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庫布其治沙:中國綠色發展的閃亮「名片」!

摘要:庫布其治沙:中國綠色發展“名片” 經過近 40 年的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庫布其沙漠治理面積達 6000 多平方公里,綠化面積達 3200 多平方公里,三分之一的沙漠得以治理,庫布其沙漠成為世界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

庫布其治沙:中國綠色發展“名片”

經過近 40 年的努力,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庫布其沙漠治理面積達 6000 多平方公里,綠化面積達 3200 多平方公里,三分之一的沙漠得以治理,庫布其沙漠成為世界上唯一被整體治理的沙漠。

鄂爾多斯庫布其治沙:中國綠色發展的閃亮“名片”!

持續創新

在庫布其治沙歷程中,治沙人充分發揮創造力,結合實踐,創新了一系列技術,極大提高了治沙效率和效果。這一系列技術主要有:微創氣流法植樹技術、風向數據法造林技術、“三耐”種質資源培育技術、甘草平移種植技術、大數據治沙技術、苦鹹水治理與綜合利用技術、飛播與無人機治沙技術、原位土壤修復技術等。特別是微創氣流法植樹技術和風向數據法造林技術,在植樹造林技術領域具有革命性。成本低、效率高,而且對土壤原生境擾動最小。

在杭錦旗的水生態項目,更是創新性地引黃河淩水至沙漠,從此“水患”變“水利”。水從沙裡“走”一趟,就像下了一場及時雨。形成了11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積,36平方公里的溼地,形成沙水共存、沙中綠洲的壯美景觀。利用每年的黃河淩水,可在庫布其邊緣形成一個自然綠化帶。

產業富民

生態改善,生機盎然。通過企業產業化投資,庫布其沙漠在生態治理的同時,也逐步形成了生態修復、生態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遊、生態光伏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生態富民產業體系。

生態修復產業不斷髮展沙生植物,建設沙漠綠洲。庫布其治沙團隊種植甘草、沙柳、胡楊、羊柴、花棒等沙漠作物,綠化治理沙漠。通過不斷的摸索,在技術創新、機制創新、方法創新,積累了一整套治沙經驗,建立了全球第一所企業創辦沙漠研究院,建成了中國西北最大的種質資源庫,研發了127項生態種植與產業技術,培育了1000多個耐寒、耐旱、耐鹽鹼的生態種子,採用“微創植樹法”等技術,在保證治沙效果的同時,還大大提高了沙漠綠化的效率。庫布其沙漠已經形成了一個小氣候,沙塵天氣大幅度減少;沙漠裡降水量逐年增多,生物多樣性持續增多。根據聯合國環境署官方發佈的《中國庫布其生態財富報告》,認定庫布其30年來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人民幣,其中80%是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運用生物技術,形成生態產業鏈。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治沙植物沙柳、檸條、楊柴等灌木資源,充分發揮灌木林多重效益,庫布其沙漠政企合力,重點打造了3大循環經濟產業鏈。一是沙柳生產人造板、生物質發電為主導的林板、林電循環經濟產業鏈。二是檸條、楊柴生產優質顆粒飼料為主導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三是沙棘果、葉生產醬油醋、果汁、黃酮等為主導的循環經濟產業鏈。循環經濟的發展,不僅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減少了環境汙染,而且提升了林業發展層次、增強了林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沙柳80%的枝條是優質木質化粗纖維,可加工成木漿造紙。東達集團從德國採購回適合沙柳特性的迪芬巴赫生產線,建成全國首家沙柳刨花板廠。以沙柳為原料,採用清潔生產新工藝、新技術,生產科技環保的高密度沙柳刨花板,環保要求達到歐盟標準,銷往區內外。項目總投資5.8億元,年生產10萬立方米,年利用沙柳13-15萬噸,年產值2億元人民幣,年均利潤總額為3000萬元,原料收購半徑輻射250—300公里範圍,可帶動周邊12萬農牧民靠銷售沙柳等可採木材增收脫貧致富。

生態光伏產業,首創板上發電,板下種草,版間養羊的“種樹+種草+養殖+發電+扶貧”一體的生態光伏產業,發展生態能源。庫布其沙漠擁有每年3180小時的日照光熱資源,大力發展生態光伏和光熱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起步於2010年的億利生態光伏項目,總投資約109億元,治沙面積7.8萬畝,完全使用沙漠未利用荒沙地進行建設,規劃光伏發電1GWp,目前,已建成併網發電310MWp。板上發電,板間種植,板下養殖的特點,實現太陽能光伏發電發熱的同時,還在設備中間套種甘草中藥材等沙漠經濟植物,並養殖綿羊、灰雁等,進行立體化發展。目前,該項目一期310兆瓦已全部建成併網發電。2017年啟動的“光伏板清洗+光伏板下種植牧草”光伏扶貧項目,帶動沙區建檔立卡的57戶貧困戶精準脫貧。目前,生態光伏治沙項目已成功輸出到河北壩上、甘肅、新疆等受荒漠化困擾的地區。

依託植被恢復,發展新型養殖業,打造生態牧業鏈。依託生態建設成果示範養殖,實現“農、林、牧、草”良性互動。防風固沙的優質樹種沙柳,20%的葉子和嫩枝條與農作物秸稈、苜蓿等草本植物可配製成優質飼料—用於圈養絨山羊。東達集團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建設25萬隻舍飼絨山羊基地,形成了沙產業種、養、加和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格局,除牛羊以外,最典型的是東達集團以獺兔養殖為主,形成的獺兔、貂、貉子、狐狸、狼產業鏈。鏈條內各自的下腳料依次餵食,循環互補利用。

種植沙生的蓯蓉、甘草等中藥材,延伸生態健康產業鏈。甘草是治沙先鋒植物,也是一種很常見的藥用植物,其根部的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夠增加土壤肥力。億利集團提供的數據稱,讓甘草“躺著長”,較原來豎著長,綠化沙漠的面積能從0.1平方米提高到1平方米,沙漠治理面積和效率可以實現十倍增長。依託甘草資源,生產甘草良咽、複方甘草片等藥材,從甘草中可以提取出甘草新苷等甜味劑截至目前,庫布其沙漠的甘草種植面積累計達220萬畝,每畝甘草可創收400-450元,帶動1800多戶、5000多人成功脫貧。

打造沙漠旅遊勝地,吸引更多的人前來體驗和認知沙漠。庫布其國家沙漠公園依託沙漠綠洲的生態治理、豪華完善的硬件服務設施以及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沙漠生態旅遊度假聖地,天鵝湖、敖包神樹都吸引了大量遊客。隨著沙漠綠了,路通了,遊客多了,不少牧民在牧民新村開辦牧家樂餐飲接待旅遊團,提供駱駝穿沙摩托車出租給遊客。在庫布其,經過政府、企業的培訓和引導,近1500戶農牧民發展起家庭旅館、餐飲、民族手工業、沙漠越野等服務業,戶均年收入10 萬多元,人均超過3萬元。

綠色名片

沙漠化並非不能遏制,荒漠化並非不能治理。而要破解荒漠化難題,需要實現多方協同參與。既要實現“科技、產業、生態、富民”的協同,做到市場化、產業化、科技化和公益化的密切結合,又應做到政府、企業、當地百姓的協同共治。

2014年,庫布其沙漠被聯合國確定為全球首個“生態經濟示範區”。2017年第六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和《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均在鄂爾多斯召開。期間,與會代表對中國生態文明理念和建設成就,對庫布其治沙實踐和庫布其模式表示肯定,希望將庫布其治沙成功案例帶到他們的國家。

執著堅守、不懈治理,庫布其治沙人探索實踐出的成功且可持續發展的“庫布其模式”,在為我國生態建設留下寶貴財富的同時,亦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張綠色名片,為全球防治荒漠化帶去希望。

鄂爾多斯庫布其治沙:中國綠色發展的閃亮“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