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保健品?我们真的被“忽悠”了

我们缺乏营养么?

如何选择保健品?我们真的被“忽悠”了

随着我们消费者水平不断提升和国家经济发展与生物科学的进步,市面上出现了很多保健品,国外把其叫做膳食补充剂。我们是否应该服用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离开剂量与辩证的补充都是耍流氓,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身体情况来合理判断。保健品的意义可以简单理解补充我们 平日摄入不足的营养或是针对某些疾病进行辅助治疗。那么首先就要了解下我们中国人膳食摄入情况究竟怎样?

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常规调查与统计是一个现代化社会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定期开展国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及时发布国民健康状况报告,并据此制定本国的食物生产和保健政策,以提高国民营养与健康水平。因此,作为世界上的人口最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也开展了国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首次整合了营养和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计132个调查点,包括22个大城市,22个中小城市,22个一类农村,22个三类农村和22个四类农村,具有全国代表性。

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也做了相似调查。

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个人食物摄入数据,膳食调查采取面对面询问的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营养不良情况有所下降,其实这个结果是肯定的,但也不是什么骄傲的进展,因为毕竟中国人“之前”太穷了;同时我们发现有些营养素摄入明显不足,甚至还下降。

例如:膳食纤维2002年摄入量为11.1g/d,2012年摄入量为10.8g/d

维生素A2002年为550ug/d,2012年下降到443.5ug/d

钙作为很重要的营养素我们一直没有达标,2002年为438mg/d,2012年为412mg/d,而推荐摄入量是800mg/d

维生素B1,B2也 略有下降,这个和粗粮摄入减少有关系。

并不是美国“保健品”就一定好

如何选择保健品?我们真的被“忽悠”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保健品和膳食补充剂虽然形态上相似,但是绝对不一样。

例如硒元素我们中国推荐摄入量50ug,保健皮允许添加10ug~50ug之间,而美国的补充剂一般200ug,含量较高,不适合长期服用。

维生素C,中国推荐摄入量100mg,而美国人只有60mg,但是补充剂添加量中国一般50mg~100mg,而美国补充剂500mg~1500mg,含量差别巨大,所以服用和选择需要慎重。

为什么差别会那么大,因为每个国家的法律要求是不一样的。

在美国除了要求制造商确保其产品安全性责任外,没有一个规定限制任何形式的膳食补充剂的服用量和其中营养成分的含量,这些量是由商家决定的,无须美国FDA来评价和批准;也就是说产品的安全性,配方,含量都是由厂家自己决定,反而DSHEA参与监管较多,当产品出问题的时候FDA才会出来干预;很多中国销售人员喜欢说我公司产品经过美国FDA认证,这真是信息不属实,FDA绝对不会批准,销售商不需要FDA就可以销售。

而在中国一个保健品上市,需要动物或人体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各种原料及其产品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商家也需要提交保健食品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保准。以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估报告等。

美国膳食补充剂也频频曝光,减肥产品很多偷偷加入违禁成分西布曲明;也发现产品加入威哥现象等。

所以说我国保健品审核更为严格,不过国外企业相对自律和法律更为严格,固企业很多还是可以遵循“游戏规则”的;同时西方生物科技确实很成熟,很多高品质的膳食补充剂还是可以找到的,这点也值得我们中国人去学习和研发产品。

我们如何选择和补充,这里学问很多

如何选择保健品?我们真的被“忽悠”了

补充营养补充剂的态度是当缺乏它的时候,一定要补充,这是膳食补充及最重要的一个点,如果不缺乏可以不补充,但是调理疾病需要在专业营养医师指导下合理补充,而不是随便听信某个商家或销售人员,因为他们基本不懂医学(营养医学,功能医学,中医,自然疗法)。前提是尽可能在适当调整食物下,需要,再额外补充。

在美国百分之75%的医生自己使用膳食补充剂 ;百分之80%医生推荐患者使用膳食补充剂。

膳食补充及如何生产

首先是原料供应商,采购食材或化工原料;化工合成,食物提取,微生物发酵;分离纯化,去除杂质,提高纯度;补充剂生产商在通过原料与处理,按配方混合原料,添加辅料;压片或胶囊灌装,最后成品灌装入瓶。

决定产品功效和品质关键因素:生产车间,执行标准,卫生环境,配方和含量,纯度,化学结构。

关于维生素c

如何选择保健品?我们真的被“忽悠”了

不管是天然提取的还是合成的吸收率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去药店买几块钱的维生素c和你吃一百多的基本一样。

美国有一款纯天然提取的维生素C会有柑橘类黄酮相对会增加一些抗氧化成分。

维生素c很多都是中国原料,卖到国外带买到中国,当然苏格兰quali-c 纯度也高,或是怕刺激胃可以选择去掉酸的ester-c。

如果广告说我们是天然提取的,你看下只含有维生素c,我觉得你多吃个橙子就可以了,额外补充用抗坏血酸就可以,没必要买天然提取的保健品。

关于纯度我举个例子:国内维生素c为10%纯度,而国外可以做到90%以上。

维生素E

维生素E 为脂溶性维生素有八种异构体,阿尔法效率最高,我们适宜摄入量是14毫克,而国外补充剂会提供268mg甚至更多。

铁元素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不建议额外补充,因为铁具有促氧化作用,过量铁可参与体内自由基的生成,催化过氧化氢通过Haber-weiss-Fenton反应产生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加速细胞老化;所以你看国外的男士复合维生素基本都不加铁;当然女性由于

生理期的问题,部分人需要补铁。

鱼油

鱼油降血脂和抗炎作用,这两点是被主流医学所认可的

很多公司宣称他们的鱼油可以溶解泡沫,说明血脂也可以溶解,是好鱼油,这真是无稽之谈,溶解泡沫是因为里面含有大量残留溶剂丙酮。

从化合物来说

甘油三酯(TG)是由三个脂肪酸分子连接于甘油骨架构成的,属于天然成分,为我们首选。

乙酯型(EE)是脂肪酸附着于一个乙醇分子构成的,是在催化剂的帮助下,把脂肪酸切下来,再连接在乙醇分子上。通常来说,乙酯型不是自然存在而是通过化学合成所得,可以说我们在内地通过各种渠道购买的鱼油大多数都是低纯度乙脂型鱼油。

从含量来说

只有omega3含量大于85%的鱼油才有真正意义降血脂

普通鱼油:30%omega-3 25%饱和脂肪酸 45%其他油脂及杂质

浓缩鱼油:60%omega-3 10%饱和脂肪酸 30%其他油脂及杂质

医药级鱼油:95%omega-3 0%饱和脂肪酸

维生素B1 烟其化合物有烟酸硫胺素 硝酸硫胺素 苯磷硫胺素,后者属于脂溶性 用于糖尿病并发症比较好,市面上保健品也很难买到。

我国钙摄入也明显不足,我们常吃的钙片一般为碳酸钙,优点是性价比高,缺点是容易便秘便秘;我们还会看到国外有一种叫做珊瑚钙其实结构也是碳酸钙,宣称吸收好,甚至中和酸碱体质治百病更是夸大疗效。

好一些的钙,从澳洲小牛提取叫做羟磷灰石微晶钙,还有albion氨基酸螯合钙是最好的。

辅酶q10

被称为心脏的发动机 我们常用的是泛醌(氧化形式),而泛醇(活性形式)活性更好。

叶酸:

所有人都知道计划怀孕和怀孕需要服用叶酸补充剂,但是我们服用的仍然为第一代叶酸,在营养行业被称为“假叶酸”;我们常吃的叶酸需要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帮助下才能代谢成具有活性的5-甲基四氢叶酸,中国73%人群中缺乏这种酶。

在美国,早有一大批膳食补充剂企业抛弃了第一代合成叶酸,选择了Gnosis生产的Quatrefolic(意大利开发的5-甲基四氢叶酸原料)。

而中国近两年也在开始生产,足足晚了近十年

益生菌

益生菌对肠道的健康无需质疑,很多饮品或是保健品写法不一,很多产品只写菌种例如:长双歧杆菌,没有写菌株是BL还是什么?;甚至有的产品直接双歧杆菌,连菌种都不写。益生菌产品建议至少含有300亿,要不性价比真的不大,效果也不好。

其他营养品品质概述

如何选择保健品?我们真的被“忽悠”了

1. 添加剂

同一款维生素C国内和国外可以存在相差数十种添加剂,花钱买 一个片片是吃维生素C呢还是吃添加剂呢?

2. 提取法

提取法有很多种,相对微生物发酵法较好;

3. 认证

在欧美不光是FDA和DSHEA,包括美国农业部usda有机认证,Ifos 国际鱼油认证,欧盟有机,都是相当的严格和标准化的认证。

营养补充剂本身想医生开药一样,是一种工具,结果在老百姓眼里是爱恨交加,也希望中国营养师队伍和医疗水平能够提升,给消费者带来正确的健康指导,而不是以药养医和“养生专家”遍地都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