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打通化解信访积案最后一公里

“住在永嘉路的李先生又来了。”听到这个消息,徐汇区信访办工作人员凌文芳皱起了眉头。

老李是一位老信访户。事情起于2016年,他家阳台雨篷被作为违章搭建拆除,老李抓住问题不放的原因是隔壁家的雨篷为何不拆?

徐汇区城管执法局给老李的答复是,隔壁家的雨篷属于合法建筑,于是对李先生的投诉不予受理。

这一下李先生不买账了,先后通过信访复查、重复信访等形式来访多达30余次,并提出城管执法局不作为,要求严肃处理。

一边不能拆除,另一边又不依不挠,这件案子就变成了一桩积案。

放在过去,这样的“老上访户”一直是让人头疼的问题,但这一次,徐汇区信访办似乎成竹在胸,因为根据新建立的信访分类分级分责的规定,打通了化解信访积案的最后一公里。

“合理分类是信访案件得以妥善处理的第一步,徐汇公证处首先根据信访案件所属职能部门对案件进行分派,部门再根据案件类型将责任落实到最基层。”凌文芳说。

按照规定,案件还是交由徐汇区城管执法局转办,但这一次要求责任部门必须建立《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诉求清单》,清单中罗列了上访人可能使用的各种信访行为,包括举报违法、不服行政决定、举报部门违规、信息公开等。同时还明确了每种信访行为的处理方式,对于不服行政决定的,将告知信访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对于举报违规的,则将信访投诉分派至下属各部门,将反映事项导入行政执法程序。

由于李先生家住永嘉路,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徐汇区城管执法局天平中队郭队长的肩上,与此同时,李先生也接到了《分类处理告知书》,里面附有郭队长的联系方式。

这一天,郭队长带队对被投诉住户进行检查的当天,也让李先生一起参加。

执法过程中,李先生终于明白邻居家的雨篷为何不是违章建筑,并对城管执法局的执法表示满意。自那以后,徐汇区信访办里就不见了李先生的身影。

“处理信访并不是信访办一家的工作,面对老百姓的来访,徐汇信访办将职责沉到职能部门最基层,将所有基层力量纳入信访处理这一盘大棋中来,同时我们也建立百姓与基层的沟通渠道,信访处理过程看得见、听得着,只有获取了老百姓的信任,信访矛盾才能成功化解。”徐汇区信访办主任陈永坚告诉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