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昨天忽然爆出消息,南城的一家老店,虎坊桥的“京天红酒家”1月8日要关门,谁也没想到,一个饭馆关门的消息很快席卷自媒体和北京主流媒体,并且在朋友圈刷屏,一片“我还没吃过”的惋惜之声。京城吃货们都知道,这遗憾说的是,京天红的炸糕,北京数得上的小吃,这下又少了一个。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今天一早买炸糕的长队。(张向阳摄)

我本打算今天一早赶去买炸糕,无奈被流感击中,实在有心无力,于是托朋友老张去买。早上8点多,老张赶到湖广会馆旁边的京天红的时候,简直惊住了。平时这里人多的时候排四五十人,天气不好的时候二三十人,今天这黑压压的一群人,足足有上百人,而且是站在零下5度的四级寒风中。这是什么劲头?北京人的吃货属性再一次被深刻验证。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由于京天红的规矩是限购10个,听说有些人全家出动,买回去几十个囤着慢慢吃。有人喜欢刚出锅的酥脆香甜,有人喜欢放凉了之后的甜糯滋味。不过今天要想吃上这口炸糕没俩仨小时是不可能的,老张还没有为炸糕放弃上班的勇气,也断了我吃炸糕的念想。吃不上就越发地馋,只好对着照片默默垂涎,除了炸糕之外还有烤馒头、炸咯吱,包子、排叉……听好些朋友推荐过,大多是老南城,然而居然就这样错过了。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诱人的炸糕。(张向阳摄)

晚报的“硕爷”昨天就跑去京天红了,他记录了一段很经典的对话,一位老爷子排队40分钟买了5个炸糕,拎着袋子走到路边就开始吃,没一会5个全下肚了,京天红酒家的韩经理怕老爷子噎着,问:“您怎么一口气儿吃这么多啊?”“你不懂,我们吃的不仅是炸糕,这……也是一种情怀。”

如今,北京人就剩下情怀了。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实际上,京天红并不算老,也绝不是什么老字号,只是一家开了20多年的平民饭馆,因为外卖窗口的小吃而走红京城也就是近十几年间的事情,然而,十几年足以留下一代人的记忆,因为,南城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留住的了,幸好还有这个炸糕,是小时候吃惯的味道。湖广会馆这一带,是老宣南的中心区域,曾经有着多么辉煌的市井文化,多么丰富的各色小吃,如今都已经逐渐湮没在时光中了。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告别“徐记”的那一天。(马毅摄)

如今北京供应相当丰富,其实已经很少有排队买东西的机会了,但是我清楚的记得,半年前的盛夏季节,我也排过一次这样的长队,那是白塔寺边安平巷的“徐记烧饼”关门的时候,也是一大长队排满了整个胡同,骄阳下大家一站就是两三个钟头,大家似乎以一种这样的仪式来告别,告别这家被誉为拥有“北京最好吃的豆面丸子汤和各式烧饼”的小铺子。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徐家人告别老街坊。(马毅摄)

“徐记烧饼”也不过30年,只是一家寻常的胡同烧饼铺兼早点摊,却滋润了那几条胡同里老百姓的肠胃,上班上学前顺道买俩糖火烧,来碗热气腾腾的丸子汤,听老街坊唠几句家常,似乎一天都是温暖的。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告别“秋云萍”。(张硕摄)

今年送走的还有西四路口的“秋云萍快餐”,经营29年后因征地关张,关门那一天也是顾客云集,它只不过是一家很小的甚至可以说“迷你”的饭馆,几位大姐经营物美价廉的盖饭。虽然只有6张桌子,却每天中午排大长队,一份丸子、泥肠、扣肉、红烧肉盖饭,不过15元,更难得是家常的味道,这样的盖饭现如今在北京可是难找了,它是附近的上班族、学生,包括的哥们午饭的最佳选择,它在的时候已经成了一个习惯,没觉得多好,它走了却是如此想念。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西四包子铺。

当然,今年也有回来的,比如引发了不小争议的“西四包子铺”,原来西四路口的一个老铺子“二友居”关了10多年之后,据说在顺天府超市的美食城重张,引发北京人怀旧狂潮。那次京范儿是真真儿的去排了一次队,排了一个钟头买了半斤包子,肉多油大,还是挺好吃的。包子铺9点开始卖,7点多就有不少老人坐在黑暗的店里排队等候,一问,好些都是曾经住在西四附近的,几代人都是吃过他家的包子,如今已经拆迁搬到全城各处,越搬越远,还想回来尝尝老味道。

为什么后来会引发很大争议呢?因为有人说就是过去的味道,包括那个丑丑的似乎没发好面的包子皮,有的说根本就不是原来的包子,差远了。后来据说老板出来澄清,他们并不是以前的二友居,只是从以前的老伙计那里学到了他家做包子的技术。即使如此,这家新开的“西四包子铺”仍旧火到不行,大批的老顾客蜂拥而来,这可真是奔“情怀”来的。

关于北京人的这种“吃货属性”,其实好些人(主要是外地朋友 )不理解,曾经有人给我留言说“北京人就这点出息,为了个烧饼至于吗?”我回答:“还真的至于!”其实,这真的不是一个烧饼一个包子,或是一个炸糕的事儿,说情怀已经有点俗了,应该说是我们对往日只留下味蕾的记忆了,因为曾经住过的老胡同没有了,老邻居风流云散了,发小玩伴都也大多找不见了,甚至曾经上过的小学中学也已经消失或者合并了,这些年北京变化如此之大,一切似乎都被时代的车轮碾压而过。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西来顺的早点。

北京人不会去惜别仿膳的搬迁,也不会去凭吊大酒楼的倒闭,因为那些和老百姓的生活没啥关系,但我们却会怀念身边的一个早点铺,一个小吃窗口,因为它们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实际上,北京人现在要想在家门口找个好点的早点店已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了。例如我住的西单一带,曾经的路边早点小店如今改成了漂亮的咖啡馆,想吃碗豆腐脑要打车到2公里外的西来顺,每次去也是排长队。北京的早饭不能说多么精致,就是豆腐脑、油饼、烧饼、包子、面茶、豆汁、丸子汤、羊杂汤之类,经常被外地朋友评论说“简直不能入口”,但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北京胃就吃这些顺口,没毛病,可就这个竟也慢慢成了一种奢望。

今早寒风中上百人排队买京天红炸糕 北京人为了个炸糕至于吗?

这样温暖的胡同风景已成过往。

食物的味道其实就是乡愁的味道,一个烧饼,一个炸糕里藏着我们童年的记忆,青春的感怀,父母在门口的嘱咐唠叨, 街坊邻居相处的温暖……这便是人间烟火气,是普通人的生活,是每天要过的寻常日子。

外地的朋友们每到春节就急着回乡,而北京人是没有故乡可回的人,是身在故乡却满身乡愁的人。因为一口炸糕没有吃到,引发了如此的伤感,确实也是太没出息了。

就此打住吧。等着我们喜欢的烧饼、包子、炸糕归来!

说明 : “京味儿”是北京晚报首席记者张鹏的头条号专栏,全部为原创文章,内容以名人专访、北京故事、人物特写为主。如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微信号zp5357976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