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Magic2充電頭首次曝光,40W超級快充背後是用戶體驗的考量

IFA2018期間,榮耀Magic2 將採用全新40W超級快充的信息曝光後引起了很多朋友的關注,而今天,9月20日,榮耀Magic2 40W超級快充充電頭高清實拍圖的曝光,則讓我們對該技術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榮耀Magic2充電頭首次曝光,40W超級快充背後是用戶體驗的考量

如果單單從參數上看,榮耀早在2016年就使用了40W超級快充技術,而現在,個別友商已經開始追出50W快充,榮耀雖然採用了新的方案但是卻還在維持40W功率,似乎有一些“保守”。

但是仔細思考之後卻發現,榮耀這種選擇也不乏合理。智能手機的研發設計已經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向左是一味追求炫酷而與用戶體驗脫節,向右則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創新的同時對用戶體驗充分考量。而現在來看,無論是全面屏解決方案中的滑屏結構,還是40W的新一代超級快充,榮耀都選擇了後者。

快充也好,增加充電效率也罷,究其根本還是為了彌補手機續航的短板。

手機電池的核心是鋰離子,能量密度偏低、儲電成本偏高等行業瓶頸,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手機廠商的發揮空間,往往選擇了“開源”和“節流”兩條路:儘可能的增加電池容量,想方設法降低功耗。在兩個方面的努力都難見成效的時候,提高充電效率成為“曲線救國”的解決方案,並逐漸成為主流。

按照最基本的物理公式,功率(P)=電壓(U)x電流(I),提高充電效率的方法無非三種方式:電流不變,提升電壓(高壓恆流);電壓不變,提高電流(恆壓高流);電壓、電流都提高(高壓高流)。

榮耀Magic2充電頭首次曝光,40W超級快充背後是用戶體驗的考量

恆壓高流是最普遍的做法,在蘋果最新發布的iPhone XS系列中,照舊搭載了5V/1A的“祖傳”充電器,大多數手機廠商的快充方案則是將電流從1A提高到2A。不過還要考慮到充電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在電阻不變的前提下,電流過高或者電壓過大都將影響手機的充電效率,而當發熱速度超過了手機或充電器的散熱速度,輕則降低手機電池的壽命,重則可能引發爆炸的可能。

也就是說,一味地追求充電功率並不是一種理性行為,既要考慮充電效率,也要在足夠安全的情況下。榮耀第一代Magic Charge採用了5V/8A的低壓高電流方案,新一代Magic Charge則是10V/4A的高壓高電流方案,想必在充電效率和安全性上都有著很大的提升,絕非為了營銷噱頭而刻意追求參數上的成功。

就手機充電器這件小事而言,諸如蘋果等止步不前的做法難免有些不合時宜,但純粹為了增加充電功率而犧牲安全性或者變相提高用戶成本,也未免有些本末倒置。在新的十字路口面前,“去繁就簡”註定是逃不過的過程。

而從榮耀、華為等品牌的成功範例來看,手機設計、研發上的“去繁就簡”可以歸結為兩個法則:

1、用最簡單的方案解決問題。榮耀Magic2的魔法全面屏公佈後,立刻在手機市場引發了炸鍋版的討論。OPPO、vivo分別採用了雙規潛望和伸縮結構,看起來很炫酷卻也無辜增加了產品成本,並且一定程度上違背了人體工程學。榮耀的答案是已經被數十億手機驗證的滑屏結構,完美解決了全面屏的疑慮。雖然在兼顧超薄機身、大尺寸屏幕的基礎上,採用滑屏結構,對榮耀也有著一定的技術挑戰,但是這樣的設計卻給用戶帶來了極簡的操作體驗。

榮耀Magic2充電頭首次曝光,40W超級快充背後是用戶體驗的考量

2、所有創新都應以用戶體驗為準則。智能手機不是放在盒子裡的收藏品,而是每天陪伴在用戶身邊的智能化工具,在操作交互上自然要尊重用戶體驗,而非增加用戶體驗的複雜度。比如不能過度增加用戶的學習成本,假如連極高頻的拍照都要花時間學習,終究會在新鮮感過後被逐漸拋棄。

結合這兩個準則再來看榮耀的40W超級快充,在選擇這個方案的時候,榮耀手機的相關團隊肯定經過深度考量,一個是華為自主研發的40W超級快充和友商們極力標榜的“充電神器”,在實際使用中並沒有明顯差距;另一個是榮耀手機想要給用戶更安全的體驗,這才是充電器的第一要義。

根據華為一貫的作風,新一代Magic Charge必然是滿足了標準化的產品,或已進行德國萊茵認證等等。但一個小小的充電器何嘗不是折射品牌精神的窗口呢,給予用戶的應該是更好的體驗,並且不以犧牲某些方面作為交換。

【消息來自於-品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