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名字響徹天,電競影視龍抬頭


IG名字響徹天,電競影視龍抬頭


電競戰隊IG的名字沸騰了你的朋友圈,S8全球總決賽奪冠這個突破圈層的消息讓埃及駐上海總領事館都趕來湊熱鬧,但熱度下降後,仔細數數,國內真正讓你記得住的電競影視題材有幾個?

當下,電競題材層出不窮,10月中上映的網大《遊戲時光》宣揚的是電競少年經歷坎坷重回學業正途,11月底上映的院線電影《二十歲》是一個青春喜劇題材,也適時結合IG奪冠做起營銷來,孔垂楠飾演的符號,就是一個擁有電競夢想的大男孩。

過去,從2008年盧正雨試圖為電競正名的勵志電影《電競之王》,到2017年號稱中國首部電競題材院線熱血電影《墊底聯盟》,這些口碑欠佳的影視作品的套路類似,都是講述主人公們從小人物成長的逆襲之路,但製作的粗糙和情節的類似,喚不起更大範圍觀眾的回應。

明年才是值得期待的,楊洋、江疏影主演的《全職高手》在今天曝光了首支預告片,這部2019年暑期上映的真人網劇,在還原電競真實性的基礎上,試圖從創作、技術、流程上摸索出電競題材全新的路徑,而楊紫李現主演的愛情劇《蜜汁燉魷魚》,講述的是軟萌學霸蘿莉佟年倒追“圈外”熱血電競男神韓商言的愛情故事。

《人民日報》刊文稱,電子競技能夠真正得到大眾文化的接納,或許還需要時間,但必須承認,它已經成為影響一代人的新興文化符號。

“當IG證明在電子競技領域,中國人也能拿世界冠軍,也能為國爭光的時候,許多玩家們哭了,他們哭的或許不是冠軍,而是久久不被承認的自己。今天,激動也好、流淚也好,全社會對待電子競技還是需要一個理性的認知、一個成熟的心態。惟其如此,才能引導它走向健康發展的未來。”

電競影視化作品也是一樣的,誰能用光影和故事打動那些曾不被承認的年輕人,如何喚起更廣泛受眾的代入感和共鳴,是橫在影視行業面前的一道時代難題。


IG名字響徹天,電競影視龍抬頭


什麼是電競影視的核心?

香蕉影業執行總裁韋翔東就曾和香蕉計劃創始人王思聰探討過電競題材的影視化項目,王思聰問韋翔東,電競題材做成電影的看點在哪?展現點在哪?

那時候IG還沒奪冠,作為IG戰隊的老闆,王思聰旗下的香蕉娛樂帝國,包含著香蕉遊戲傳媒、香蕉娛樂、香蕉體育和最後成立的香蕉影業。IG奪冠之後,當圍觀群眾們感嘆王思聰多年的遊戲人間終於修成正果,王思聰也適時在微博上搞起了抽獎,2000多萬條微博轉發的背後,或許成了電競遊戲的又一次破圈層營銷,甚至熱過了支付寶錦鯉。


IG名字響徹天,電競影視龍抬頭


2017年成立香蕉影業之後,韋翔東一直致力於挖掘年輕人才,啟動年輕導演和年輕編劇的培養計劃。對於年輕的香蕉影業來說,夯實影視行業的基礎人才建設是其首要任務。至於電競題材的電影是否能打通整個香蕉計劃產生聯動,韋翔東還在摸索中。

“首先要解決,電競影視的核心是什麼?怎麼用畫面表達電競場面?從技術層面和藝術層面,我們還在思考。”韋翔東說,他所瞄準的是探討電競精神核心的影視項目,而用男女愛情或是兄弟友情來講述電競題材的影視項目也不失為討巧的辦法。

韋翔東期待網劇《全職高手》和《蜜汁燉魷魚》的成功,在目前的市場狀態下,國內成功的體育題材電影並不多,而電競作為體育題材的一個類別,更多的畫面只能是坐在電腦桌前,更難沿用拍攝足球等揮灑荷爾蒙的戶外運動項目的方式。

“電競的專業度太高了,就像籃球一樣,如果我對籃球不感興趣,也很難看進去一個籃球題材的電影或是電視劇”,有製片人表示。“其實觀眾對電競題材並不感冒,電影電視劇跟題材無關,大家更關心的是故事內核到底是什麼。”


IG名字響徹天,電競影視龍抬頭


從虛擬世界關照現實

當《摔跤吧!爸爸》火爆之後,媒體追問國內體育電影的匱乏,當《頭號玩家》讓人眼前一亮之後,又吵著說電競IP成為影視改編的熱點。


IG名字響徹天,電競影視龍抬頭


現在總算有了眉目, 在今天的2019騰訊視頻V視界大會上,網劇《全職高手》1分56秒的預告片再一次燃起了觀眾們的期待,這個消息和預告都被放在了騰訊視頻的顯要位置,但在現場介紹過程中,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韓志傑卻並沒有過多著墨。

預告片上顯示,《全職高手》將於2019暑期檔上映。這部企鵝影視與檸萌影業聯手製作的熱血青春劇,改編的正是網絡作家蝴蝶藍的電競小說《全職高手》,真人劇選擇演員楊洋去詮釋職業電競大神登頂之路,而去年動漫版的《全職高手》也收穫了豆瓣的8.2分的好評。

《全職高手》能為電競題材的真人影視化開創先河嗎?這個問題或許只有等到明年暑期才能揭曉。檸萌影業副總裁、檸萌悅心CEO楊曉培此前透露,即便曾操盤過《扶搖》等古裝項目,電競這個全新題材是從零開始,”我們沒有任何的參考體系,需要從創作、技術、流程上進行全新的摸索”。

難點在於,如何突破電競圈層去喚起更多的用戶關注,打破外界對電競汙名化的誤解,而技術層面,《全職高手》採用引擎拍攝、虛擬空間等拍攝手段,從《全職高手》公佈的預告片看,最後一幕楊洋在虛擬世界到現實世界中閃回,楊曉培希望的就是讓觀眾能從虛擬世界迴歸到現實世界中,多去關照現實。


IG名字響徹天,電競影視龍抬頭


IG名字響徹天,電競影視龍抬頭


十年的影視爬坡

IG名字響徹天,電競影視龍抬頭


之前的10年間,電競題材的電影、紀錄片層出不窮,其小人物的逆襲故事成為不少大電影不約而同表現的主題。2008年,盧正雨曾特邀SKY(李曉峰)出演了一部小成本電影《電競之王》,一眾真實的職業選手參演其中,導演是想展現打遊戲也可以成為一門事業。

但對電競的汙名化和誤解不是一朝一夕能消除的,盧正雨也沒把握住電競的本質,那個公平競爭的勝負世界,才是真正讓玩家們迷醉的地方。2013年,央視播出了首部有關電競的5集紀錄片《遊戲·人生》,官方的介紹稱“這是中國第一部客觀反映遊戲行業從業者、玩家以及電子競技選手等人群生活狀態的大型紀實作品。”電競選手在這部紀錄片中,被算定義為遊戲行業從業者。

但邀請電競選手參演電競題材的影視作品成為後來的一股潮流,北京壹線互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和獵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做了《電競高校》,也邀請過SKY和前WE成員、世界LOL冠軍草莓魏漢冬客串演出。300萬投資,一週回本,這種網絡大電影,更多是IP營銷的產品。

2016年成為電競題材影視化的一個節點,這一年教育部將“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列入增補專業,當年的SKY李曉峰、LGD俱樂部創始人潘婕更是成為了專業教師。電競題材的影視項目紛紛登場,2016年的網劇《電競紀元》由騰訊視頻參與出品;2017年播出的網大《超能電競:傳奇一代》,則是WE俱樂部直接參與出品,電影講述的也同樣是該俱樂部第一支電競戰隊“WE五虎”的故事。

關鍵還是看製作能力和水平,2017年的《墊底聯盟》號稱是中國第一部走上院線的電競題材電影,但最終票房只有430餘萬,豆瓣評分3.9。相比之下,有著最高評分8.0的《夢想x計劃》,則是看準了時機,打出一張漂亮的情懷牌。《夢想x計劃》是2017年的網劇,由原遊戲風雲主持人海濤監製,而他創立的imbaTV也是出品方之一。

開黑、一血、中單、Gank、團滅……這些名詞已經成了時下流行語中的一員,但它們的開端,來自DOTA。《夢想x計劃》的電競核心,正是以夢想、拼搏為主題,加上王兆輝(Newbee.sansheng )、潘婕(LGD.RURU)等一眾電競明星客串劇中角色,讓走上社會的年輕人們開始感慨回憶當年那段“無兄弟,不DOTA”的日子。

影視劇是擴大電競影響力突破圈層的招牌,但要看到真實看到電競人發展,還是得迴歸到仔細觀察時代的紀錄片裡。臺灣與日本聯合拍攝的《遊戲人生》雖然在取名上跟央視曾經的那部類似,但他們用三年時間記錄了五位美國、臺灣和日本等世界各地的選手,你看著他們爭奪全球最大格鬥遊戲賽事EVO獎金,世界大同,你就明白電競真正的魅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