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內三起“海碰子”下水失蹤,為啥?

二十天内三起“海碰子”下水失踪,为啥?

應急救援隊在老張出事海域搜尋。

這個新年,對於四川人老張(化名)的家屬而言,無疑是苦澀而悲傷的。12月10日下午,42歲的老張在高新園區附近海域“碰海”捕撈海參失蹤。2018年12月12日一早,老張的遺體浮出海面。包括老張在內,20天裡,在旅順口區黃金山、單家村等地,已經有3名“海碰子”因下海捕撈水產品出事。隨著大連“入九”,冒著寒風跳進刺骨冰海的“海碰子”越來越多。但他們中很多人未經系統培訓,甚至購買、借用簡易的二手裝備就敢單人下水作業。這也為這個本來就風險巨大的行業埋下了不少“暗雷”。

二十天內仨“海碰子”遇險

對高新園區跨海大橋下橋口處的這次救援,大連濱城萬眾應急救援隊隊長張永東記憶猶新。據老張的同伴稱,他下水前,氧氣瓶出現了小故障。“他說沒啥事,不影響用。”但在下水後僅僅十多分鐘,他就浮出海面呼救。在同伴準備衝下海救援時,他已經沉入海面以下,水面上浮起一串串氣泡。12月12日早間,在水深12米的一片近海區域,老張的遺體被海流子衝擊,浮上海面。忙碌了三天的救援人員將遺體抬上岸。

在老張出事前的11月29日,34歲的旅順男子張某在黃金山海域下海捕撈水產遇難。老張出事後僅僅4天,旅順口區單家村海域一對親兄弟潛水捕撈海參,29歲的弟弟在海里失蹤生死未卜。20天內,在寒冷海水中遇難的“海碰子”,已有3位。

四千“海碰子”中野路子佔多數

風險,擋不住“海碰子”們前赴後繼地衝進大海。尤其在冬至前後,下海參與海參“冬捕”的“海碰子”,達到了歷史最高峰。“在大連地區,保守估計海碰子有四千人。”大連龍信達水產貿易公司負責人姚建國俗稱“海參哥”,有十多年潛水作業經驗的他告訴記者,在這四千“海碰子”中,有潛水證,具有深海捕撈作業經驗的不足百分之二十。“絕大多數都是‘野路子’。出事遇險的,也大多數是這些人。”

據瞭解,很多“海碰子”僅僅靠“拜師學藝”,有的跟著“師傅”只學了一天就敢下水作業,根本沒掌握潛水和自救的必要知識。“所謂的‘師傅’自己也是‘半吊子’。”姚建國說,有些“野路子”的潛水員只憑膽量就敢下水,沒有應急反應能力。一旦意外斷氧後不能及時有效處理、逃生的過程中不能控制上浮的速度,都會出現肺撕裂導致死亡。此外,水下廢棄的漁網,蟹籠等,還有養殖浮筏、來往船隻都可能成為威脅海碰子生命的隱患。

但是“海碰子”的收入豐厚。記者瞭解到,在海參捕撈季,一些海碰子日收入可以達到數千元,個別可能過萬。這也令這個風險重重的行業從來不缺乏“後備軍”,大量匆匆下海未經系統訓練的新手,也進一步推高了事故發生的機率。

“孤膽英雄”最危險

多次參與水下救援工作的濱城萬眾應急救援隊隊長張永東表示,從最近幾次救援案例看,一些“海碰子”裝備簡陋,很多人是借用或者購買二手裝備下海。劣質潛水膠衣遇到冰冷的海水後,會變得發脆,一旦刮到礁石上,很容易就會劃破、透寒,並且會讓潛水員迅速陷入失溫的危險境地。

“最危險的是一些‘孤膽英雄’。”張永東說,最近幾次意外事故中,遇險的海碰子都沒有遵循潛水作業的標準流程——兩人結伴入水作業。“兩人下水可以確保當一人發生意外後,另一人可現場進行保護和救援。”張永東說,“孤膽英雄”式的單人下水作業,一旦遇險,往往貽誤救援時機,死亡率極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