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历史:在朋友圈里疯狂的保健品

重复的历史:在朋友圈里疯狂的保健品

这是一篇2017年的“旧闻”,但历史似乎总在重演。

重复的历史:在朋友圈里疯狂的保健品
重复的历史:在朋友圈里疯狂的保健品重复的历史:在朋友圈里疯狂的保健品

“我妈在三甲医院工作了半辈子,突然开始卖保健品了。”最近一次聊天,林可向记者诉说着半年来的烦恼,“不仅自己吃,逼着家人吃,现在还到处宣传,鼓动医院里的大夫也跟着一起吃”。

从2016年11月起,林可的母亲在朋友的推荐下,疯狂迷恋上一种名叫“灵芝菌丝粉”的冲剂类保健品。见面逼,电话催,自己喝,动员全家喝,在朋友圈刷屏,最近索性“拉帮结派”,一到周末坐着火车到几百公里外参加“灵芝菌丝粉”销售培训班……

重复的历史:在朋友圈里疯狂的保健品

“灵芝菌丝粉”销售培训现场,讲课者竭力向台下听课者兜售产品销售技巧。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1

“半个医生”自信“病好了”

重复的历史:在朋友圈里疯狂的保健品

2017年2月,大年二十九,林瑜把车停在高速路出口,一边等着从外地回来的女儿林可,一边头也不抬地看着手机。“灵芝”微信群里几个活跃的群友正在热烈地讨论着,林瑜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和大家交流的机会。

出门前,林瑜接到女儿的电话说“发烧了”。看到女儿,林瑜把手里的保温杯递上去,让林可喝下。

女儿警惕地看了一眼杯里浑浊的液体。林瑜索性拧开杯盖,递到女儿嘴边,“快喝,还是热的”。

杯子里不是退烧药,而是一款名为“灵芝菌丝粉”的冲剂类保健品。“这就是治发烧的,喝了就好了。我是你妈,能害你吗?”

林可拧住杯盖,无声抗拒。

一边开车,林瑜再一次用“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描述起这个“能治百病”的保健品。

春节前的这个晚上,林瑜心情并不好。这半年来,因为她深信不疑的这款保健品,母女俩的争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林瑜终于放下了手机。这两天在微信群里跳出来的诸多信息里,“解放军301部队总医院正式启动亚健康门诊,营养保健品正式登陆医院处方手册”的新闻让她印象深刻。“灵芝给我身体带来的改变是点点滴滴的,特别神奇。”林瑜家的卧室里放着20多箱同一品牌的保健品,有她自己吃的,她给家人买的,也有卖给朋友的。

林瑜在一家三甲医院工作了十几年,虽不是学医出身,但对医疗行业里的门门道道很精通,在朋友圈子里常被当作是“半个医生”。2016年11月,朋友向她推荐了这款名为“灵芝菌丝粉”的保健品。据林瑜说,从开始服用到现在,伴随她多年的手关节痛、头痛、失眠陆陆续续好了。“你跟我说科学,但是科学没能治好我的病,它治好了。过去我一直有糜烂性胃炎、胃溃疡,完全不能吃凉的,喝灵芝6个月,我的胃好了。”

“你查了吗?”

“那没有,但我自己的感觉不会骗人啊。”想了想,林瑜又说,“我们那个微信群里每天那么多病例分享,他们都好了,我一定也好了。”

让林瑜自信的不仅是自己的亲身体会,最让她骄傲的是“这个产品有‘小蓝帽’,和市面上那些假的保健品不一样”。

林瑜口中的“小蓝帽”是指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获批产品外包装标注“国食健字”字样,天蓝色,呈帽形。在保健食品领域,“小蓝帽”是唯一的通行证,象征着产品质量过硬。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在保健食品数据库中的确能够查到这款“灵芝菌丝粉”的相关信息。

“我从来不做不靠谱的事。”当初在第一判断上,林瑜比较谨慎。之前她陆续吃过不少保健品,钱花了大把,但效果寥寥。这一次,没有任何蛛丝马迹让人生疑,林瑜相信了。

“总觉得不放心,会不会有依赖性?”林可的担心,不敢在母亲面前表露。但2017年5月,林瑜一次出差去成都,忘了带保健品,没有像平时一天喝两次,竟毫无征兆地胃痛、发烧,整整咳了十几天,夜夜难眠。“那一次把我和我爸吓坏了。”林可说,从那之后,家人让林瑜开始吃止咳片和消炎药,林瑜自己把“灵芝菌丝粉”从一天喝两次,改为一天喝三次。

半个月后,林瑜病好了。“我妈说,那是灵芝发挥了作用。止咳片、消炎药、灵芝粉哪个都没停,我确实跟她辩不清,究竟是哪个起了作用。”林可感到无奈。

2

神乎其神的“瞑眩反应”

“药食同源”“效果神奇”“能治百病”是林瑜接受采访时形容这款灵芝保健品的高频词。

“也就是说这款保健品是可以治病的,是吗?”

“当然。”林瑜语气非常肯定,“我微信发你几篇文章,你学习一下。”

“即便有‘小蓝帽’,保健食品现在被划到食品分类中,食品是不能治病的。”

“国家的很多东西太照本宣科。其实药和食是没有明确界限的,这是中医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林瑜很坚定。

“我妈笃定它是个好东西,她自己吃了之后,几乎所有的家人,都被逼着吃。”林可反复看着产品的包装,生产厂家、产地、生产日期、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号一应俱全,不是三无产品,而配料成分写着“灵芝菌丝粉、黄豆粉、蔗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硫酸镁”,她又看不懂。“我找不到充分的证据说服她,只能躲着自己不吃。”

通过微信和朋友圈学习灵芝的知识,把“好东西”再给家人服用,成了林瑜上半年的头等大事。她终日拿着手机,不想错过群友们分享的任何一条关于灵芝的“健康知识”。

“最近感觉有点上火,浑身不舒服。”丈夫吃了一段时间,实在忍不住说道。林瑜耐心告诉丈夫,这是正常的“瞑眩反应”。这个词,她是从微信群里学来的。

在百度词条上,“瞑眩反应”的解释是,人的体质或身体机能由不好转好,或人体在排出毒素时身体的反应,又称排毒反应或者调整反应。词条里面还备注着一句话:“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对于这个词,北京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李博表示,自己“没有听说过”。同时,李博指出,很多人感觉身体疲惫,处于亚健康状态,改善的唯一方法是正常饮食和保持运动,服用灵芝粉、孢子粉等保健品容易引起上火、消化不良等胃肠道问题。林瑜丈夫出现的或是此类症状。

也有专家反复强调,目前对灵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方面,缺乏对其毒副作用的研究。

3

都是“上线”教的

重复的历史:在朋友圈里疯狂的保健品

渐渐地,林瑜在微信群里从学习者、围观者变成和大家热烈交流讨论的积极分子。她在朋友圈里发帖称:“我的父母、婆婆都在吃,我是实践过了才敢推荐给你!跟我来,谁喝谁知道。”有人在下面回复:“然而并没有用。”林瑜没有理会,念叨着“这是他和灵芝没有缘分”。

2017年1月6日,林瑜发了一条朋友圈:“今天起,我与灵芝为伍了!”随后,林瑜创建了自己的灵芝微信群。

50多个群友,都是她的家人、朋友、同事,她把大家拉进一个群,分享“灵芝菌丝粉”治愈各类疾病的功效。几个月来,入群的人越来越多,最后固定下90多人。

这些专业的操作方式,都是“上线”何莉莉教给林瑜的。

林瑜平时工作很忙,她本只想自己服用、家人服用,但何莉莉告诉她,如果成为会员,福利会很多,今后自己吃,就不用花钱了。但前提是,要把产品推荐给更多的人。直销、微信销售,是会员通常采用的方法。“而且收益很快,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就把事情做了。”林瑜觉得何莉莉的话不无道理。

每天早晨,林瑜学着在其他微信群里看到的方式,在群里发“亲爱的家人们早上好,记得吃灵芝菌丝早餐哦”。通常消息很长,会附一段心灵鸡汤或是中医知识。一天当中,林瑜在其他的“灵芝群”里看到什么信息,都会转发到她的微信群中。

起初,林瑜并不擅长回答群友的询问。每当这时,在群里“卧底”的何莉莉和几个同事会马上出现,详细解答,一唱一和非常热闹。

有不了解情况的人,会在群里公然问“这是什么群”,也有人发过“不要相信这些保健品,都是给人洗脑的”。作为群主,林瑜会马上把这些人移除出群。“这是灵芝的分享群,不相信的说明没有缘分。”

“你说的这款产品,和灵芝有什么关系?”记者问。

林瑜立刻向记者介绍,灵芝共有灵芝子实体、灵芝孢子粉和灵芝菌丝体3种形态,前两者有效成分不足1%和3%,而作为灵芝胚芽的灵芝菌丝体,有效成分高达15%。就在接受采访前一天,林瑜又在自己的微信群里分享了一篇关于灵芝治病的文章——《宫颈癌治好,癌细胞消失》。点开文章,内容是一名患者自诉通过服用灵芝菌丝粉,宫颈癌如何慢慢好转的详细过程。

“真是神奇。”林瑜害怕自己哪天也得了大病,再吃灵芝会来不及。“我比他们都幸运,我遇到得早。”

而事实上,记者调查发现,灵芝在《本草纲目》中属一味中药,从古至今人们说的灵芝,指的是灵芝本身,而从来不是指灵芝孢子粉或灵芝菌粉。具有法律效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也仅仅承认赤芝和紫芝的干燥子实体为中药材,灵芝孢子粉和灵芝菌丝粉不在其列。

很多专家也对此数次明确表态称,商家所谓的灵芝抗癌保健品,没有大量可靠的临床试验数据,厂家通过堆积大量患者看不懂的数据混淆视听。“类似灵芝孢子粉大肆宣扬其功效,明显含有大量的商业目的。”李博说。

重复的历史:在朋友圈里疯狂的保健品

4

把没有的事说成有

2017年春节,一个事件的发生,把林瑜的微信群推到了线下。“鑫蕊是我们医院血液科的小病号,白血病,5岁,家里困难,我就发动大家为他筹款。”林瑜说,群友捐款很快有了800元。按照最初的计划,林瑜买了两提保健品,亲自送到病房去。

“我跟他妈妈说过,我不知道这个产品对孩子有多大作用,也不敢说给孩子治病,但是我敢保证,绝对没有副作用。”虽然病例看了很多,但这是林瑜第一次把产品带给病人吃,而且对象是个5岁的孩子。

如果不是何莉莉在群里发过相似的病例分享,林瑜也不会想到把产品拿给鑫蕊。在病房里,林瑜把产品递给鑫蕊的妈妈,告诉她服用的方法,并加了微信,拉她进群。

“捐款是我们策划的一种方式。捐了款的人,都会开始关注鑫蕊的病情。这也是一个检测,如果病情好转了,捐款的人就会相信产品的神奇效果了。”对于这层想法,林瑜没有点破。

鑫蕊的主治医师并不同意让鑫蕊在化疗期间服用灵芝粉,鑫蕊妈妈也就遵了医嘱,但第四次化疗之后,鑫蕊像往常一样出现了感冒、发烧的症状,这让她感到十分心疼。绝境之中,她又想起林瑜送来的保健品,最近几天在微信群里读到的大量病例分享也在慢慢撬动着她的心。

“试一试,总不会有坏处吧?”鑫蕊妈妈最后还是动心了。从那以后,她成了林瑜的客户和朋友,一直让鑫蕊服用灵芝粉,甚至达到了一天三次的剂量。按照林瑜的说法,成年人一天两次能保健,而一天三次才能治病。

“但包装上明确写着,少年儿童不适宜服用。”记者问道。

“这个无所谓,国家规定‘小蓝帽’必须这么写,其实毫无来由。”林瑜并不担心。面对这些信息,鑫蕊妈妈则选择性地过滤,只吞吞吐吐地说道:“好像是写了,但应该没事儿吧。”

李博说,小儿正在生长发育阶段,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还未健全完善,不宜进补。有21万粉丝的微博知名大V东大夫、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道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张晓东表示,家长不应给孩子服用明确写着“少年儿童不宜服用”的保健品,鑫蕊这种化疗期间的儿童,更不宜服用。

几番包装后,鑫蕊的病例在微信群里变成了“5岁白血病男孩服用灵芝菌丝粉,红细胞增加,病情好转”的成功案例。

只有鑫蕊妈妈知道这并不是真的。8次化疗,最近的3次,孩子不太发烧了,但血象仍然不稳,指数忽高忽低,医生说骨髓移植是唯一的出路。不过,鑫蕊妈妈又期待这个治了百病的“神药”,能给儿子带来奇迹。

5

难保不是激素和安慰剂

从2017年2月起,林瑜跟着“上线”何莉莉参加了3次总公司的研讨会。微信群里也每天滚动着诸如“肝癌患者,吃了灵芝整整2年时间指标全部正常,灵芝产品太棒了”“白血病吃了四个月,女儿像换了一个人,气色一天比一天好”这类标题的文章,每篇都有几千次的阅读量。

“你看,每天都有好消息,每天都有人能体验到灵芝的魅力。”林瑜很乐见这样的消息。“当然,公开宣传时,厂家不会这么说;只有在微信上,老百姓口口相传中,大家才会进行案例分享。我只能说,几乎所有吃了灵芝菌丝粉的人都陆陆续续病好了,如果相信我,你就试一试。”

“产品包装上写着保健功能是免疫调节,很多人却说能治病。你觉得呢?”

“保健品,吃多了就成了药,因为它治病了。什么是药,什么是食品,很难说。”

“有没有存疑的地方?”

“唯一好奇的是,停了会怎么样?但现在我肯定不停。我必须喝,我感受到了效果,为什么要停?”林瑜用不容置疑的语气强调信息源的权威性:“产品是董事长自己研发的。”然后从微信上发来了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发明专利的照片。

林瑜医院的同事,一来看她很真诚地推荐,二来觉得产品并不贵,也买来“试一试”,其中还有建议鑫蕊妈妈不要在化疗过程服用灵芝粉的主治医师。不过,不少医生也担心,这款产品在短短时间内让林瑜容光焕发,“难保里面没有激素”。

对此,张晓东表示,他同是医生的母亲退休后也开始迷恋保健品。在医学上,有种治疗方式叫安慰剂治疗,平日焦虑、敏感的人容易接受暗示,安慰剂治疗更易取得效果。这样的人群,保健品已经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心理疾患与心理障碍。

6

谁又会被拖上“疯狂列车”

重复的历史:在朋友圈里疯狂的保健品

2017年6月21日,林瑜第四次去公司参加培训。这一次,林瑜想搞清楚如何才能让她的生意做大。

火车上,林瑜在笔记本上梳理了自己这趟行程需要了解清楚的问题,还暗暗算了笔账。这次去,公司包食宿,虽然要交600元培训费,但会返给800元的产品,还能认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直销同事。“怎么都是划算的。”

晚上7点,400多人陆陆续续来到公司。第一天晚上是分享会,公司从全国挑选了“做得好、做得大”的团队,进行案例分享。第二天,公司的董事长和大家见了面,授课PPT上写着:“21世纪朝阳行业——大健康产业。”在授课结束时,这位董事长表达了自己的愿景:“让13亿中国人像喝牛奶一样喝灵芝。”

正式成为直销人员后,林瑜因为要做业绩常常忙得不可开交,但平日又因工作的限制,没办法常常去公司总部参加每月两次的研讨会。

从春节前到现在,林瑜前前后后经手了10余万元的保健品。按照公司之前说好的直销方案,不包括各类奖金,每销售一万元的产品,公司应该付给林瑜2000元的基本提成。但到现在,林瑜一共只拿到了2000元。“公司的制度非常复杂,不是分红那么简单。公司现在很大一笔钱还没到账,并不是不给我。”林瑜笃信直销制度的优越性。

半年来,林可一点点地见证了母亲如何搭上朋友圈保健品的“疯狂列车”,而与此同时,除了母亲的灵芝粉,朋友圈里各种各样的保健类三无产品也如雨后春笋,让她不禁暗暗担忧,下一个被拖上“疯狂列车”的会是谁。

“这两年,大家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朋友圈越来越疯狂,俨然是一片没有监管的灰色地带。里面什么都有,喝了能怀孕的红糖,治高血压、糖尿病的冲剂,治百病的神药。”前几天,林可的大学同学也被家长逼着吃一款朋友圈爆红的保健品。“我们看了看,宣传广告里的用语,和我妈卖的那款灵芝粉几乎一模一样。”林可无奈地说。

堆放在卧室角落里的几十提保健品,都是林瑜朋友们预定的。林瑜拿起手机,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红包,红包上写着:“欢迎新朋友们!”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本文刊发于2017年7月

图/源自网络

您的赞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