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信访,该出手时就出手

2019-04-12 20:55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冯楠

人民调解+信访,该出手时就出手

手推车刹车失灵侧翻,导致工作中的保洁员右膝关节损伤。伤筋动骨一百天,除了医药费,期间的误工费,村委到底该不该出?

日前,区信访调解工作室遇到了一位村保洁员的上门“告状”。调解员陆银龙了解发现,这其实是一起权责清晰的工伤赔偿,理应无需动用信访。但村委却拿出了一份由双方签署的保洁协议,其中一条是保洁员如在工作中发生安全事故,责任自负。“这是‘霸王条款’啊。”陆银龙一针见血。通过调解协商,该保洁员如愿拿到了2个月的误工费。

去年7月,区司法局和区信访局全力推行访调对接,正式成立信访调解工作室并组建人民调解法律专家库,引导信访群众选择人民调解解决信访矛盾。据统计,2018年全区共受理矛盾纠纷7644起,调处成功7554起,成功率为98.82%,排查化解涉访矛盾纠纷816起,化解信访积案30余起。区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也被司法部表彰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大多数信访群众还是讲道理的。”陆银龙坦言,从他30余年的基层调解工作经历来看,不少老百姓遇到事想解决,一来不知道哪个部门来管,二来也不知道上哪去找。所以信访成了大家相对熟悉,又相对直接的方式。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形势变化,社会矛盾纠纷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也向当前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柔克刚,面对信访,人民调解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递一杯茶,道一声请坐,距离就拉近了,信任感就来了。”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民调解员多熟悉村情民风,经验丰富,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更懂得老百姓的心理,老百姓也更愿意畅所欲言。

记者了解到,不少信访其实够不上信访,有的完全可以通过人民调解、司法途径等常规渠道解决,只需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法律咨询;有的看似“无理取闹”的老信访,更多的其实是一种情绪的宣泄,需要有人认真倾听疏导;有的则确实存在有人“吃亏”或受到损害的问题,就要在合情合理的范围内给予及时解决。而通过这样的调解前置,分诊施治,不仅党委政府的信访压力减轻了,老百姓的积怨也得了有效疏解。

不久前,有位农户气冲冲地跑来,反映他家的一块晒谷地被村里“侵占”,硬化做了停车场。调解员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到了当地村委,调出了这块地当年的分配归属情况,并最终确认这块地作为田基地,使用权确为该农户所有。经由调解,当地村委当场支付了补偿款。

当然,人民调解介入信访,也有自己的规矩和界限。据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调解的起点是双方的自主自愿,不能强迫。调解也不是无所不至,有其适用的范围,目前主要涵盖婚姻家庭、劳动、拆迁、租赁、伤残死亡赔偿、拖欠工程款、宅基地、物业等领域。而随着区人民调解省级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推进,人民调解+信访的矛盾化解模式也正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