更環保、更安全、更美好的汽車生態”它將面向未來驅動、未來汽車、未來生態,聚焦新能源、智能網聯領域。

重點研發下一代汽車的核心繫統、模塊及平臺,實現新一輪汽車技術升級並超越, 推動形成下一代汽車的核心競爭力,成為下一代中國汽車產業整車創新的典範。

讓人感覺:極複雜,極高端,前景極其遠大,未來相當可期。

總之一句話就要讓你看不懂,把你繞進去!

“長安”/東風/一汽,三大集團合開新公司!合併,絕非空穴來風

國外電動車底盤

屠夫個人這樣理解“T3科技平臺公司”:

第一步、三大汽車集團共同對新能源智能汽車(或者未來汽車)的技術進行研發,並且成立與之配套的體系(比如研發中心、比如核心三電的供應鏈)。

第二步、把這些技術成果應用,將三大集團合力研發的牛逼新能源汽車(或者未來汽車)生產出來。

第三步、利用這些極具競爭力的未來汽車,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鏈——出行服務(或者汽車生態),橫掃國內市場,揚帆海外。

“長安”/東風/一汽,三大集團合開新公司!合併,絕非空穴來風

福特的明日之城

三大集團“合作/並”由來已久

其實早在2017年12月1日,長安、東風、一汽三家大BOSS就已經在武漢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而這也是“三大汽車集團合併”傳言的源頭。

彼時,這個框架協議中的內容不僅包含未來汽車的合作開發,共享技術;還提到會重點加強傳統整車和動力方面的協同,開展生產製造領域的合作。

“長安”/東風/一汽,三大集團合開新公司!合併,絕非空穴來風

2018年3月9日,三大汽車集團高層再次聚首武漢,舉行了“製造領域合作項目推進會暨項目批准啟動簽字儀式”。

2018年7月18日,隨著中國汽車市場衰落的加劇,長安、東風、一汽緊鑼密鼓的簽署了《移動出行意向協議書》。

在協議中首次提到要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也就是今日的《T3科技平臺公司》),謀求轉型。

直至2018年12月21日的《T3科技平臺公司合資合作意向協議》。

而這一系列動作,讓三大汽車集團的聯繫更加緊密,同時合併看起來也越來越近,可能性亦逐漸加大。

“長安”/東風/一汽,三大集團合開新公司!合併,絕非空穴來風

哪怕該傳言已遭到官方否認,但三家注資成立全新合資公司,所有資源導入其中,這何嘗不是另一種類型的“合併"。

所以合併傳言,絕非空穴來風!

合併後能否助力中國汽車崛起?

長安/東風/一汽三大國有汽車集團,佔據了中國乘用車市場超3成(包括合資品牌)的市場份額;

它們一旦完成實現合併,理論上將超越現代起亞集團一躍成為全球汽車集團中銷量排行第4的汽車集團。

“長安”/東風/一汽,三大集團合開新公司!合併,絕非空穴來風

2017年,長安賣了224萬輛、東風賣了341.5萬,一汽賣了282.5,總計848萬輛。

而大眾集團賣了1041萬輛,排第一,豐田賣了1016萬輛,排第二。

而汽車品牌組成聯盟,形成大集團也是全球汽車製造業的主流趨勢;

不過不能忽視的是:除長安外,一汽/東風的銷量大部分都由旗下合資品牌貢獻,東風旗下合資品牌2017年賣了259.5萬輛,一汽旗下合資品牌2017年賣了260萬輛。

就算三大集團合併,可能也只是抽取自主品牌來合併,因為合資車企,哪怕中方控股,控制力也很薄弱。

“長安”/東風/一汽,三大集團合開新公司!合併,絕非空穴來風

綜上,小編認為三大汽車集團合併,很可能將會一步一步的變為現實。T3科技平臺公司只是其中重要的一步,現實發展讓我不得不改變之前“合併幾率不大”的看法。

至於,合併後的效果,目前為止誰也看不清,更說不清。

大家怎麼看?

以上,若有謬誤,敬請諒解!

“長安”/東風/一汽,三大集團合開新公司!合併,絕非空穴來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