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民国那些故事

读民国那些故事

最近在读一些关于民国那些人的故事,林徽因、徐志摩、陆小曼、金岳霖、冰心、李健吾、胡适、沈从文等等,每一个人物的故事背后让我看到的,不是作家、建筑师、哲学家……,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那样的一个动荡的年代,他们面对父母的包办婚姻、面对爱情的纠葛,面对人生选择时候那种看似自由放荡,却又包含无奈的叹息。

曾经和朋友谈起这些故事,感慨万千。朋友说,这些毕竟都是名人的故事,不适合普通人的生活。我有一点承认,在那个年代,他们都是中国顶层社会的文化学者,如果没有出色的才华学识、不错的家庭背景,谁能够出国留学并且在文化名流中拥有一席之地呢?

但是,从另个层面来说,都不过是活生生的人,都是普通的有自己的思想的人。也要面对爱情、婚姻、事业诸多的人生抉择。其实,这些和普通人无异,他们也要经历战争时期的生活困苦,甚至需要为生计奔波。这些只是普通人生活的折射,或者说是普通文人生活的折射。

有时候我以为,这些人一定比普通人更加有智慧,有思想和见地,在面对爱情,事业,家庭等等生活中的一切的时候,会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只是阅读过他们的故事后,却发现他们面对生活的抉择,也会被蒙蔽双眼。

如果说,在读到的这些民国的故事中,我最喜欢谁,我说不清。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林徽因是一个美丽和才华兼具的女子,她心直口快,口齿伶俐。对爱情绝对不会让自己失去理智,面对徐志摩的浪漫和多情,她最终宁愿选择梁思成的沉稳踏实。

而徐志摩一生浪漫,放荡不羁。上学的时候曾经读他的诗歌,曾以为是中年的男子,后来看到他的生平才知道是年轻的诗人,有着诗人的浪漫情怀。这样的一个诗人在鲁迅看来却是矫揉造作。失恋的时候写的诗歌都要各大报社投稿,告诉全天下人。

陆小曼,有才情与美貌,善交际的上流社会的大小姐,早年家庭的优越最终人生却落寞收场,她染上毒品,穿梭在各种交际场所,花钱从来不知道节制。

沈从文,尽管凭借小说《边城》大放异彩,但是爱情是否幸福呢?他和张兆和的结合是否是一种幸福呢?沈执意去爱,张执意的不爱。最终即使在多人的撮合下结婚,张兆和也许一生也并未理解沈从文。

冰心,如果说爱情,我倒羡慕她起来,他的爱情爱情里没有太多的绯闻,没有太多的感情的纠葛,尽管很多人说冰心不是美丽的女人,也许是的。只是美貌带来的不一定是好处,一个人,一生情足矣。林徽因和陆小曼美貌和才情都有,身边无数的男人围绕,却总是深陷感情的纠葛。最终也许他们为众人皆知,更多是因为那段感情的纠葛。

卞之琳,他是徐志摩的学生,最知名的他的诗《断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所有人都说他写的诗很美,但是他最爱的人张充合却并不觉得。这便是爱情的魔力吧,我若爱你,哪里都好。我若不爱,全世界都说好,我也并不觉得。卞之琳这一等就是二十年,值得吗?换来的却是爱人婚礼的消息。

……

民国的人物故事太多太多,每一个故事都是现世生活的缩影。圆满的实在太少,大多曲折而悲凉。

民国的故事距离我们很近,就是我们姥姥姥爷那代人的故事,尽管那些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转而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是其中的人物和他们之间故事,却一直流传了下来。每读到一个人物,便唏嘘感慨,有时候会被他们的豪情、他们的执着打动。有时候也感叹人生的无偿,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有时候会为他们的爱情纠结,为什么结局会如此的悲凉。

也许这是上天的安排,尽管他们是那个时代最上流的文化学者,依然会被困顿于生活、爱情、事业。更何况普通人呢?

关于婚姻与爱情,我喜欢讲一个故事。一个女子的尸体全身赤裸的暴露在沙滩上,一个年轻的男人走过,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女子盖上。另一个男人走过,把女子埋了。佛陀说,那便是你的前世,你若得不到那心爱的人,你就是那脱下衣服的男子,你若与她喜结连理,你便是那埋了她的人。只是,当遇到心上的人时候,谁又能相信自己是第一个男子呢。

我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是否一切都有定数。假如婚姻果真是如故事中的安排,那么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是不是都是如此呢?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从我看到的民国故事里,每个人物的性格让他们在生活中做出不同的选择。但是,什么又决定性格呢?

即使你读再多的书,看过再多的人物故事,总是有一些东西你无法改变。有时候,你甚至会如同书中的人物一样,犯同样的错误。而这种错误,我们甚至是明知故犯。我说不好这究竟到底是为什么。而我讲那个故事,便是我能找到的唯一的愿意接受的答案。

看他们的故事,走自己的路,这便是看他们故事的目的吧。即使看了也并不一定能改变什么?但至少努力去改变了,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