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餓了麼聯手升級城市生活,本地生活服務的縱深拓展

10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正式成立本地生活服務公司,餓了麼和口碑勝利會師,合併組成國內領先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也明確了未來目標——重新定義城市生活。

​阿里巴巴表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的成立是阿里巴巴集團完成對大消費領域佈局的重要里程碑。這標誌著,繼新零售取得豐碩成果後,本地生活服務已成為阿里生態戰略的最新高地。

​餓了麼和口碑將進一步從“到家”和“到店”兩個場景合力並進,餓了麼豐富的本地生活服務資源和強大的即時配送能力,加上口碑的成熟商家服務體系和深刻的消費者洞察,將作為一個整體,推動以餐飲為主體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全面數字化、互聯網化升級。

口碑餓了麼聯手升級城市生活,本地生活服務的縱深拓展

口碑餓了麼聯手升級城市生活

​未來,本地生活服務公司將與阿里生態內原有各個板塊產生更大的協同效應和化學反應。在新零售、會員體系、營銷、物流、金融等領域,圍繞城市生活,都將產生無限的想象空間——以每個人為中心,在3公里半徑內,到店享受個性化服務,在家也有豐富餐點和超市日用送上門;在手機淘寶下單,最近門店發貨,30分鐘送到家;完備的社區醫藥服務24小時在線24分鐘送達……最終,數字化的本地服務將延展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惠及8億中國城鎮居民。

​據悉,在即將開始的第十個天貓雙11,本地生活服務將作為一支新軍首次參與,使天貓雙11進一步成為涵蓋“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的全場景狂歡。

口碑餓了麼聯手升級城市生活,本地生活服務的縱深拓展

​新零售走向新消費,本地生活服務的縱深拓展

​以餐飲為核心的本地生活服務市場正面臨著新零售升級的巨大機會。“本地生活服務市場的競爭,核心就在於誰能以真正的線上線下一體的產品體系和服務體系,鋪設好商家和市場新零售升級的通路。”有資深業內人士表示。

​據瞭解,不僅是餓了麼,天貓智慧門店系統將和星巴克一起將線上線下零售與服務融為一體;支付寶已經全面接入星巴克;盒馬未來也將基於以門店為中心的新零售物流體系,讓“盒區房”住戶可以享受最快30分鐘送達的星巴克咖啡。

​也因此,這被視為“阿里新零售走向新消費、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縱深拓展的重要里程碑”。

口碑餓了麼聯手升級城市生活,本地生活服務的縱深拓展

​蜂鳥助力平臺新零售增長50%

​從2017年到2020年,中國外賣餐飲訂單額將從3050億元增至8720億元。

​王磊認為,餐飲是本地生活服務的高頻剛需,無論是到店還是到家,都貢獻了本地生活服務中最大的流量。與此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在中國的全面普及,阿里巴巴集團已經建立了一套面向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商業基礎設施。在新零售矩陣中,有天貓、淘寶、銀泰、盒馬等,本地線上線下一體的新商業體,有優酷、淘票票等本地娛樂、資訊輸出方,還有飛豬、口碑等本地生活選項。

​解決阿里新零售最後一公里,一直是各方對蜂鳥的統一需求。在演講中,王磊將蜂鳥定義為“先進的智能運輸網絡”,它誕生於餓了麼,但服務於全阿里。

口碑餓了麼聯手升級城市生活,本地生活服務的縱深拓展

​據介紹,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因為蜂鳥的努力,餓了麼平臺上接入的阿里新零售商業體,連續兩個季度增長接近或者超過50%。

以商超為例,蜂鳥正在為包括銀泰、盒馬、大潤發在內的全國近千家商超進行配送,也即將開始為星巴克等全球知名品牌進行定製運輸。上述數字和範圍正在急劇增長和擴大,也擴展了商超的營業半徑,增強他們獲得新客和重複購買的能力。另一方面,商超外賣訂單量的快速增長也正在反向推動著這些商超自身的新零售改造,對蜂鳥提供更便捷高效的響應。

履帶戰略,協力進軍

對於新成立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上游面向的是從一線到六線城市“衣食住行”領域超過千萬量級的商家市場,下游面對的則是追求更佳用戶體驗的數以億計的消費者。

目前餓了麼和口碑覆蓋全國676個城市,服務350萬活躍商家。本地生活事業群成立,即成為國內領先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

實際上,除去天貓、淘寶、螞蟻、優酷、盒馬、銀泰等之前已經深度覆蓋的線上及一、二線城市線下場景,很多三四五六線城市正是餓了麼與口碑可以深度切入之處,這將為阿里生態帶來巨大的增量。

通過對這些城市從商戶到用戶的深度服務與賦能,帶動阿里生態上其他履帶的進一步加速運轉,“最終將數字化的本地服務延展到與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張勇在員工信中表示。

美團還是那個美團,餓了麼可能已不是那個餓了麼

近三個月以來,餓了麼圍繞阿里新零售也已完成了多項升級。7月初,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餓了麼CEO王磊提出,在這個夏季,餓了麼將全面出擊,圍繞商家賦能、即時配送和消費者福利進行“三大升級”,其中,在商家服務和消費者福利等關鍵環節,餓了麼將獲得來自阿里的豐富資源支持。

據媒體報道,為了打贏這場“夏季戰役”,餓了麼將投入30億元。

但是,與餓了麼這邊摩拳擦掌的備戰不同,美團外賣在這個夏天有些“失聲”。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或是因為IPO。6月22日,美團點評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其運營數據也隨之公開。

據招股書披露,2015年至2017年,美團點評的營收分別為40億元、130億元和339億元,虧損分別為105億元、58億元及190億元。在刨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美團點評的“經調整虧損淨額”則分別為56.9億元、50億元及26.9億元。

口碑餓了麼聯手升級城市生活,本地生活服務的縱深拓展

美團點評虧損上市並不讓人意外,但讓人擔心的是登陸資本市場以後,美團點評的業務戰略能否繼續維持。首先,對投資者而言,盈利能力是一個企業長久發展的根基,尤其是對於美團點評這類已經創業近10年的企業,能否規模性盈利是投資者最為關心的。

與餓了麼和阿里的組合相比,整個美團點評的零售基因明顯處於下風。因為無論是美團網還是大眾點評,他們最初的根基業務更多是一種流量生意,為商家提供的商業信息服務,並沒有真正觸及到商業運營。

而阿里是做電商起家的,所以其具有天生的零售基因,所以餓了麼在商家服務、消費者福利、物流體系等關鍵環節也能夠獲得強大資源。不僅如此,阿里豐富的生態資源,也讓餓了麼有了眾多“兄弟”。

餓了麼和美團之間的競爭,其實是真正的新開始。與阿里新零售體系全面融入後,餓了麼已經不是以前的餓了麼,而美團似乎還是原來的美團,IPO也不會改變美團的整體模式架構。或許,外賣平臺的下半場剛剛開始,就很快會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