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保健品?我們真的被“忽悠”了

我們缺乏營養麼?

如何選擇保健品?我們真的被“忽悠”了

隨著我們消費者水平不斷提升和國家經濟發展與生物科學的進步,市面上出現了很多保健品,國外把其叫做膳食補充劑。我們是否應該服用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離開劑量與辯證的補充都是耍流氓,所以我們要根據自己身體情況來合理判斷。保健品的意義可以簡單理解補充我們 平日攝入不足的營養或是針對某些疾病進行輔助治療。那麼首先就要了解下我們中國人膳食攝入情況究竟怎樣?

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的常規調查與統計是一個現代化社會與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定期開展國民膳食、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及時發佈國民健康狀況報告,並據此制定本國的食物生產和保健政策,以提高國民營養與健康水平。因此,作為世界上的人口最多和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期,也開展了國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

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與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

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首次整合了營養和慢性病流行病學調查,採取多階段分層整群隨機抽樣的方法,共計132個調查點,包括22個大城市,22箇中小城市,22個一類農村,22個三類農村和22個四類農村,具有全國代表性。

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也做了相似調查。

採用連續3天24小時膳食回顧法收集個人食物攝入數據,膳食調查採取面對面詢問的方式。

調查結果顯示營養不良情況有所下降,其實這個結果是肯定的,但也不是什麼驕傲的進展,因為畢竟中國人“之前”太窮了;同時我們發現有些營養素攝入明顯不足,甚至還下降。

例如:膳食纖維2002年攝入量為11.1g/d,2012年攝入量為10.8g/d

維生素A2002年為550ug/d,2012年下降到443.5ug/d

鈣作為很重要的營養素我們一直沒有達標,2002年為438mg/d,2012年為412mg/d,而推薦攝入量是800mg/d

維生素B1,B2也 略有下降,這個和粗糧攝入減少有關係。

並不是美國“保健品”就一定好

如何選擇保健品?我們真的被“忽悠”了

首先我們要知道保健品和膳食補充劑雖然形態上相似,但是絕對不一樣。

例如硒元素我們中國推薦攝入量50ug,保健皮允許添加10ug~50ug之間,而美國的補充劑一般200ug,含量較高,不適合長期服用。

維生素C,中國推薦攝入量100mg,而美國人只有60mg,但是補充劑添加量中國一般50mg~100mg,而美國補充劑500mg~1500mg,含量差別巨大,所以服用和選擇需要慎重。

為什麼差別會那麼大,因為每個國家的法律要求是不一樣的。

在美國除了要求製造商確保其產品安全性責任外,沒有一個規定限制任何形式的膳食補充劑的服用量和其中營養成分的含量,這些量是由商家決定的,無須美國FDA來評價和批准;也就是說產品的安全性,配方,含量都是由廠家自己決定,反而DSHEA參與監管較多,當產品出問題的時候FDA才會出來干預;很多中國銷售人員喜歡說我公司產品經過美國FDA認證,這真是信息不屬實,FDA絕對不會批准,銷售商不需要FDA就可以銷售。

而在中國一個保健品上市,需要動物或人體功能試驗,證明其具有明確,穩定的保健作用,各種原料及其產品必須符合食品衛生要求,商家也需要提交保健食品配方,生產工藝及質量保準。以及毒理學安全性評估報告等。

美國膳食補充劑也頻頻曝光,減肥產品很多偷偷加入違禁成分西布曲明;也發現產品加入威哥現象等。

所以說我國保健品審核更為嚴格,不過國外企業相對自律和法律更為嚴格,固企業很多還是可以遵循“遊戲規則”的;同時西方生物科技確實很成熟,很多高品質的膳食補充劑還是可以找到的,這點也值得我們中國人去學習和研發產品。

我們如何選擇和補充,這裡學問很多

如何選擇保健品?我們真的被“忽悠”了

補充營養補充劑的態度是當缺乏它的時候,一定要補充,這是膳食補充及最重要的一個點,如果不缺乏可以不補充,但是調理疾病需要在專業營養醫師指導下合理補充,而不是隨便聽信某個商家或銷售人員,因為他們基本不懂醫學(營養醫學,功能醫學,中醫,自然療法)。前提是儘可能在適當調整食物下,需要,再額外補充。

在美國百分之75%的醫生自己使用膳食補充劑 ;百分之80%醫生推薦患者使用膳食補充劑。

膳食補充及如何生產

首先是原料供應商,採購食材或化工原料;化工合成,食物提取,微生物發酵;分離純化,去除雜質,提高純度;補充劑生產商在通過原料與處理,按配方混合原料,添加輔料;壓片或膠囊灌裝,最後成品灌裝入瓶。

決定產品功效和品質關鍵因素:生產車間,執行標準,衛生環境,配方和含量,純度,化學結構。

關於維生素c

如何選擇保健品?我們真的被“忽悠”了

不管是天然提取的還是合成的吸收率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去藥店買幾塊錢的維生素c和你吃一百多的基本一樣。

美國有一款純天然提取的維生素C會有柑橘類黃酮相對會增加一些抗氧化成分。

維生素c很多都是中國原料,賣到國外帶買到中國,當然蘇格蘭quali-c 純度也高,或是怕刺激胃可以選擇去掉酸的ester-c。

如果廣告說我們是天然提取的,你看下只含有維生素c,我覺得你多吃個橙子就可以了,額外補充用抗壞血酸就可以,沒必要買天然提取的保健品。

關於純度我舉個例子:國內維生素c為10%純度,而國外可以做到90%以上。

維生素E

維生素E 為脂溶性維生素有八種異構體,阿爾法效率最高,我們適宜攝入量是14毫克,而國外補充劑會提供268mg甚至更多。

鐵元素是可以循環利用的不建議額外補充,因為鐵具有促氧化作用,過量鐵可參與體內自由基的生成,催化過氧化氫通過Haber-weiss-Fenton反應產生羥自由基和超氧陰離子,加速細胞老化;所以你看國外的男士複合維生素基本都不加鐵;當然女性由於

生理期的問題,部分人需要補鐵。

魚油

魚油降血脂和抗炎作用,這兩點是被主流醫學所認可的

很多公司宣稱他們的魚油可以溶解泡沫,說明血脂也可以溶解,是好魚油,這真是無稽之談,溶解泡沫是因為裡面含有大量殘留溶劑丙酮。

從化合物來說

甘油三酯(TG)是由三個脂肪酸分子連接於甘油骨架構成的,屬於天然成分,為我們首選。

乙酯型(EE)是脂肪酸附著於一個乙醇分子構成的,是在催化劑的幫助下,把脂肪酸切下來,再連接在乙醇分子上。通常來說,乙酯型不是自然存在而是通過化學合成所得,可以說我們在內地通過各種渠道購買的魚油大多數都是低純度乙脂型魚油。

從含量來說

只有omega3含量大於85%的魚油才有真正意義降血脂

普通魚油:30%omega-3 25%飽和脂肪酸 45%其他油脂及雜質

濃縮魚油:60%omega-3 10%飽和脂肪酸 30%其他油脂及雜質

醫藥級魚油:95%omega-3 0%飽和脂肪酸

維生素B1 煙其化合物有煙酸硫胺素 硝酸硫胺素 苯磷硫胺素,後者屬於脂溶性 用於糖尿病併發症比較好,市面上保健品也很難買到。

我國鈣攝入也明顯不足,我們常吃的鈣片一般為碳酸鈣,優點是性價比高,缺點是容易便秘便秘;我們還會看到國外有一種叫做珊瑚鈣其實結構也是碳酸鈣,宣稱吸收好,甚至中和酸鹼體質治百病更是誇大療效。

好一些的鈣,從澳洲小牛提取叫做羥磷灰石微晶鈣,還有albion氨基酸螯合鈣是最好的。

輔酶q10

被稱為心臟的發動機 我們常用的是泛醌(氧化形式),而泛醇(活性形式)活性更好。

葉酸:

所有人都知道計劃懷孕和懷孕需要服用葉酸補充劑,但是我們服用的仍然為第一代葉酸,在營養行業被稱為“假葉酸”;我們常吃的葉酸需要在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MTHFR)幫助下才能代謝成具有活性的5-甲基四氫葉酸,中國73%人群中缺乏這種酶。

在美國,早有一大批膳食補充劑企業拋棄了第一代合成葉酸,選擇了Gnosis生產的Quatrefolic(意大利開發的5-甲基四氫葉酸原料)。

而中國近兩年也在開始生產,足足晚了近十年

益生菌

益生菌對腸道的健康無需質疑,很多飲品或是保健品寫法不一,很多產品只寫菌種例如:長雙歧桿菌,沒有寫菌株是BL還是什麼?;甚至有的產品直接雙歧桿菌,連菌種都不寫。益生菌產品建議至少含有300億,要不性價比真的不大,效果也不好。

其他營養品品質概述

如何選擇保健品?我們真的被“忽悠”了

1. 添加劑

同一款維生素C國內和國外可以存在相差數十種添加劑,花錢買 一個片片是吃維生素C呢還是吃添加劑呢?

2. 提取法

提取法有很多種,相對微生物發酵法較好;

3. 認證

在歐美不光是FDA和DSHEA,包括美國農業部usda有機認證,Ifos 國際魚油認證,歐盟有機,都是相當的嚴格和標準化的認證。

營養補充劑本身想醫生開藥一樣,是一種工具,結果在老百姓眼裡是愛恨交加,也希望中國營養師隊伍和醫療水平能夠提升,給消費者帶來正確的健康指導,而不是以藥養醫和“養生專家”遍地都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