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深圳有兩張城市名片,一是深南大道,一是深圳文博會。最近我借深圳上課的機會,實地考察,溯源撫今,感受良多。1979年深圳市成立後,為不讓飛揚的塵埃把剛跨過羅湖橋的港商“嗆回去”,市政府決定對深圳通往廣州的107國道進行改造,由此誕生了深南大道。它不僅作為這座城市的座標軸,而且就如長安街之於北京、東方明珠之於上海成為這個城市的景觀和窗口。2014年我多次去深圳給研究生講課,上課地點就在深南大道的特區報業大廈裡。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十多年來,深南大道上先後建起了三座傳媒大樓,1997年深圳特區報50層的報業大廈落成,號稱“新聞鉅艦”。當時在特區報登廣告要排隊的。2004年6深圳廣電集團掛牌成立,也蓋起了廣電大廈。而在他們的身旁已然崛起了一家民營企業,直到2009年他們才搬進騰訊大廈。十年前,他們排序先後是特區報、廣電和騰訊,十年後的今天這個排序完全倒過來了。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互聯網縮短了飛逝的時光,已然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不禁讓人感慨萬千。看這座頗有氣派的報業大廈我在想,十年這裡面的主營業務是什麼呢?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報紙。我就下榻特區報業大廈後面的一條新聞街上,我在想這座大廈將來會拿來做什麼?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2004年,深圳為了證明特區是有文化的,辦起了文博會。第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交易會15日在深圳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我把深圳研究生課程班的課搬到文博會去上,實地考察新媒體在文化產業發展的貢獻。文博會與高交會有交集,交集主要是互聯網和新媒體、動漫遊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各種應用,據說本屆文博會成交額首超高交會。就文化產業比較而言,我感覺穗深兩地,前者文化強於產業,後者產業強於文化。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今年文博會內容更加豐富,令人目不暇接。有的參展商做得很有氣勢,如萬達文化產業;有的貌似打醬油,如騰訊遊戲。但文化產業的概念顯得過於寬泛,有賣眼鏡賣玉石的(沾親帶故)、有演粵劇的(文化事業),還有哪些喚起我們童年回憶的小人書。我認為並非所有文化都是文化產業的。不過誰知道呢?或許在明天,這些文化傳承也有可能孵化出新的文化產品,孵化出的文化產業新業態。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有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京劇、粵劇很難完全市場化,需要政府扶持才能生存。我記得在北京曾經買過一個我非常喜歡的“臉譜”打火機,可見戲劇轉化為一種民族文化符號既可傳承文化又有商業價值。“文化+科技”“文化+創意”“文化+旅遊”等新型業態群體華麗亮相,已然成為文博會新的扛鼎主角。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深圳名片:深南大道與文博會

昔日那個小漁村不僅變成了一線城市,變成了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深圳這兩張城市名片也會演繹更多的精彩,記錄歷史,呼喚未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覺得哪一張名片會變得更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